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毅(默予)的头像

贺毅(默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4
分享
《报复》连载

第二十六章 重逢

到青格里旗与阿尔斯楞见的第一面,索翔云明显感觉到那种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们见面的时候,不管周围有人没人,阿尔斯楞总会不轻不重地在他的肩胛处捣一拳,以示校友之间情感上的亲密无间和认识上越来越趋同的默契。可这次见面,他不但没能“享受”阿尔斯楞亲切的那一拳,反倒觉得他们之间隔了一层看不见的东西。阿尔斯楞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找到从前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他十分苦闷。原本想着能与阿尔斯楞搭档还甚感宽慰,也算是对自己被“流放”的一种心理补偿。可当他感受到阿尔斯楞这种态度后,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位“新”搭档切入状态了。他当然清楚阿尔斯楞不卑不亢对待他的真实原因,但是他更清楚,他是一时无法向他解释清楚的。

索翔云来到青格里的第一天,就遭遇这样的冷遇,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的。回首往事,强烈的挫败感几乎令他一夜未眠。

第二天凌晨,睡梦中的阿尔斯楞接到索翔云的电话,告诉他打算到基层走走。同时征询他的意见,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安排事项,就陪他一起去。

阿尔斯楞有些吃惊。虽然索翔云嘴上说是征询,但口气中能轻而易举听出那种不容置疑更不容否定的意味。尽管如此,他还是告诉索翔云,昨晚他已经安排各个口的领导今天与新书记见面,走基层是不是等见面会后再相机安排?

索翔云稍微迟疑了一下,便果断地回复阿尔斯楞,“见面会我该说些什么?吹大话,说瞎话?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车轱辘话?见面会取消,等我们从基层回来再说。”他颇有些武断地说。

阿尔斯楞沉吟了片刻才回答:“那我马上通知司机和随行人员。”

索翔云立刻制止了阿尔斯楞:“不,不不,谁也不要通知,就我们俩。”他还不忘强调了一句,“尽可能早点儿出发。”

“啊?”阿尔斯楞显然更吃惊了。从阿尔斯楞的语气中,索翔云知道这样的决定一定让他觉得不可理喻。不过,阿尔斯楞还是立刻回复他,“那好吧,我一会儿就到单位。”

阿尔斯楞的电单车骑进党政大院的时候,索翔云已经在楼下漫步了。阿尔斯楞同他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将电单车推到车棚里支好,半打趣半认真地笑着说:“我们的旗委书记第一天上班就微服私访,实在令人钦佩啊。”这种在旁人听起来略带揶揄味道的玩笑话,其实正是他们以前相处的常态。

“咳,别那么阴阳怪气好不好?酸得人牙沟子疼。”索翔云反唇相讥,反倒让阿尔斯楞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起来。索翔云从阿尔斯楞憨厚的笑声中,一下又捕捉到从前那种熟悉的味道了。

阿尔斯楞将北汽越野从车库开出来,索翔云上了车。

两人来到路边的一个早餐馆,在那里各自吃了碗羊肉粉汤,又到刚开门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三箱“胡杨王”缘酒,大米和面粉各买了三袋,然后到菜市场买了好些各色蔬菜,直到将车的后备箱和后座都装得满满当当才出发。索翔云当然理解阿尔斯楞的举动。他暗自赞叹,还是以前那个阿尔斯楞,古道热肠始终不改。

一路上,阿尔斯楞给他介绍了青格里旗的基本情况,跟索翔云来之前了解得大同小异。索翔云思忖,来之前的功课没白做啊。

下了柏油路,车子拐进戈壁滩,循着沙漠边缘的一条便道向戈壁深处驶去。车窗外偶尔闪过胡杨树的身影,粗壮的树干举着落尽叶子的树冠,仿佛一柄柄巨大的扫帚,尽职尽责地拼尽全力清扫漂浮在空气中的浮尘。一场沙尘暴昨天才减弱势头,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微尘。阿尔斯楞的情绪看起来不错,一路上谈兴颇浓。他向索翔云介绍情况的时候,不时会插进来一些发生在草原上的趣事。可是,看着车窗外荒凉的景象,索翔云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结合阿尔斯楞昨天的举动,今天他的好情绪大概有一半是努力装出来的,多少带了表演的成分。索翔云如此揣测。在便道上颠簸了近三个小时,阿尔斯楞把车停在一座蒙古包前。

他们刚下车,蒙古包的门就打开了,走出一对年龄大约六十岁左右的牧民夫妇,男主人穿着草原牧民大多穿的那种仿制的迷彩服,女主人则穿着绛紫色的蒙古袍。他们看到阿尔斯楞的车,连忙迎上来,一边问候,一边打着迎客的手势,“我说今天喜鹊怎么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是贵客临门啊。阿尔斯楞旗长,赛白努!”

阿尔斯楞急忙趋前,双手握住老人的手回礼,“赛,赛,莫日根阿爸嘎(蒙语:叔叔),阿尼亚(蒙语:婶婶),你们还好吧?”又回转身向他们介绍:“真让您说准了。您看,这不是贵客临门了吗?这是新调来的旗委书记,就是我曾跟你们说起过的索翔云,我的学长。昨天刚到旗里,今天就下乡调研来了。”

索翔云也赶紧趋前,握住莫日根的手,“莫日根阿爸嘎,赛白努;阿尼亚,赛白努。”又说,“别听他忽悠,什么调研不调研的。我也是牧民出身,就当是您的孩子,回家探望二老来了。”

莫日根和阿尼亚一边“赛,赛”回着礼,一边紧握他的手。莫日根对索翔云说:“我早就听阿尔斯楞说过,他有个老同学是藏族牧民出身,跟我们是一样的秉性。今天相见,果然意气相投啊。”索翔云连忙谦虚地作答:“阿爸嘎过奖了。”

阿尔斯楞转身向车后走去,边走边说,“给您捎了些生活用品。”说着和索翔云一起打开后备箱,搬下一箱酒,两袋大米,两袋面粉,还有一大半蔬菜。

莫日根过意不去:“啊呀,每次来你总要带这么多礼物。”

阿尔斯楞依然一副憨憨的样子,“咳,哪是什么礼物啊,不过是些生活必需品而已,举手之劳。你们进旗里不方便,反正我的车空着也是空着,何不‘顺手牵羊’?何况还得劳烦您这位转运站长给转运出去呢。”又转头对索翔云说,“每次阿爸嘎都把给他买的大部分生活用品,又转送给其他牧民了。”

莫日根爽朗地一笑,“这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啊,这是阿尔斯楞代表我们党送来的一片深情厚谊,是对草原牧民的关怀啊,我们怎么能吃独食呢?同牧民弟兄们分享,就是要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党对我们每个牧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啊。”

阿尔斯楞不好意思地笑了,“阿巴嘎言重了……嘿嘿,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嘛。”又说,“我们做得实在太少了。”

几个人七手八脚将东西搬进蒙古包,莫日根吩咐妻子,“额很那勒(蒙语中呼唤妻子时的称呼),快给尊贵的客人煮奶茶。”

阿尔斯楞看见手把肉已经煮好,阿尼亚一边煮奶茶,一边忙着蒸血肠。阿尔斯楞也不推辞,只是有些不解:“现宰的羊?”

阿尼亚笑着告诉阿尔斯楞:“一大早喜鹊叫,莫日根就说今天十有八九要来客人了,就忙着宰羊。这不,果真让他说中了。”随即又补充,“确实有些日子没看到喜鹊了,哈,还真是稀罕呐。”

莫日根得意地补充:“看,我的预感是不是很准啊?”

莫日根打开他们带来的“胡杨王”缘酒,斟满了三个银碗;阿尼亚端上来一盘馓子,一盘羊肉干,一盘骆驼奶皮子,权作下酒菜。莫日根首先端起一碗酒,敬给索翔云,“我们草原上有句谚语,‘在飞翔中识别雄鹰,在奔驰中识别骏马,在疆场上识别勇士’。索书记一到青格里旗就深入草原,可见心里时刻装着草原的普通百姓啊。我今天就借花献佛,用你们带来的酒敬两位领导。”

索翔云起身,接着单膝跪地,恭敬地接过酒碗举过头顶,说过谢词,然后用无名指蘸着酒屈指轻轻弹了三下,敬天敬地敬火神,随即双手端碗一饮而尽。莫日根竖起大拇指夸赞:“索书记好酒量。”

索翔云笑着说:“我也是草原上喝着青稞酒长大的孩子啊。我们藏族也有一句谚语:‘雄鹰飞得再高,也要在山崖上筑巢;勇士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怀抱’。草原就是我们的暖巢,乡亲们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莫日根竖起大拇指,“索书记是草原上名副其实的雄鹰啊!”

阿尔斯楞随即向索翔云介绍,莫日根阿爸也曾走南闯北,是青格里草原上少有的有见识的老人,也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阿尔斯楞询问莫日根牧场的情况,莫日根神色凝重地回答:“想必你们一路也看到了。种种迹象判断,今年又是个大旱年啊。”随即又补充,“骆驼的峰子都塌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立起来;羊群就更不要说了,羊的膘情不好,保羔率上不去,光是买羊奶粉的钱,就比往年花得多。上次出现这种状况,大概还是……”莫日根略想了一下,“六年前吧?目前看,甚至比六年前的旱情还要严重一些。再这样旱下去,牲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起膘。到了季节吃不上青草,是很难恢复元气的,枯草怎么也赶不上青草上膘啊。”

几个人一时都沉默了,心里沉甸甸的。这个话题是他们此行的首要话题。这样的话题很难让人轻松起来啊。

“这天气旱的,真是要人的命呐……唉,这水……”良久,阿尔斯楞端起一杯酒,像是自言自语对着酒杯出神。索翔云和莫日根也不约而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说话间,阿尼亚已经端上来手扒羊肉。“你只看羊肉的肥瘦,就知道草场是什么样子了。这还是挑着膘情好的羊宰的。”

索翔云跟阿尔斯楞对望了一眼,说:“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啊。”

吃罢饭,又喧了一会儿话,莫日根提醒似的说,“去看一下其木德道尔吉吧。唉,这个其木德道尔吉……”提到其木德道尔吉,莫日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是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

阿尔斯楞随即回应道,“是的,本来就打算去一趟的。”

第二十六章:重逢

到青格里旗与阿尔斯楞见的第一面,索翔云明显感觉到那种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们见面的时候,不管周围有人没人,阿尔斯楞总会不轻不重地在他的肩胛处捣一拳,以示校友之间情感上的亲密无间和认识上越来越趋同的默契。可这次见面,他不但没能“享受”阿尔斯楞亲切的那一拳,反倒觉得他们之间隔了一层看不见的东西。阿尔斯楞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找到从前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他十分苦闷。原本想着能与阿尔斯楞搭档还甚感宽慰,也算是对自己被“流放”的一种心理补偿。可当他感受到阿尔斯楞这种态度后,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位“新”搭档切入状态了。他当然清楚阿尔斯楞不卑不亢对待他的真实原因,但是他更清楚,他是一时无法向他解释清楚的。

索翔云来到青格里的第一天,就遭遇这样的冷遇,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的。回首往事,强烈的挫败感几乎令他一夜未眠。

第二天凌晨,睡梦中的阿尔斯楞接到索翔云的电话,告诉他打算到基层走走。同时征询他的意见,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安排事项,就陪他一起去。

阿尔斯楞有些吃惊。虽然索翔云嘴上说是征询,但口气中能轻而易举听出那种不容置疑更不容否定的意味。尽管如此,他还是告诉索翔云,昨晚他已经安排各个口的领导今天与新书记见面,走基层是不是等见面会后再相机安排?

索翔云稍微迟疑了一下,便果断地回复阿尔斯楞,“见面会我该说些什么?吹大话,说瞎话?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车轱辘话?见面会取消,等我们从基层回来再说。”他颇有些武断地说。

阿尔斯楞沉吟了片刻才回答:“那我马上通知司机和随行人员。”

索翔云立刻制止了阿尔斯楞:“不,不不,谁也不要通知,就我们俩。”他还不忘强调了一句,“尽可能早点儿出发。”

“啊?”阿尔斯楞显然更吃惊了。从阿尔斯楞的语气中,索翔云知道这样的决定一定让他觉得不可理喻。不过,阿尔斯楞还是立刻回复他,“那好吧,我一会儿就到单位。”

阿尔斯楞的电单车骑进党政大院的时候,索翔云已经在楼下漫步了。阿尔斯楞同他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将电单车推到车棚里支好,半打趣半认真地笑着说:“我们的旗委书记第一天上班就微服私访,实在令人钦佩啊。”这种在旁人听起来略带揶揄味道的玩笑话,其实正是他们以前相处的常态。

“咳,别那么阴阳怪气好不好?酸得人牙沟子疼。”索翔云反唇相讥,反倒让阿尔斯楞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起来。索翔云从阿尔斯楞憨厚的笑声中,一下又捕捉到从前那种熟悉的味道了。

阿尔斯楞将北汽越野从车库开出来,索翔云上了车。

两人来到路边的一个早餐馆,在那里各自吃了碗羊肉粉汤,又到刚开门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三箱“胡杨王”缘酒,大米和面粉各买了三袋,然后到菜市场买了好些各色蔬菜,直到将车的后备箱和后座都装得满满当当才出发。索翔云当然理解阿尔斯楞的举动。他暗自赞叹,还是以前那个阿尔斯楞,古道热肠始终不改。

一路上,阿尔斯楞给他介绍了青格里旗的基本情况,跟索翔云来之前了解得大同小异。索翔云思忖,来之前的功课没白做啊。

下了柏油路,车子拐进戈壁滩,循着沙漠边缘的一条便道向戈壁深处驶去。车窗外偶尔闪过胡杨树的身影,粗壮的树干举着落尽叶子的树冠,仿佛一柄柄巨大的扫帚,尽职尽责地拼尽全力清扫漂浮在空气中的浮尘。一场沙尘暴昨天才减弱势头,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微尘。阿尔斯楞的情绪看起来不错,一路上谈兴颇浓。他向索翔云介绍情况的时候,不时会插进来一些发生在草原上的趣事。可是,看着车窗外荒凉的景象,索翔云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结合阿尔斯楞昨天的举动,今天他的好情绪大概有一半是努力装出来的,多少带了表演的成分。索翔云如此揣测。在便道上颠簸了近三个小时,阿尔斯楞把车停在一座蒙古包前。

他们刚下车,蒙古包的门就打开了,走出一对年龄大约六十岁左右的牧民夫妇,男主人穿着草原牧民大多穿的那种仿制的迷彩服,女主人则穿着绛紫色的蒙古袍。他们看到阿尔斯楞的车,连忙迎上来,一边问候,一边打着迎客的手势,“我说今天喜鹊怎么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是贵客临门啊。阿尔斯楞旗长,赛白努!”

阿尔斯楞急忙趋前,双手握住老人的手回礼,“赛,赛,莫日根阿爸嘎(蒙语:叔叔),阿尼亚(蒙语:婶婶),你们还好吧?”又回转身向他们介绍:“真让您说准了。您看,这不是贵客临门了吗?这是新调来的旗委书记,就是我曾跟你们说起过的索翔云,我的学长。昨天刚到旗里,今天就下乡调研来了。”

索翔云也赶紧趋前,握住莫日根的手,“莫日根阿爸嘎,赛白努;阿尼亚,赛白努。”又说,“别听他忽悠,什么调研不调研的。我也是牧民出身,就当是您的孩子,回家探望二老来了。”

莫日根和阿尼亚一边“赛,赛”回着礼,一边紧握他的手。莫日根对索翔云说:“我早就听阿尔斯楞说过,他有个老同学是藏族牧民出身,跟我们是一样的秉性。今天相见,果然意气相投啊。”索翔云连忙谦虚地作答:“阿爸嘎过奖了。”

阿尔斯楞转身向车后走去,边走边说,“给您捎了些生活用品。”说着和索翔云一起打开后备箱,搬下一箱酒,两袋大米,两袋面粉,还有一大半蔬菜。

莫日根过意不去:“啊呀,每次来你总要带这么多礼物。”

阿尔斯楞依然一副憨憨的样子,“咳,哪是什么礼物啊,不过是些生活必需品而已,举手之劳。你们进旗里不方便,反正我的车空着也是空着,何不‘顺手牵羊’?何况还得劳烦您这位转运站长给转运出去呢。”又转头对索翔云说,“每次阿爸嘎都把给他买的大部分生活用品,又转送给其他牧民了。”

莫日根爽朗地一笑,“这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啊,这是阿尔斯楞代表我们党送来的一片深情厚谊,是对草原牧民的关怀啊,我们怎么能吃独食呢?同牧民弟兄们分享,就是要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党对我们每个牧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啊。”

阿尔斯楞不好意思地笑了,“阿巴嘎言重了……嘿嘿,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嘛。”又说,“我们做得实在太少了。”

几个人七手八脚将东西搬进蒙古包,莫日根吩咐妻子,“额很那勒(蒙语中呼唤妻子时的称呼),快给尊贵的客人煮奶茶。”

阿尔斯楞看见手把肉已经煮好,阿尼亚一边煮奶茶,一边忙着蒸血肠。阿尔斯楞也不推辞,只是有些不解:“现宰的羊?”

阿尼亚笑着告诉阿尔斯楞:“一大早喜鹊叫,莫日根就说今天十有八九要来客人了,就忙着宰羊。这不,果真让他说中了。”随即又补充,“确实有些日子没看到喜鹊了,哈,还真是稀罕呐。”

莫日根得意地补充:“看,我的预感是不是很准啊?”

莫日根打开他们带来的“胡杨王”缘酒,斟满了三个银碗;阿尼亚端上来一盘馓子,一盘羊肉干,一盘骆驼奶皮子,权作下酒菜。莫日根首先端起一碗酒,敬给索翔云,“我们草原上有句谚语,‘在飞翔中识别雄鹰,在奔驰中识别骏马,在疆场上识别勇士’。索书记一到青格里旗就深入草原,可见心里时刻装着草原的普通百姓啊。我今天就借花献佛,用你们带来的酒敬两位领导。”

索翔云起身,接着单膝跪地,恭敬地接过酒碗举过头顶,说过谢词,然后用无名指蘸着酒屈指轻轻弹了三下,敬天敬地敬火神,随即双手端碗一饮而尽。莫日根竖起大拇指夸赞:“索书记好酒量。”

索翔云笑着说:“我也是草原上喝着青稞酒长大的孩子啊。我们藏族也有一句谚语:‘雄鹰飞得再高,也要在山崖上筑巢;勇士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怀抱’。草原就是我们的暖巢,乡亲们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莫日根竖起大拇指,“索书记是草原上名副其实的雄鹰啊!”

阿尔斯楞随即向索翔云介绍,莫日根阿爸也曾走南闯北,是青格里草原上少有的有见识的老人,也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阿尔斯楞询问莫日根牧场的情况,莫日根神色凝重地回答:“想必你们一路也看到了。种种迹象判断,今年又是个大旱年啊。”随即又补充,“骆驼的峰子都塌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立起来;羊群就更不要说了,羊的膘情不好,保羔率上不去,光是买羊奶粉的钱,就比往年花得多。上次出现这种状况,大概还是……”莫日根略想了一下,“六年前吧?目前看,甚至比六年前的旱情还要严重一些。再这样旱下去,牲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起膘。到了季节吃不上青草,是很难恢复元气的,枯草怎么也赶不上青草上膘啊。”

几个人一时都沉默了,心里沉甸甸的。这个话题是他们此行的首要话题。这样的话题很难让人轻松起来啊。

“这天气旱的,真是要人的命呐……唉,这水……”良久,阿尔斯楞端起一杯酒,像是自言自语对着酒杯出神。索翔云和莫日根也不约而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说话间,阿尼亚已经端上来手扒羊肉。“你只看羊肉的肥瘦,就知道草场是什么样子了。这还是挑着膘情好的羊宰的。”

索翔云跟阿尔斯楞对望了一眼,说:“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啊。”

吃罢饭,又喧了一会儿话,莫日根提醒似的说,“去看一下其木德道尔吉吧。唉,这个其木德道尔吉……”提到其木德道尔吉,莫日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是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

阿尔斯楞随即回应道,“是的,本来就打算去一趟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