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毅(默予)的头像

贺毅(默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7
分享
《报复》连载

第二十九章 沉沦与升华

1

吴毓秀独自坐在别墅二楼的落地窗前,一边喝着药汤似的酽茶,一边闭目养神想心事。婆姨高秀花的死,让他如释重负。回顾大半生的林林总总,选择高秀花做婆姨,是他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甚至可以说,这辈子所有的烦恼,几乎都源于与高秀花糟糕透顶的婚姻。不过,当他看到一辆车突然出现在视线里,立刻陷入不祥的预感之中。

高秀花的灵棚搭在别墅前面的草坪上,哀乐从开了一半的窗户传进来,搅得吴毓秀心烦意乱。他起身关窗户,却见一个窈窕身材的高个子女人正从一辆红色的宝马上下来。她穿着卡其色风衣,戴一顶橘褐色八角呢绒帽,下身穿一件深咖啡色高档呢裙,迈着模特儿似的袅袅婷婷的步子,跟着“迎宾”向灵棚走去。吴毓秀心里“咯噔”一下。昨晚高秀花才咽了气,他还没想好要不要通知她,假如她来了,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可今天中午她就不请自来了。

谢雪儿是吴毓秀的干闺女。哦,整整十五年了。他静静地看着谢雪儿的一举一动,并没打算下楼迎接。谢雪儿回头朝楼上瞥了一眼,这一瞥立刻让他紧张起来,甚至下意识地往后掣了一下,似乎担心被谢雪儿发现。然而,谢雪儿只是向这边瞟了一眼,就跟着“迎宾”径直走到灵棚前,接着姿态优雅地跪在专门为前来吊唁的人准备的藏青色海绵坐垫上,为她的干妈烧了纸钱,然后耸着肩膀礼节性地干哭了几声。这一幕看得吴毓秀百感交集。

吴毓秀注视着谢雪儿的一举一动,推测她接下来会做什么。只见谢雪儿祭拜完干妈,就顺从地听从“迎宾”的安排,被人带去宾馆休息了,这让吴毓秀长长舒了口气。临上车,她又朝二楼不动声色地望了长长的一眼。这一眼望得如此意味深长,立刻又让吴毓秀忐忑不安起来。吴毓秀忐忑不安的,正是谢雪儿的不动声色。此时的不动声色,很可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不行,在暴风雨来临前,他得想出个万全之策,以免这个家被谢雪儿闹得鸡飞狗跳,分崩离析。

认识谢雪儿之前的几年里,阚兰英曾跟吴毓秀提出,断了他们的关系吧,唾沫星子淹死人呐。孩子们大了,让孩子们在人面前咋活人呢。事实上他们俩“打伙计”不久,阚兰英就感受到了人们在背后的指指戳戳。尽管他们极力避免暴露,可哪有不透风的墙呀。时间一长,他们的丑事还是在这个小山村被传得人尽皆知了。只不过出于对吴毓秀革委会主任权威的敬畏,没人敢明着说三道四罢了。后来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毕竟是人家两人你情我愿的事,外人谁能管得着。

可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敬畏吴毓秀的权威,那个敢于挑战吴毓秀权威的人,正是半吊子婆姨高秀花。

一天中午,吴毓秀刚从阚兰英家窑洞出来,就被高秀花堵个正着。“吴毓秀你个嫖油子,你还知道出来呀?娘娘还以为你被淹死在那个……”那时的吴毓秀在这个小山村只手遮天,早已得意忘形了,几乎不避讳人们的目光,自然把阚兰英的窑洞当成另一个家。加之秦玉海无奈接受了“拉帮套”的现实,更让他有恃无恐。

吴毓秀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窝囊气,上去就是几个大耳瓜子,打得高秀花杀猪般嚎叫,直到看热闹的人上前劝解才住手。“再这样闹,小心老子杀了你!”吴毓秀撂下这句狠话,扬长而去。

吴毓秀十分郁闷。在他的记忆里,高秀花从不会对他撒娇。不会撒娇的女人还能算作女人吗?女人撒娇就是夫妻感情的润滑剂呀,这种缺少润滑剂的日子实在乏味极了。尤其是在知晓了他和阚兰英的关系,高秀花就开始纠缠不休。这种无休止的纠缠令吴毓秀懊恼无比,这样的日子不像日子,倒像是每天在受刑。他不敢想象,这样憋憋屈屈将就一辈子,有什么乐趣可言。因此,他多次想过离婚,甚至还跟阚兰英探讨过,并撺掇阚兰英也同秦玉海离婚,他们好做长久夫妻。

没想到他的话不但没让阚兰英产生共鸣,反遭了她好一顿数落,“憋屈?毓秀,你也太贪心了吧?我家玉海都没喊过一声憋屈,你倒喊憋屈?吃着碗里的,占着锅里的,还不知足?天底下谁像你这般滋润?难道你想把所有便宜都占尽?将心比心,你咋不替玉海想想?老婆被别人占去不说,还得替别人养孩子,连我都替玉海憋屈。”说着说着,竟说得自己眼圈红了,“我知道我家玉海不是不憋屈,他又不傻,是怕我作难呢。”

阚兰英一顿数落,数说得吴毓秀哑口无言,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见吴毓秀没再言传,阚兰英继续数落,“这些都是命里注定,人不能跟命斗。‘黄河有底子,人心没底子’,做人总得给自己留点余地。头顶三尺有神明,一个人作恶行善,老天爷可都看着呢。作的恶多了,迟早会遭报应的。”她看吴毓秀听了这话面带不悦,又解释,“你别怪姐诅咒你,姐都是为你好,免得你将来后悔。”

阚兰英这番话,对吴毓秀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他想,就冲阚兰英这番话,他这辈子的命运,怕是与高秀花死死绑在一起了……

2

随着 “稍克”的一声口令,其木德道尔吉骑着的骆驼缓缓将两条前腿依次弯曲跪伏在地,后腿随即也向前一屈卧了下来,像一条小船平稳地停泊在港湾。阿布(蒙语:阿爸)欠了欠身子,似乎费了好大的劲,才扶着驼峰缓慢地骗腿下了驼背。此情此景,令布日固德的心灵不由自主地悸动了一下。仿佛在倏忽之间,阿布高大的身躯就萎缩成个干瘪的小老头。阿布还不到六十岁呀,可苍白的短发,佝偻的腰身,蹒跚的脚步,已经明白无误地展示了他的衰老。布日固德一阵心酸,仅仅时隔一年,阿布就衰老成这个样子。

随后下了骆驼的布日固德赶紧趋前几步,想要搀扶阿布,被阿布一挥胳膊甩开了。他知道,阿布的火气依然没有平息。

这里地处沙漠与盐漠的过渡地带。布日固德跟随阿布来到一片稀稀拉拉的骆驼刺旁,阿布指着有些无精打采的骆驼刺说:“这就是我们栽活的骆驼刺。像这样的骆驼刺、梭梭林、沙打旺,已经成活了几十处了,加起来也有几十亩了。你别小看这些宝贝,它们可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啊。”阿布的眼神似乎转瞬间就变得十分柔和了。布日固德从阿布的眼神里能看出来,他真的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了。那是他熟悉的、阿布小时候常常凝视他们的眼神,深情、迷恋的眼神。

跟偌大的荒漠相比,几十亩是多少?简直不及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布日固德很不以为然,这几棵半死不活的骆驼刺就成了希望,这希望也太廉价了吧?这样的栽植速度恐怕都赶不上枯死的速度啊。

“我知道你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些骆驼刺、梭梭林,因为它们与这无边无沿的荒漠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阿布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可你忘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怎样燎原的吗?你忘了愚公是怎样移山的吗?”刚说了几句,阿布就激动起来,“我们的先辈踩着用鲜血和生命铺成的路,才回归故里。这片草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根基。如果守不住这片根基,我们的后代该把根扎到哪里?不都成了无根草(菟丝子)了吗?难道要永远寄人篱下不成?”

其木德道尔吉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先辈的英灵常常激励着他。他们的先辈不畏惧几十万沙俄的围追堵截,不惜以付出十多万生命的代价,克服千难万险才回归祖国,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在世代居住的家园。如今,家园被他们经营得如此惨不忍睹,将来到了离开人世的那天,如何向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祖国的先辈交待啊。当年他放弃旗里的工作安排,主动请缨担任查汗那拉苏牧业大队支部书记,就是这个原因。

“可是,可是……如今草原上还有多少年轻人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是时代的大趋势,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了,恐怕用不了几年,草原上的年轻人就走得一个都不剩了,都到城市扎根了。我们这样操心费力,又有多大意义呢?”

阿布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的草原,心情复杂地对布日固德说:“这点我不完全否认,可也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离开草原,总有一些人留恋故乡。我们草原上有一句谚语,‘胡杨树长得再高,叶子也要落到根上;鸿嘎鲁飞得再远,终究也要飞回故乡。’孩子们即使在城市生活,他们的灵魂也需要有个安放之处。有朝一日他们累了,想回家歇歇了,可我们给他们看守的是满目的苍凉,他们的心灵该到哪里寻找依托之所?这几年连鸿嘎鲁的影子也看不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鸿嘎鲁淖尔干涸了,鸿嘎鲁回来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恢复草原往昔的面貌。只要鸿嘎鲁淖尔依然碧波荡漾,鸿嘎鲁就会飞回来;只要草原依然葱绿,孩子们心头的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如同当年那些东归的先辈。”

布日固德一时无语。阿布还未过花甲之年,就已是皓首苍颜,蹒跚的步履将他的龙钟老态展露得一览无余。即使这样,他依然心心念念草原的未来。面对这样一位老人,他除了无言以对,还能说什么呢?

探亲回来那天下午,布日固德看见阿布撵着羊群回来,他的身后跟着那匹同他一样即将进入暮年的老银鬃马。走在羊群后面的阿布,沐浴在一片绯红的晚霞里,步履蹒跚,像一尊缓慢行走的铜塑。阿布的关节炎愈发严重了,这自然让布日固德心疼不已。布日固德连忙跑过去,接过阿布手中的鞭子,把羊群赶了回来。

布日固德这次回来探亲,主要任务就是劝阿布和额吉到旗里去住,这是他回来之前额格其(蒙语:姐姐)和他商量好的。博勒(蒙语:妻子)为了照顾儿子上学,去年就到旗里找了一份工作,在餐厅打工,家里就剩了阿布和额吉放牧着十几峰骆驼和百十只羊。

晚上,布日固德向阿布提出搬往城里的事,阿布看了他一眼,随即沉默了。良久,才抬起头盯着儿子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忽很(蒙语:儿子),你告诉我,战士最不容宽恕的行为是什么?”

布日固德不知道阿布所指,茫然地看着阿布问:“您指什么?”

“逃兵呀。一个战士如果怯懦到当逃兵,他还能被称为战士吗?”

“哦。”布日固德终于明白阿布不愿意去城里的原因了,原来阿布至今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还是一名军人,草原就是他的前沿阵地。

紧接着阿布又问他,“你再告诉我,战士在冲锋时,靠的是什么?”

布日固德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靠勇气吧?狭路相逢勇者胜嘛。”

“哎,你说得太笼统了。”阿布看着布日固德有些惊讶的表情,说,“具体一点说,战士冲锋陷阵的勇气来自于军旗的指引。军旗不但指引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凝聚战士们的战斗力。军旗一挥,士气大振,所向披靡;如果军旗一倒,士气立刻就会遭受打击,队伍可能会在顷刻间军心涣散,乱了方寸。”

“哦。”布日固德这时才想起来,阿布提干之前曾当过一个时期的军旗手,阿布一直以自己当过军旗手而自豪。

阿布看到儿子似乎有所触动,才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是军人。你知道,军人在战场上只能前进,不能退缩,退缩就是逃兵,就是背叛,是军人最不能容忍的耻辱。”这句话让布日固德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阿布是以一位老军人的使命在与风沙抗争啊。“军人的风骨就是面对死亡也不退缩,军人的信念就是面对绝境也要以命相搏,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他参军时阿布给他的叮嘱,也是对他的告诫。

布日固德知道今天一定无法说服阿布了,只能暂时作罢。

回来的几天里,阿布的话题几乎没离开过防沙治沙。布日固德看出来,阿布这辈子算是彻底跟沙漠杠上了。为了方便摸索出一套治理草原沙化的最佳模式,甚至用临近鸿嘎鲁淖尔的一片尚好的牧场,换取了一片靠近沙漠的不毛之地。他劝阿布停止这种坚持吧,尽管这么多年也栽活了一些植物,却依然无法抵挡风沙有增无减的蚕食。

“作为高智商的人类,我们不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吗?不然与动物有何区别?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着想,谁该为草原着想?又有谁会为鸿嘎鲁着想?每个人都自私自利,成什么世道啦?还讲什么天道人伦呢,不都得让位于狗道、狼道吗?”阿布的话虽然像是自言自语,但进了布日固德耳朵,仿佛每个字都是一记重锤,敲打得布日固德内心一阵痛楚。这是发自这位土尔扈特老牧民心底绝望的挣扎啊!

直到昨天晚上,阿布劝他退伍回乡,接替他继续抗击风沙,他才知道,那晚阿布之所以发了那么一通感慨,不只是拒绝回旗里去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借题发挥,为反劝他回乡做铺垫的。布日固德当然没有立刻答应,退伍不是件小事,它牵扯着方方面面的因素。

那时,已经当了十年兵的布日固德正在西部某工程部队服役,担任文化干事也已经两年了。由于过硬的军事本领、突出的文采与组织能力,部队领导正准备提拔他呢;如果现在提出退伍,博勒一定不同意。以他的能力和文采,用不了两年就能提拔为正连级了,那时博勒就可以随军了。假如退伍,不但她的希望彻底破灭,连儿子的前途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当然除了这些理由,布日固德也有难言之隐。“部队领导能同意吗?跟地方相比,我觉得部队的工作更适合我,能让我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说句掏心窝子话,放弃顺风顺水的前程,回来担任一个普普通通的嘎查党支部书记,任何人都难下这个决心啊。

“部队人才济济,不缺你一个。可我们这里不一样啊,偌大的草原没几个年轻人了。即使剩下几个,也很难找出一个能一心一意带领大家改变家乡面貌的人啊。平心而论,城市对草原的冲击太大了,家乡在他们心里的分量越来越轻了。”阿布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我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他们抛弃了家园,还是家园留不住他们了呢?”

那段时期,布日固德所在部队刚刚结束了支援地方政府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乌龙河上游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布日固德写了几篇关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新闻报道,有一篇登上了《解放日报》。布日固德在报道中,以轰轰烈烈的工地建设为背景,热情洋溢地讴歌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赞美了军民携手共建的鱼水情深。

布日固德一时陷入沉思。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为了大局牺牲局部利益也是在所难免的。可从地方的角度,尤其是牧民的切身利益看,让他们承受这样严重的后果,真的合理吗?为了顾全大局,就要让这片偌大的草原做出如此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牺牲吗?阿布的担忧并非多余的,草原的环境恶化,关乎牧民及草原的生死存亡。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这片草原的问题,根据阿布掌握的资料,这片草原的生态恶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于经济利益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上级有关部门充分综合考量过吗?这种矛盾注定不可调和吗?如果可以调和,那么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面对阿布提出的问题,面对这片草原日益恶化的现状,布日固德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了……

阿布看他一时陷入沉默,突然问他:“还记得入党誓词吗?”

“啊?哦,当然记得。”阿布突如其来的发问,让布日固德猝不及防。说实话,他似乎好久没有重温过入党誓词了,阿布这样乍猛一问,他还真的需要认真回味一下。

不过,也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布日固德就开始宣读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永不叛党。”

“你漏了一句。”阿布用犀利的目光盯着布日固德,盯得他一阵心虚。他觉得脸上一阵发烧,像被阿布狠狠抽了个耳光。

“哦……”布日固德一时羞愧得无地自容。他调整了一下情绪,铿锵有力地大声回答,“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阿布没再说什么。

回到部队,布日固德毅然向组织打了报告,恳切地陈述了自己退伍的理由。部队首长经过慎重研究,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

回乡后,其木德道尔吉向苏木领导举荐儿子接替他当嘎查支部书记。最终他的提名通过了查汗那拉苏嘎查党支部全体党员的选举,布日固德担任了查汗那拉苏嘎查新的党支部书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