搜索
杨洪斌的头像

杨洪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3
分享
《鹿阜遗梦》连载

第一十五章 这些毕摩又是什么人呢

天已渐黑,女佣和小童把屋里堂外灯火点燃,安静明亮的烛光,把整个客厅庭院映照得凝重温馨。大家正回味间,小童进来对老先生说道:“金老爹,书院李敦彝先生,俆士达先生登门拜访。”

冯祖绳看了看小童,又望了望金老先生。老先生看冯祖绳面露犹豫,遂对冯祖绳说道:“堂尊,这李敦彝,俆士达二位先生是路南士林领袖,也是南阳书院的居平教授。他们对路南历史研究颇深。尤其是这李敦彝先生,还会说一些撒尼话,能和撒尼人简单地进行一些语言交流。你看是不是······?”

听了这话,冯祖绳忙说道:“能在这里遇到二位先生,实乃有幸得很。”

“那就请二位先生进来一叙吧。”老先生对小童说道。

小童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两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跟着小童来到客厅,几人客气一番,坐了下来。

李敦彝,表字子员,路南庠生,五十有四,读书敦品,性情醇厚。其身材魁梧,脸堂粗犷,略懂夷语,乡望素孚,好成人之美。

俆士达,表字亮工,路南贡生,五十有二,粗壮结实,学行兼优,德教广洽,严正刚方,潜修乐育,乐善好施。

“子员,亮工,今晚冯堂尊屈尊前来寒舍,向老朽讨教圭山撒尼人之事。二位都是路南士林翘楚,你们就对冯堂尊说说吧!”老先生率先开口道。

“客气了,金老爹!”李敦彝谦虚地回道。

和冯祖绳巧遇金老先生家里,二人倒显得有点拘谨,神情不太自然。

“金老先生这里是路南百科全书,有金老先生在,还有什么不能了解的?”俆士达干笑着回应道。

“二位先生不用谦虚。金老先生早在二位进门之前就夸过二位先生了,冯某也是久仰二位先生大名!今晚冯某真是有幸,能在金老先生家里遇到诸位贤达益友,望二位先生能不吝赐教。”冯祖绳诚恳地向二位先生说道。

“刚才听了金老先生说路南撒尼人历史,冯某听得是心潮澎拜,思绪万千。冯某初到路南,对当地人文历史知之甚少,不解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教。”冯祖绳接着说道。

“大家都不必客气。冯堂尊既然微服私访,不耻下问,又碰巧二位先生到访,二位就知无不言吧!”金老先生笑着说道。

“圭山撒尼人历史悠久,根深底厚,源远流长。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那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吗?”冯祖绳开始问道。

金老先生望着李、徐二人,用眼神鼓励二人接话。李敦彝看了徐士达一眼,干咳一声后说道:“堂尊!撒尼人有自己的文字,它们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他们所记这些文字杂七杂八。都是各记各的,各写各的,其他人只会说不会写。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大家都叫他们:毕摩。”

“毕摩?我以前听说过有这么一些人。这些毕摩,又是些什么人呢?”冯祖绳问。

李敦彝看了看其他人,说道:“堂尊,在远古时候,这些撒尼人先祖就拥有自己的一整套原始宗教。他们敬畏大自然的一切,崇拜多神教,对大自然里所发生的、解释不清楚的事情,就简单地认为是神灵对自己的惩罚和奖励。在唐宋部落时期,部落头人家族在那些部族民众心里,就是世间的最强者。这些头人自创出一套自认为很有效的巫术,他们把这些巫术用简单符号记录下来,在这些巫术辅助下,世世代代管理着他们的部族民众。这些头人既是部落首领,又是部落的大祭司。后来,朝廷实施土司制,这些部落头人归附朝廷后被授予各种大小土司官职。既然接受朝廷官员身份,就不能再施行其他的巫术邪说了。头人们就把这世代传下来的术技,传给自己兄弟子侄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做祭司,这些祭司,开初对朝廷就宣称为“师爷”。这些当年土司师爷后裔,就是现在在撒尼人当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事,可画可读可写,只能父子相传的一小群人,这些人就是他们说的毕摩。”

“毕摩还有这么大的来头!”冯祖绳若有所思。以后如遇到这些有毕摩身份的撒尼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当然了!现在这些毕摩们,虽然没有了祖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但因为有世袭和血脉的关系,他们在撒尼人心目中地位很高,任何人不敢侵犯。又因为这些个毕摩,都是承袭自己祖上用简单符号记录的各种事情,很难统一。他们各做各的,各说各的,各记各的,互不相干。现在他们所记载的文字符号,就驳杂纷乱只有他们自己人能看得懂能写得出来了。据说,在每个撒尼人村寨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毕摩,这些毕摩一旦离开自己村寨,离开自己家乡,他们的术业巫技就不灵了。”李敦彝回答道。

“这就是说,这些撒尼人还是有自己的文字。难道过去这千多年时间,就没有人帮他们梳理一下,编出一部统一的文字书籍?就像圣祖爷《康熙字典》一样,让撒尼人、汉人都能互相学习,大家不就能沟通了吗?”冯祖绳不解地问。

“难!很难!圣祖爷年间,秦祖根举事败亡、秦家消失以后,撒尼人没有了头领,遭到朝廷多方面的残酷打压。这两百多年来,他们个个仇视汉人。他们自己认为,现在他们过的凄苦难堪的日子,是汉人给予他们的。一些不懂事的汉人嘲笑他们,叫他们“猡倮”,他们也会很小声地或在心里,用撒尼话切齿回骂:死汉人。这些矛盾,一时半会很难解决,更不要说跟他们交朋友学他们的语言了。我也是在偶然之中,才跟他们学了一些基本话语。拿来和他们顺畅交流,就难为情了。”李敦彝回道。

“秦家消失了?秦家怎么会······怎么会消失的呢?”冯祖绳不解地问李敦彝。

“这个问题,就由亮工老弟来回答吧!亮工家历代先祖在前明时就一直做官为朝廷做事。现在在州署做吏目的徐宝树,就是亮工的族兄。”金老先生笑着说道。

大家都望着俆士达,俆士达抬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开口叙来:

前明朝廷在路南改土归流成功以后,怕秦家再率众闹事,就在圭山东山脚下成立了一个以戡乱捕盗为名的“督布府”,当年督布府旧址,现在叫督布府村。又在圭山秦家老宅旁成立了由督布府直接指挥的捕盗厅,这捕盗厅,实则是监视秦家的所作所为,不能让秦家人再率众犯上作乱。

秦家在前明中、后期忍辱负重百多年,一直到明朝灭亡,清兵入滇,大清王朝当政。康熙圣祖爷四年(1665年)四月初,秦祖根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率圭山族众举事,下山两月不到就全军覆没,战死异乡。

朝廷派重兵上山焚毁了秦家老宅土司府,把秦家遗老遗少,奴仆家臣一众人等,押送流放到离圭山百十余里外,距路南州城西北方向二十余里的山坳里圈地居住。并在居住地先后建立了两个哨所,一个叫大哨,一个叫小哨,由这两个哨所互相支援,互相照应,长期驻守,监视秦家人一举一动。

当时朝廷给了秦家人两个选择,一是可以保留“秦”姓,但必须弃用撒尼话,学习汉语,易穿汉服,成为汉人。二是可以继续做撒尼人,但就得改成其他姓氏,不能再姓“秦”姓。秦家无奈之下,就选择了第一条,保留“秦”姓,易穿汉服,成为汉人。现在建在山坳里这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村子,大家都叫它秦家寨子。谁能想到,一直生活在秦家寨子里的这些人就是当年虎踞圭山,傲视群雄,千年来率领路南土著夷人四处征战的落蒙头人后裔,秦世土司子孙,圭山撒尼人的精神领袖。

安置好秦家以后,朝廷又派兵在圭山周围建了多个哨所,长期驻守封锁圭山,任何人不得轻易上下圭山。圭山半山腰的夷维哨村,就是当年建立而成。现在在圭山周围带“哨”字的村寨,都是夷汉杂居村寨,那些汉人,很多都是当年驻守哨所官兵的后人。

俆士达一口气说完后,抬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徐先生,按你说的,秦家被流放,还是在路南境内。那秦家寨里的秦家后人和圭山撒尼人部众,这两百多年来就没有过任何联系?”冯祖绳追问道。

“开始的五十年内,圭山撒尼人就不知道秦家后人在什么地方,总以为都被朝廷集中杀害了。秦家人被羁押在秦家寨子里,根本就没有机会联系圭山的撒尼部众。到现在,秦家寨子里的人全部都被迫汉化成了汉人。他们这些人生活稳定,早忘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跟一般汉人无异。”俆士达回答道。

“路南历史上的一代豪族,就这样没了?”金雨时听完不甘心地开口说道。

“那现在圭山的撒尼人,都由什么姓氏族群说了算呢?”冯祖绳又问。

“现在的圭山,有二十来个姓氏的撒尼人。这些撒尼人大多都是明,清时期从外面迁移到圭山加入撒尼人的其他族群。主要姓氏是由这:普、昂、毕、张,者、李,金、黄八大姓说了算,遇到重大事情,就由年纪大的髦老,村长和毕摩集中商量,达成一致后再行事。”俆士达回答。

“那这些姓氏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冯祖绳再问道。

“这些姓氏的撒尼人,都是云南东爨乌蛮三十七部落后裔。在大明洪武年间,三十七部落纷纷归附大明王朝,先后改成了汉姓。弥鹿部(泸西府)头人改姓‘普’,他们的部族叫‘阿乌人’。木勒部(弥勒州)头人改姓‘昂’,他们的部族叫‘阿细人’。毕姓大多是由担任过毕摩的人改过来的。者姓是罗平土司后裔,他们的部族现在叫‘夷清人’。这些大姓都是部落头人的后裔子孙。现在这些部落都有各自的名称,除了路南的叫撒尼人外,还有叫:阿哲人,阿罗人,阿扎人等等三十多个族群。路南这些姓氏的夷人,都是因为当年改土归流后被当地政府打压欺凌,就四处迁移,最后迁移到圭山成了圭山撒尼人。”李敦彝抢着回答。

“这些叫阿乌,阿细,阿哲,阿罗,阿扎的,是不是他们族群曾经头人的名字?”

“应该是吧?目前要考证这些,很难了。”李敦彝回道。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