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洪斌的头像

杨洪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7
分享
《鹿阜遗梦》连载

第一十八章 务必请戚夫人赏脸一叙

巴江从其一源头处黑龙潭到双龙坝的这一段河堤,多年来年年修缮加固,年年雨水季节来临就会被暴雨冲塌摧毁,淹田损屋。严重时还会伤及州城城墙,祸及城内百姓,城里城外的大户人家和百姓们都怨声载道。

黑龙潭大坝分东西两道,高丈余左右,依山围黑龙潭泉眼修筑而成。雨水丰盈时,可灌溉全州农田几百顷。路南历任的知州大老爷们,每年都拿出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尽力维护着这关乎全州人饭碗的大坝和这段巴江河道。

冯祖绳连续几天都诚邀金雨时,俆士达,施道济,王廷桂,赵时薰等一干路南有识之士,跟随自己到十多里外的黑龙潭履勘大坝,遍走河堰。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拿出一个有效可行的治理办法,在今年雨水来临前彻底根治这多年的痼疾。

《均圣论》曰: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冯祖绳深知,如果没有一个美满祥和的生活环境,没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基本的民之生计都不能去解决,自己读书何益?做官何益?做这知州何益?

路南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雨季一般都在每年七月前后来临,十月左右结束。离雨季还有几个月,如果不想办法增添人手,加大力度,统一调遣,要想在七月雨季来临前顺利完成大坝河道的治理,恐怕是太难了。上年十一月前知州李凤翚大老爷就督促开工,可治理进度到现在三成还没完成一成。

要想在今年雨季前完成大坝,巴江河道等修缮加固的治理,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款项,增添更多人手。自己手上掌握的库银紧张,发动李敦彝,金雨时,俆士达,施道济等一干人筹款募粮,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现在河道治理最缺的是人手。人手不够,再出多少钱粮,工期也是提前不了。

雨季前竣不了工,雨季来临,前期修复加固好的堤坝,又得垮塌。来年又得出钱出人,从头开始,这就是路南历年知州大老爷们的痼疾所在。雨季来临前,加强人手,加大力度,一次性修浚加固完善,才能彻底根治这多年的痼疾。

这人手,能从何而来呢?各区按户丁摊派到场役工有两千余人。这些人进度不统一,调配不规范,拖拖拉拉各做各的,再这样下去,也是重蹈覆辙,耗费不堪。这几天的履勘,虽说是挺辛苦的,但关乎全州百姓安居乐业、国赋民生之大事,是责中之责,重中之重,敢不为之焦心如焚?这几天里,冯祖绳一直在为大坝,河道治理束手无策,愁眉不展。

转眼就到了二月底。一大清早,冯祖绳就在冰心堂里和徐宝树,吏部经承赵文彬,工部经承李时芳商量大坝,河道治理之事。几人思来想去,商量了半天也没拿出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来。最后大家都沉默不语,冰心堂里一片沉寂。

冯七从堂外进来,在冯祖绳耳边私语了几句话,又退了出去。

看大家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冯祖绳开口说道:“各位,大家都回去好好想一想,这事该怎么办。如果在这几月不彻底解决问题,拖到雨季,明年又得重来。这劳民伤财之事,我们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州署也耗费不起。”说完,抬起了茶杯。看徐宝树犹犹豫豫像有话要和自己单独说的样子,冯祖绳对赵文彬,李时芳道:“你们俩先回吧!”

赵文彬,李时芳告退出了冰心堂。冯祖绳问徐宝树:“徐爷,你是有话要说?”

“堂尊,这钱好办,只是要增加役工民壮,就有点难办了。”

“徐爷,钱好办?此话怎讲?”

“堂尊,咱路南州鼎盛时候,有很大一块收入都是靠山里几十家矿产来维持。州署里的收入,这些矿场至少要占四成以上。”

“哦!还有这事?”

看提起了冯祖绳兴趣,徐宝树接着说道:“咱路南在前明时期,山里发现了大量矿产。有银、铜、铁、锡等等各种矿物,只是经过这几百年开采,已经是洞老山空了。后来,竹山匪患猖獗,开采出来的矿物拉不出去,矿场就慢慢停歇了下来。前些年,有人又在宝山乡和圭山之间麟马洞一带,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和铜矿。他们组织人手开采,矿是开采出来了,可惜是本大利薄,现在已经难以维持。”

“那铜、铁矿在市面上一直是很紧俏的货物,不会是出不了货吧?”冯祖绳不解。

“堂尊,您有所不知,他们货是出得去,可是要从陆良州绕道。这一绕道,成本就成倍地增加,一趟下来根本就无利可赚。要赚钱只能走捷径。这捷径只有一条,就是从板桥镇翻越竹山再过宜良,直接就能到澄江府和昆明。竹山虽说匪患平息了几年,可还是会有小股山匪路霸杀人越货半路劫道,大家都不敢轻易涉险过竹山。”

还真是这样。冯祖绳想起自己在竹山差点被劫道的事来。

“徐爷,打通竹山官道,以后不止是矿物出去,其他货物也能出去,能进来,路南商贾旅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事你有什么解决之策没有?”冯祖绳问。

“堂尊,马家巷马正宗,他有能力把矿运过竹山,打通竹山官道。”

“马正宗?是不是那个记名把总?我记得他应该是回民吧?”

“是的,堂尊,这马正宗当年带着一帮子人参与竹山剿匪,立了首功,李堂尊才会破格保举他为记名把总。他这人在道上有一些路子,手下还有一群磕头过命的兄弟。如果能把山上那些矿物交给他来护路押运的话,过竹山是没有问题。矿出得去,大家都有利可赚,顺利的话,州署一年下来还可以增加几千两收入。”

“徐爷,这马正宗可不可靠?当然了,我刚到路南日子不长,这些回民,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思索片刻,又说道:“就这样吧!徐爷,这事交由你一手操办,这是件大事!但要慎之又慎!如果有需要,州署也可以出人出力,鼎力相助。”

“是,堂尊!属下一定不会辜负堂尊重托。”

“这人手么,我来想想办法。”冯祖绳望着门外,沉吟道。在冯祖绳眼里,目前最困扰自己的还是治理水利的役工问题。

徐宝树走后,冯祖绳后脚也出了冰心堂。

签押房里,冯七和聂升早在里面等候着冯祖绳。等冯祖绳坐下,聂升上前禀道:“老爷,圭山海邑戚家已到城里,昨晚到的。”

“哦!”

“戚家昨晚天抹黑才到州城,足足二十辆牛马车四十多人,戚夫人亲自带车队来的。他们一行人住在东门街卖马巷客栈里,拉了不少山货进城。今天一大早,戚夫人就去了杨家商号,正在和杨家二爷杨凤岗在交涉着什么,聂平还在打探。”聂升继续说道。

“嗯!”冯祖绳想了一下,说道:“你们叫上赵发,大家都换上便服,跟我出去走一趟。冯七,带上银票,带上宝剑。”

“是!”

半柱香后,一行人出了州署,来到横街杨家商号门外。今天城里是街天,大街上行人比往日多了不少,身着各种服饰的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穿梭在街道巷口。

冯祖绳在杨家商号对面街边不远的路边摊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冯七点了些油条豆浆小米粥等本地小吃,几人慢吞吞地吃了起来。

杨凤岗杨二爷,蒙古人普鲁海牙将军后裔,路南城杨家掌门人,武生出身,体壮浓髭,刚烈方直,年逾半百还能以一敌三。杨二爷不喜和州署往来,有事使人递上名帖,除了大老爷外,州署上下没人不敢不帮他办理。听说在李凤翚大老爷任上,新任训导不知二爷其人,大街上言语中冲撞了二爷,被二爷厉声呵斥,直吓得瑟瑟发抖不知所厝。最后还是大老爷出面,在凌云阁摆了一桌才平息了下来。杨家人因历史原因和土民夷人久结嫌隙乃成仇怨。冯祖绳大堂上放走一众撒尼人后,二爷放出话来,若发现冯祖绳和山里撒尼人勾连,他必第一个站出来,和州署里的任何一个人好好地掰扯掰扯。冯祖绳听闻,一笑了之。

坐不多一会,聂平过来低声对冯祖绳说道:“老爷,都打听到了。这戚夫人以前不轻易进城,今年是没有办法,她才亲自来的。据说他们去年购的货款还欠杨家五十两银子,今年还要购二百两左右的货,杨二爷商号有货,估计戚夫人还要赊欠,就亲自来了。她正在里面跟杨二爷商谈呢。”

“他们不是还拉了些山货进城吗?这些山货没有出手?”冯祖绳不解。

“听说他们拉来的山货也就值三十两银子,如果杨二爷把他们要的货照单给他们,戚夫人估计还要再赊欠七十两银子,所以杨二爷不干了。”聂平说。

“戚夫人把首饰盒都带来了。”聂平又补了一句。

冯祖绳思索了一下:“冯七,赵发,你俩去跟杨二爷说:戚夫人要的货照单先给戚夫人,货款到州署来全额结付。你再给戚夫人一百两银票,看他们还差什么,能办齐的,协助他们尽量办齐。两个时辰后,我在城外东岳庙玉皇阁内,务必请戚夫人来赏脸一叙。”

冯七和赵发应诺一声,离开了摊子。冯祖绳带着聂家兄弟结了账,悠闲地朝城东门走去。走在街上,冯祖绳心情大好,这几天为了河道治理的烦恼也一扫而光。自从来到路南,自己都还没能这样轻松自由地逛过州城里的街天。

街上人不算太多,但也人群涌动,各种吆喝声此起彼落,各式招牌幡布随风招展。一些穿笼档裤着白色麻布小褂,头梳各种发饰,古铜色皮肤的州外山里来的土民夷人,三五成群,随街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货物。他们用蹩脚的语言,比手画脚跟街边汉人商贩们互相交谈,以物易物。只是那些商贩多是本地人,外地来路南经商的商人小贩却是屈指可数。如果真像徐宝树说的那样,马正宗他能把竹山官道打通,以后商贾来往无忧,那路南的繁荣,指日可待。

和戚夫人相约见面,戚夫人会是什么态度呢?会不会自己太过冒昧惊吓到了戚夫人?马老先生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抬出马老先生,拿出马老先生赠送给自己的宝剑能管用吗?当然,如果真能从戚夫人身上打开通往圭山撒尼人的通道,和撒尼人沟通交往,这对自己来说,无疑是捷径中的捷径。

冯祖绳一路边走边看边思想,约莫走了一个时辰左右,才来到东岳庙。聂平和东岳庙执事道长说明来意,道长殷勤地把冯祖绳迎到玉皇阁三楼厅堂,吩咐小道童泡了壶茶,端来一些时鲜点心,两人寒暄一会,道长告辞下了玉皇阁,留冯祖绳一人独自斟茶品味观风景。聂家兄弟则留在楼下,等候迎接冯七、戚夫人一行。

路南州城前明时建有二阁,圣祖爷康熙年间,廷献公又发动全州,捐资建有一阁,三阁呈三角形耸立在周边山上。分别是学地山文庙内的魁星阁,城外大屯村东岳庙的玉皇阁和州署鹿阜山北面的凌云阁。远远望去,都杰阁重楼,丹青碧瓦,高大雄伟煞是壮观。在路南已盛极几百年。

玉皇阁矗立在州城东五里大屯村南部,巴江东岸官道一旁,置身于一片树木竹林之中。是人们进出圭山,歇脚休息的必经之路。玉皇阁三层杰阁,阁高八丈,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二、三层楼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依廊远眺。路南文人士子,隐逸墨客,常常聚集在此,赏巴江风月,览全州胜景。

站在玉皇阁外回廊远眺路南城,整个州城绿树丛荫,城里街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巴江水静静地朝南顺流而去,河堤上偶尔几棵柳树,柳絮轻飘,随风荡漾。河两岸田地里农人在专心致志地做着农活。官道上车马行人,来来去去,日头高照,阳光如婳。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