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25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一百三十六章 老年谢天祥(二)

那时他也有失落,那就是1970年代中期,二女儿明月的出嫁。大闺女桂华、二闺女明月都是他的心头肉,就像是京东人常说的“闺女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这在谢天祥就这是这样。那些不便和儿子们说的话,他常常和闺女说,尤其明月,自己心中憋闷的时候,常常将不快轻言细语地唠叨给二闺女听,而明月便会用的见识和暖心的语言来化解他心中的不快。比如那次从京城的大儿子家回来,他竟然因为表面上和风细雨的长媳钱凤英的一句“茅草房”的话而濡湿了眼睛,他知道钱凤英心高气傲瞧不起农村人,但他没想到,他举全家之力盖起的五间宅院,在她眼里竟成了“茅草房”!后来还是二闺女明月笑着说道,“爸爸,您听她的呢!她是京城里人,生长在天子脚下,虽然住着大杂院,可她心里指定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自是高人一等,我要是她,可能我也会这么想。问题是她不了解农村,她光看见农村的穷和落后了,她没瞧见农村人的洒脱,农村人的顽强,农村人不屈不挠、不卑不亢!我们是农村人,可从人性上说,我们不比城里人差,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我们也是凭本事吃饭。怎么看待咱们是他们(城里人)的事,咱们可不能看低了自己,您说是不?”

停了一会儿,谢明月瞧了一眼兀自沉思的父亲谢天祥道,“您还甭不信,这世界上自有那么一种人,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这种人还不在少数,遇见这种人,您要是生气,那就生气去吧,早晚得气出毛病来,是不是!”

略停了一下,谢明月接着道,“可是世界上也有那么一种人,不以贫富看待人,对富人他们他没有奴颜不会婢膝;对待穷人,他们不会趾高不会气扬,您常说我姥爷就是这种人!所以呀,您不用和那些看着富人就一副奴才相,瞧见穷人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人一般计较!”

二闺女谢明月,在爷爷谢玉龙活着的时候,能平和动不动就骂人的爷爷,而在父亲谢天祥遇到心结的时候,竟能凭着一张利口,轻松地抚平他的愁肠,和二丫头聊过之后,谢天祥很快变得释然了,因此明月的出嫁,令谢天祥觉得失了一块宝贝一样。但他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谢明月嫁得既是一个不错的人家,所以谢天祥心里还是高兴多于失落的。

1980年代初,正是谢家人丁兴旺的时候,明坤从山西太原调回京东,明义、明礼先后娶妻生子,添人进口令谢天祥很是欣慰。可好景不长,1984年,在二儿子明坤调回京东的第四个年头,明坤提出了盖房的念头,这令谢天祥很是生气,他想,自己和老伴李玉容年岁大了,身边总得有个儿子照应,而这个照应自己的人,非二儿子明坤莫属。且不说他们现在住着五间房的西屋,就是从谢天祥对待孙子谢军和孙女谢瑾的态度上,也胜于旁的孙辈。这道心理的安全防线,被明坤的欲另盖新房的念头所打破,谢天祥前所未有地生气了,他想自己对你们一家四口这么好,你有这么宽敞的房子住着,竟还那么不知足?这件事后来在堂弟谢天顺的说和下,谢天祥的态度有所缓和。那之后的一天,二女儿明月回娘家,对父亲又是一番开导。那时谢明月和丈夫果鹤鸣早就盖起了方正宽敞窗明几净的新房,她笑着对父亲道,“要说我二哥要盖新房,也没什么错。谢军、谢瑾都一年年长大了,您哼是不能让人家一家四口挤在西屋的两间房子里吧。就算(谢)军跟您和我妈住东屋,那谢瑾越来越大了,能长期父母住一起?是不是。况且现在您瞧瞧,哪个村不是没有忙着盖(新)房的,我天顺老叔和他的徒弟们,哪个不是都忙着给人盖房。(谢)秀兰嫁的那个秦顺友,都当上瓦匠头了,带了一帮人,一天到晚地忙活,不都在盖房嘛。您还以为是我们小时候,挤在巴掌大点儿的地方的哪个时候哪!那时候不是穷嘛,现在要还那样,能行?我二哥他是想住得宽绰点儿,给我侄子、侄女一个好的生活成长的环境。时代不同了,我二哥的想法,您不但不能拦着,您还得鼎力支持,这才见得您的大度、您的仁慈!爸爸,您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谢天祥听后默然良久,之后慨叹一声道,“哎,看来我是老了,跟不上形势了!”

不过,打那以后,谢天祥对明坤的盖新房的想法不但不再不满意,而是用帮忙干这个忙那个的实际行动加以支持。但对于儿女们的分家另过,谢天祥还是心存芥蒂,这个恨不得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老人,到了二儿子明坤的新房落成之后,禁不住再度长叹一声。

谢天祥对孙子谢军送给他穿的绿军装,虽非视若珍宝,但总是舍不得穿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