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洪斌的头像

杨洪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3
分享
《鹿阜遗梦》连载

第二十八章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告辞了广一禅师,从狮子山返回城里,一路上微风拂面,全身舒畅凉快,到处风景宜人。张体宽先生居然在马上唱起了路南风情小曲,虽说嗓子不怎么样,但也成曲成调,惹得几个跟随的年轻侍卫在后面窃窃私语,嗤嗤发笑。眼看就要到了西城门,金雨时看冯祖绳兴致盎然,就对冯祖绳说道:“堂尊,现在天色尚早,是不是转去南门外,到关圣庙给关二爷上一炷香?”

冯祖绳听了,就带着大家打马顺着城墙外官道,朝南门奔驶而去。

到关圣庙门口,把马交给侍卫们。关圣庙到州署就两里路程左右,冯祖绳叫他们先回州署,稍晚几个步行回来,只留王班头随身伺候。

关圣庙,路南人也叫武庙。坐落在南门外官道的街边路口,前明时建盖,和学地山上的文庙,鹿阜山北麓脚下的城隍庙呈三角布置。在关圣庙宏伟的庙门前,两个高大的石狮子造型活泼,灵气外泄,憨态怡然。

进入大门,一条笔直的青石板铺就的甬道直通关圣殿。甬道两侧古树参穹,肃穆阴森。甬道顶头关圣殿红墙碧瓦,高耸啸傲,气势雄伟。殿梁飞檐下,十多个手绘古代名将画像环檐卫戍,一个个色泽鲜明,神态各异,威武庄严。

关圣殿两侧各有一亭,一曰息养亭,一曰清风亭,红墙雕檐,四四方方,充满了浓厚的中原道教气息。息养亭前的莲花池虽说是残荷败莲,但也绿水澄溶,青碧如玉。殿后演武厅、春秋阁、钟楼、鼓楼等等建筑,一个个气势雄伟,雕饰繁多,排列有序。

四人来到关圣殿门口,就见大殿里亦有四人正向关圣爷虔诚地参拜着。一个身着青兰色道袍,簪发戴冠老者双手互叠,微闭双眼,平静地伺立一旁。等这四人参拜完毕,金雨时朝其中一人轻轻地喊道:“赵兄!赵兄!别来无恙!”

“哦!时雨老弟,体宽兄!幸会!幸会!”这人和金雨时,张体宽打完招呼,看到一旁的冯祖绳,连忙对冯祖绳打揖说道:“原来堂尊也在,赵璋见过堂尊!”

“赵先生不要拘礼,我们也参拜一下关二爷,稍后再叙如何?”冯祖绳礼貌地回答道。

“堂尊请,我们就先在门外等候。”说完,赵璋和另外三人到大殿外门口和王班头一起,等候着冯祖绳一行人。

赵璋,路南南门街人,四十一岁,道光举人,性情淡泊,不慕荣利,读书知大义,半生教授生徒,不计修脯,多以贤德自负。

冯祖绳,金雨时和张体宽三人进了大殿。老道长给他们每人递上燃香,三人手拿燃香一起虔诚地跪在蒲团上,整齐地拜了三拜。拜完站起来把燃香插在案桌上的香炉里,向老道回礼后一起出了大殿。

在大殿外,一群人很客气地互相寒暄着。老道长也尾随出来,对一众人说道:“冯堂尊慈悲!众位先生慈悲!这里说话多有不便,是不是请诸位到后院客厅坐下再叙?”

“麻烦道长了。那就一起去坐上一坐,如何?”冯祖绳一边回应道长,向道长致礼,一边对其他人说道。

看其他人都无异议,大家跟着道长从关圣殿门外径直朝后厅走去。后院典雅肃静,各种奇花异草分布有序,空气中隐隐飘来淡淡的暗香让人清新爽朗,沁人心脾。

进入后院客厅,一众人按序坐了下来。赵璋向冯祖绳分别介绍了和他一起的其他三人。穿着一身蓝裳长袍,长身鹤立神清骨秀,双眼炯炯说话温文儒雅的叫严开文,举人出身,昆明人氏,三十八、九岁左右、四十不到年纪。一身短衣长裤,方面大耳,虎背熊腰,满面红光说话铿锵有力的叫姬发贵,武举人,路南州马槽沟人,三十六岁。另一个也是短衣长裤打扮,身材矮小,眼光到处游离的叫傅六斤,临安府宁州人氏,二十七、八岁,和姬发贵是结拜兄弟。

姬发贵和傅六斤昨天刚从临安府宁州(现华宁县)而来。姬发贵带着一帮子兄弟在宁州知州张珊大老爷盛情之下,远赴宁州,被任命为乡勇团总,筹募了两千乡勇,正在宁州大兴练兵。

宁州知州张珊大老爷也是路南人氏,和赵璋是戊申年同谊好友,年轻时二人都喜读兵书,崇尚骑射。这次姬发贵到路南,是带着张珊大老爷写给赵璋的亲笔信件,邀请赵璋前去宁州参募州署,编联保甲,一同管理乡团。

严开文早些年就参募云贵总督府,年轻有为,是云南省府知名人士。冯祖绳还在澄江府做通判时就久闻严开文大名,拜读过他所撰写的各种呈文疏谕,心下仰慕已久,只是无缘相识。严开文早几日就来到了路南州,一是看望好友赵璋先生,二是顺便到路南来,打算在路南住上一段日子,散一散心。

大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编联保甲,严开文听完冯祖绳观点后大感奇怪,冯祖绳也算是从上面而来见过世面的官员,为什么就那么抵制保甲制呢?

推行保甲制,编联保甲筹募乡团,能够带来一方平安,是消弭盗贼,维护治安的重要手段。起码在大清朝廷看来,实行保甲制,老百姓和地方官员均能受其利,国家更能够达到长治久安。

当然保甲制在各地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一些书吏,衙役借钱粮、诉讼等事鱼肉百姓,为害地方的情形屡见不鲜。但朝廷仍然相信,只要各地封疆大员多加督促,地方官员实力奉行,保甲制一定会带来预期的效果。

保甲制始于北宋,为王安石首创,而为后世一直沿用和发展。顺治元年(1644年),朝廷即在直隶、山西、山东极力推行保甲制,以整顿、稳定战乱后的秩序,之后康,雍,乾三朝都对保甲制大有推进和发展。

康熙圣祖爷四十七年(1708年)重申过保甲法,圣祖爷曾下诏:“弭盗良法,无如保甲,宜仿古法而用以变通。一州一县城关若干户,四乡村落若干户,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数于上。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若村庄人少不及数,即就其少数编之。无事递相稽查,有事互相救应。”

推行保甲制,公举本地德、才、识兼备及家道富有者,呈地方官任之,使贤能之士乐于自进,以勤厥职。以保甲为目,以牌头、甲长、保长乃至以各级地方官员为纲,就可以把全州的百姓组织起来,使之互相监督,防患于未然。

现在中原地区洪逆气势旺盛,攻城略地,各地官兵都疲以应付。若不是曾中堂在湖南筹募乡勇,组建湘军,对抗洪逆主力,让僧王腾出手来一举歼灭了洪逆林凤祥,李开芳所部的北伐酋众,说不定洪逆势力早就发展到西南云贵地区了。

咸丰三年(1853年),在长江以北的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以张乐行、孙葵心等人为首,又兴起一股叫捻军的反抗朝廷的农民武装势力。这股武装势力在短短两年就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如路南再不尽早安排,对以后做个打算,万一······后果真不可预料。

严开文一个人说得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慷慨激昂。赵璋也在一旁,时不时插上几句,附和严开文。在座其余几人听了严开文长篇宏论,有赞赏的,有低头不语的,有若有所思的。等严开文说完以后,看时辰已是下午时分,冯祖绳开口说道:“严兄,赵先生,姬团总,六斤老弟。今天大家机缘凑巧,在这关圣庙里不期而遇。各位都是雄才大略之人,素闻严兄有经天纬地之才,胸怀天下,赵兄满腹经纶,圣贤之学信手拈来。冯某人才疏学浅,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天色已晚,是不是大家一起移步到凌云阁坐下来,边吃边谈,再好好讨论一番。在路南州到底能不能推行保甲制,这编联保甲,要怎样推行?具体怎样实施?好给冯某人拿一个主意。”

几人听了冯祖绳说的这一番真情实意、开诚布公的话语,都没有意见。金雨时和张先生也无甚异议。冯祖绳到门外叫过王班头,低头吩咐几句。王班头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完后告辞众人,率先走了。

一行人走出客堂,谢过道长,出了关圣庙朝州署走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