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着看时,只见写道是:
赤壁怀古其一【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对这组怀古诗应从三个层次上进行阅读:一、咏怀古迹,在这一点上它和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并无不同;二、破译字谜,即找出其中所隐之物,这一层对理解这组怀古诗实无太大帮助,可以存而不论;三、联系小说作者的整体创作意图,对贾府及其人物命运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它应该成为阅读这组怀古诗的重心。这首诗写贾府这个仕宦大家族在衰败过程中死亡累累,恰如赤壁鏊兵中曹家人马的“一败涂地”。否则,赤壁之战可写的话题尽多,作者也不会句句说死,写得如此阴森凄惨)
交趾怀古其二【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汉代张衡《东京赋》中有“宫悬金镛”的句子,金镛是暗喻元春的。声传句指贾元春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马援正在受皇帝恩宠,突然病死途中,正好诠释了“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话)
钟山怀古其三【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依据《北山移文》写的一首诗。隐射的是李纨。独守空房一辈子,要什么名利,等名利来了“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李纨的一生始终都在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难休绝,嘲笑频表面上是笑她福浅,实际笑她被封建礼教毒害之深)
淮阴怀古其四【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隐射王熙凤。首句说凤姐将来被贾琏欺负,休了;二句说凤姐死了才知道一生争强好胜,结果落得一场空,与韩信类似;三句写她对刘姥姥的一点恩惠,又给了无尽的轻视,最后写刘姥姥报答了她的一饭之恩,救了巧姐)
广陵怀古其五【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是隐射晴雯的。诗的前两句是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怡红院通往柳叶渚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作比;后两句其实就是说她“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桃叶渡怀古其六【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是隐射贾迎春的。首句的景象在第七十九回里已经写到:贾迎春被接出大观园后,贾宝玉“看那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摇摇落落”。“桃枝桃叶”本是同根,恰好喻贾宝玉与贾迎春的兄妹关系。诗的后两句是小说八十回之后的细节,无从揣测,后半部佚稿中是否会有贾宝玉空对贾迎春所遗之小照一类的情节,就不得而知了)
青冢怀古其七【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臊,樗栎应惭万古羞。】(青冢是王昭君的墓,表面上写王昭君,其实是隐射香菱的。她的“册子”上所画的“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的图景与这首诗的首句所写相合。香菱永别故乡亲人,身世寂寞孤凄,这就是第二句所寓的意思。“汉家制度”的“汉”,在这里是作“汉子”亦即“丈夫”解的。薛蟠为人横暴,而独怕“河东狮吼”,被悍妇夏金桂捏在手里,由她说了算,这样的家庭关系在古代社会尤其显得“堪笑”。“呆霸王”是草包,是不成材的“樗栎”,他连好坏也分不清,屈从夏金桂,虐待香萎,在作者看来是该永远蒙羞的)
马嵬怀古其八【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这是隐射秦可卿的。诗的前两句写她“淫丧天香楼”,悬梁自尽。“渍汗光”三字描写她自缢时的遗容,想象逼真。书中曾说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所以用“温柔”二字。后两句说的就是贾宝玉在她房中“神游太虚境”事。所以《红楼梦》庚辰本中“衣衾”二字是对的,不应改作“衣裳”)
蒲东寺怀古其九【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隐射金钏儿的。丫鬟地位卑贱,与宝玉私掖偷携,被王夫人打了一巴掌,但宝玉仍对她恋恋不忘,到水月庵祭奠就是证明)
梅花观怀古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寓意是说林黛玉的。杜丽娘受传统礼教约束,婚姻不自由,抑郁而死,在这一点上与林黛玉很像。小说中林黛玉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引用杜丽娘的唱词,可见两心是相通的。“画婵娟”暗示宝黛爱情是画出来的,是镜中花、水中月)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宝钗虚伪,明明看过《西厢记》《牡丹亭》却说无考,不大懂。她是封建思想的忠实信徒和卫道者)【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她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黛玉也说了瞎话,明明看过书,却说是听戏知道的。探春只以朴素的思想表达观点。李纨的话最多,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封建礼教思想,绝对没看过邪书,一个心如死灰的人都对这些不介意,更凸显宝钗的迂腐。曹公时时刻刻在表现人物性格间的差别。胶柱鼓瑟:把柱用胶粘住,柱不能动,就不能调音调。比喻拘泥死板而不知变通)。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偏偏黛玉、宝钗都看过,宝钗一直恪守礼教,黛玉追求自由爱情早在看“邪书”之前,均没见她们邪到哪儿去。李纨既然知道这是《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内容,恐怕她也看过。所以,想彻底拘束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的)。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冬日天短,不觉又是前头吃晚饭之时,一齐前来吃饭】(为后面要在大观园单开火灶铺垫)。因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她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她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她酌量去办理。】(王夫人是把袭人当成姨娘的标准看了。书中王夫人对准媳妇袭人,薛姨妈对真媳妇香菱的态度都非常好,为什么贾母对赵姨娘周姨娘的态度不好呢?可能是赵姨娘自从生了儿子后就想与正妻争宠,总想替贾环争取更多利益,偏生王夫人生的宝玉又那么优秀,深得贾母疼爱,所以贾母就冷落赵姨娘了。周姨娘没有生育,自然也入不了贾母的法眼)
【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们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她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详细描述袭人的跟随人员就是要突出凤姐巴结逢迎王夫人的意思,同时也凸显凤姐极强的虚荣心。一般情况下,真正有底气的人是不屑于在人前——尤其是在穷人前——卖弄自己的,凤姐可能看出了贾府将要倾倒的苗头,所以才极力卖弄她们的富有)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了来,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著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著青缎灰鼠褂。凤姐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凤姐对王夫人的东西了如指掌,赏给谁了记得这么清楚,看来她对领导是多么地留意,是个称职的管家婆);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著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袭人笑道:“太太就只给了这灰鼠的,还有一件银鼠的。说赶年下再给大毛的,还没有得呢。”【凤姐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风毛儿出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罢,先给你穿去罢。等年下太太给你作的时节,我再作罢,只当你还我一样。”众人都笑道:“奶奶惯会说这话。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真真赔得是说不出来的,哪里又和太太算去?偏这会子又说这小气话取笑儿。”凤姐儿笑道:“太太哪里想得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说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众人听了,都叹说:“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王夫人得爱的人凤姐才这么上心,后来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没见凤姐给她梳妆打扮,她丫鬟没衣服穿还得自己找雪雁借,可怜的是还没有借到。众人趁势拍凤姐的马屁,她也不知道害臊,顺着杆子就往上爬,表面上落得一个“上体贴太太,下疼顾下人”的虚名)一面说,一面只见凤姐儿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又看包袱,只得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里面只包着两件半旧棉袄与皮褂。凤姐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拿出来,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
【平儿走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半旧大红羽纱的。袭人道:“一件就当不起了。”平儿笑道:“你拿这猩猩毡的。把这件顺手拿将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著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就只她穿著那件旧毡斗篷,越发显得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如今把这件给她罢。”
凤姐笑道:“我的东西,他私自就要给人。我一个还花不够,再添上你提着,更好了!”众人笑道:“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若是奶奶素日是小气的,只以东西为事,不顾下人的,姑娘哪里还敢这样了。”凤姐笑道:“所以知道我的心的,也就是她还知三分罢了。”】(平儿极聪明伶俐,看别人把凤姐推上杆子了,又加几天来凤姐对邢岫烟的评价,又加她本人心地善良,又加昨天所见邢岫烟可怜但并不猥琐的形象,就趁势送她一件衣服,成全了凤姐的美名,完了她的善举,解了邢岫烟的困境。一举多得啊)说着,【又嘱咐袭人道:“你妈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处处都显示出尊贵的派头来。不要责怪凤姐,现在的人依然如此:上个电梯就有200人专门为他把守各层楼梯口,公用电梯只能他一个人用;吃早餐要用飞机从外国运来,派头比凤姐有过之而无不及。贾府崩塌在前,恒大沉陷在后,古今一理。周瑞的回答明确了所谓的规矩,凤姐放心了,读者也明白了)说着,跟了袭人出去,又吩咐预备灯笼,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又将怡红院的嬷嬷唤了两个来,吩咐道:“袭人只怕不来家,你们素日知道那大丫头们,哪两个知好歹,派出来在宝玉屋里上夜。你们也好生照管着,别由着宝玉胡闹。”【两个嬷嬷答应着去了,一时来回说:“派了晴雯和麝月在屋里,我们四个人原是轮流着带管上夜的。”】(从这句话看,嬷嬷比大丫鬟的权力大些,但有几处又写到大丫鬟去得的地方老嬷嬷是去不得的,不好理解)凤姐听了点头,又说道:“晚上催他早睡,早上催他早起。”老嬷嬷们答应了,自回园去。一时果有周瑞家的带了信回凤姐儿说:“袭人之母业已停床,不能回来。”【凤姐回明了王夫人,一面着人往大观园去取她的铺盖妆奁。】(这点儿小事还要回明,凤姐也是够谨小慎微的了)
宝玉看着晴雯、麝月二人打点妥当,送去之后,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看来晴雯平时是不服侍宝玉睡觉的,所以她临死前说早知顶着这个名誉,还不如当初真下手呢)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说着,便去与宝玉铺床。晴雯“嗐”了一声,笑道:“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此时宝玉正坐着纳闷,想袭人之母不知是死是活,忽听见晴雯如此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进来笑道:“你们暖和罢,都完了。”】(宝玉想着袭人之母,并没有想袭人,而一听晴雯的话就立即起身去干活,说明在他心中晴雯的分量更重些。这样的表现自然不会只有一次,所以袭人才暗地里助力把晴雯给撵出去了)晴雯笑道:“终久暖和不成的,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麝月道:“这难为你想着!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用铜或锡制成的扁形瓶,灌热水,放被窝里取暖),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宝玉笑道:“这么说,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了,我这外边没个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着。”【晴雯道:“我是在这里睡的。叫麝月往你外边睡去。”】(晴雯睡外面可能就是为了避嫌疑,仍未能免祸)说话之间,天已二更,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伏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