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17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玉容京城之行(二)

1988年的春节的深冬,70岁的谢天祥和72岁的李玉容被三儿子谢明仁接到了他在安定门的住所,帮忙看家。明仁知道妈妈些话吃五香花生米,于是早早地便准备下足够多的五香花生米。

在进入1980年代之后,牙口尚佳的李玉容便对五香花生米情有独钟,在她的老式斜襟衣服的口袋里,总塞上一把花生米当零食吃,儿女们知道她的这一爱好,无论谁回新屯村,大多要买上一些给她吃。那常吃花生米的李玉容,在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却似驻了颜一样,和六十岁的没什么变化,即便是照看谢波、谢莉的三四年时间里,也是如此。等到了1988这一年,她对五香花生米似乎减少了兴趣,但在平时,见到那种小零食,她还是会眯着细眼睛笑着食用。那时候的农村,奶制品喂养幼儿已经普遍,不过,那李玉容还是习惯性地将花生米或是其它的什么吃食,先自己在嘴里嚼成了沫状,然后用手指塞进幼儿的口中。现在的年轻父母,若见到婆婆如此喂养自己的孩子,定会大发雷霆一通狂吼;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别说奶粉、麦乳精,就代乳粉都很奇缺的谢军的小的时候,自己的奶奶李玉容,大致就是这么喂养他的。当然不只是花生米,还有其它诸如炒过的蚕豆、玉米粒,乃至馒头、饺子等,看到这样的场景,谢军便想到了相濡以沫这个词语。现在的孩子大多有奶粉、牛奶、羊奶、骆驼奶乃至各式的进口乳制品可以食用,但在谢军小时候,即便是在谢瑾、谢波、谢莉小的时候,也还没有那么丰富婴幼儿饮食,所以,“相濡以沫”的婴幼儿喂养方法,在京东农村是普遍的正常的,是不会遭婴幼儿父母白眼的。当然,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婴幼儿食品样式繁多,许多人购买进口奶粉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再这么以“相濡以沫”的方式喂养孩童,更有甚者,将这种喂养方式视为“不卫生”和落后,然而这种“不卫生”和落后的近似于鸟儿喂养幼崽的喂养方式,在过去的千百年里,养育了后代,因此每每提到“相濡以沫”这个词,谢军便心中充满感激和温暖。

古代大户人家在生育后代之后,都要请乳母,就给给婴幼儿喂奶的奶妈,《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奶奶便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便是康熙皇帝的伴读。而普通的大户人家,也大多上行下效,多请奶妈喂养孩子,而奶妈自己的孩子呢?社会底层人家的孩子呢?奶水不足又请不起奶妈人家的孩子呢?恐怕就只有“相濡以沫”了。中华民族这种“相濡以沫”的养育后代的方式,难道不值得后人尊敬和尊重吗?

挪动着三寸金莲,住进明仁的五层楼房之后,李玉容便很少下楼,楼上的世界对她尚且陌生,楼下的情况或许更令她心中忐忑。于是她便在居室南侧的玻璃窗那里,向外张望,从那里能看到护城河的一角以及河边不宽的公路上的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在那里看够了,再通过朝东、朝北的窗子向外探视,坐在朝南座位上的谢天祥笑着大声道,“带你下去瞧瞧?”“有什么可瞧的?满街筒子都是人!”李玉容不悦地回答道。

“这里可不是咱家儿,低头抬头的瞧不着几个人,冒冒失失才有一辆车。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人能少得了?”谢天祥平和地大声说道,“旁边就是地坛,过去皇帝每年都要去祭拜的地方!你不想去瞧瞧?”

谢天谢的话让李玉容愣了一下,对面陌生的地理环境,想去外面走走瞧瞧的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位年逾古稀的李玉容也不例外。“多少车呀,别回头再碰着!”李玉容嗫嚅地说道。

“车再多,人再多,不都有规矩管着呢嘛!要不带你去看看?”

“不,我不去!要去你去吧。赶回头再找不着家!”

但终于有一天,李玉容耐不住在狭小天地里呆得久了,便相跟着老伴来到楼下,之后走到南北的大街上,向着地坛方向走去。这里的主路上车水马龙,两侧街道上的行人不断,那李玉容不止一次地说“有点晕”,而谢天祥却连连道,“出都出来了,难道这就回去?”“回去,我想还是回去吧,我怕找不着家!”李玉容央求似的道。“放心吧,找得着!有我在,你怕什么!”“我怕什么!就是有点头晕!”李玉容怯怯地道,但她却没有停下脚步,边还一把牵住了谢天祥的手。

京城里的人,见惯了各色人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对于那个年代即已经少见了的李玉容的三寸金莲,至多也就有人多看几眼,随后便竟自走开了。李玉容的忐忑的心逐渐安稳了下来,但在人流众多的人行道上,她还是不由自主地抓紧了老伴谢天祥的手。后来谢天祥和孙子谢军笑言道,“你奶奶就像个农村来的小姑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生怕走丢了,拉我的手那叫一个紧哪,手心都出汗了!呵呵。”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