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四个人用门板抬着王冕来到礼部大堂。王冕右小腿缠着树皮,边打喷嚏边呻吟。礼部侍郎蔡元刚和下属官员都吃了一惊。蔡元刚问:“王冕,你这是怎么回事?”王冕答:“大人,山民接旨时,腿上已经受了重伤,为不误期限,坐马车日夜赶路,昨日下车进客栈时不慎又摔了一跤,伤情就更严重了。因右腿骨折,不能站立和行礼,只好抬来报到,望大人恕罪。”
蔡元刚把几个官员拉到一边,嘀咕了一阵,吩咐将王冕抬到密室让锦衣卫看管,马上请太医验伤,笔录随时报告。
朱元璋坐着批奏折。刘基奏报,到昨天为止,该进京的十七个儒林名士都按时报到了。朱元璋得意地笑道:“宰了高启这只老公鸡,大小猴子都吓坏变乖了。”
蔡元刚进来禀报,今日上午王冕已按时到礼部报到,但其胫骨骨折无法起立,又染风寒重症,已不能当差。如何处置此事,请皇上裁决。
朱元璋看了太医验伤笔录,怀疑王冕是否知道了要进京办违心差使,便玩花样。蔡元刚奏称:“微臣问过宣旨官,那天王冕家在造新屋,王冕接旨感激涕零,兴奋无比,山呼万岁。宣旨官问他为何腿伤,他说是上栋梁下木梯时踩断横档摔到地上骨折。又问他要不要告假?他说不能负了天恩,决意按时进京,言行并无异常。”朱元璋说,此事得叫锦衣卫先去查一查,命王冕回客栈养伤候旨。又问刘基:“你说王冕会不会耍花样抗旨?”刘基答道:“陛下封王冕为咨议参军时,臣见他仪表堂堂,谈吐豪爽,并非诡谲小人;或许他腿伤事出偶然,但实情得看侦查结果。”朱元璋不知怎么的,又将此事和《孟子》联系起来:“圣人出言不慎也是会祸害世人的。要不是孟子信口胡说,王冕这种老实人也不至于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为救天下、救儒生,《孟子》非删节不可!”
太监报,大学士危素求见。朱元璋愠怒:“又来唠叨了!说朕正在处理要事,不见!”他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改变主意说:“慢,宣他进来!”太监领旨出去。一会儿,须发全白的危素跪拜高呼:“老臣觐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故作吃惊地说:“啊呀,危素你老臣老臣地叫着进宫,朕还以为是文天祥来了呢!”危素脸色骤变,战战兢兢说:“老……微臣言语不自检点,妄自尊大,罪该万死!”朱元璋道:“当年宋帝赵昺要是能天天听到文天祥这样亲热的叫声,该有多么高兴啊!”危素奏道:“微臣只仰慕皇上睿智英武、尧天舜日,愿听凭驰驱,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今日求见万岁是为了献颂歌长诗一首,并就新朝建章立纪提点愚见,不料……”
朱元璋道:“好,难得你忠心耿耿,朕先派你一件美差。”
危素高兴得不得了,竖起耳朵听旨。朱元璋说:“朕近日读《孟子》,忽感圣人之言亦有悖理之处,长期误导儒林学子,使其昏昏然,甚至还会写出无法无天、误国殃民的文章来。卿乃大学士,必然有更深体会。”危素感觉不妙,连忙谦卑地说:“微臣徒有虚名,且年迈体衰,神昏志愚,难辨幽微。但读用圣训,一字不敢马虎。”
朱元璋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卿以为此论谬否?”
“此论,此论……圣人之言,当解,解……”危素张口结舌,一时语塞。但他终究是圆滑著称的两朝元老,稍事即想到把球踢给刘基:“微臣愚钝。刘大人聪慧过人,请他解译训示。”朱元璋早看透了他的心思,说:“朕让你回答!”危素大汗淋漓说:“微臣,微臣……”朱元璋怒斥道:“你是不是想说,孟子没有说错,是朕错了?”危素连连磕头,额上淌血,说道:“微臣岂有此思!是,是孟子写颠倒了。”朱元璋笑道:“毕竟是大学士,一语中的!朕就把删节《孟子》的重任交给爱卿了。朕看《孟子》至少有数十处谬误要删节。卿办好了此事,乃端正圣训、拯救天下学子之壮举,必将流芳百世。朕一定给卿加官晋爵。”
危素喘息着磕头哀求:“皇上,微臣年迈力衰,风前残烛,难以担当如此重任。恳请乞骸骨回乡度残年,感天恩不尽!”磕着磕着,血流满面,突然昏倒。太监上前扶住危素,掐他人中。危素缓缓醒过来,胸口起伏,喘息不止。朱元璋道:“看来爱卿确实老迈了。你难担重任,朕就改派你个轻松的差使——即日去和州守余阙墓吧!”危素道:“罪臣领旨。”他起身又跌倒,艰难地爬着出殿去。
* * *
王冕躺在小客栈的床上,方国玫在一边给他喂吃的。前两天太医来看他的腿伤,捏了小腿骨,说胫骨已碎,年老了很难愈合,即使愈合了也是个瘸子。太医好心,给了两副伤药,还给了两服治伤风的药。如今王冕伤风差不多好了,腿上的肿胀和疼痛也减轻了许多。
“世上总是好人多呀。”方国玫打心里感激太医。王冕好起来,她说不准是不是运气也好起来了。因为她今天听人说,危素不知因什么事触怒了皇上,被罚去守余阙墓了。于是她又担心起来,这个皇上不好伺候,但愿他能饶过王冕。
这两年王冕夫妇住在山上,对朝廷的事了解甚少。这次来南京才知道,新朝高官并无厚禄,还要提心吊胆过日子。先前杨维桢就说过,朱元璋出身低微必然小气,根本不能和赵匡胤的宽容大方相比。杨维桢因此不愿再出仕,看来他确有先见之明。王冕想起前几天在运河边,杨维桢说我你都遇着人生劫难了,心里不禁也为他担心。
朱元璋杀了高启之后,又怀疑杨维桢会不会是装疯卖风流,暗中抗旨。就派出锦衣卫暗中查访他的行踪,并要亲自看看这位风流老儿。其实这些天,杨维桢的画舫船经运河到镇江后,又沿长江向西已经进入南京内秦淮。杨维桢仍旧吹铁笛,四个歌女边唱边舞:“铁笛一声吹破秋,海底鱼龙斗……铁笛一声翻海涛,东海麻姑到。龙公送酒船,山鬼烧丹灶。先生不知天地老。”独特悠扬的笛声、婀娜多姿的歌舞,将两岸无数观者以及河里的游船吸引过来,他们争着喝彩鼓掌,向画舫船上抛去鲜花。趁这机会,杨维桢指挥仆从将丝绸衣服搬到船台上售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有人在自己船上高呼:“杨老爷,维桢兄,你好风流快活呀!”人群中穿便装的锦衣卫头目忽然醒悟:“原来他就是杨维桢!找了一个月不见踪影,今天却送上门来了!”他跳上画舫亮出锦衣卫腰脾,轻声命令:“杨维桢,你随我到大内去一下!”杨维桢交代仆人说,要上岸跟这位爷谈笔大买卖,你们好好在这里做生意等我,就跟锦衣卫上岸去了。
朱元璋正在听锦衣卫头目汇报:“杨维桢居然带着四个小妾,坐大画舫在秦淮河歌舞作乐,还做丝绸买卖……”杨维桢进来下跪磕头叫:“草民杨维桢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威严地问:“杨维桢,朕几次下诏宣你进京,不见踪影,是故意轻慢回避么?”杨维桢委屈地说:“草民不敢!草民在前朝辞官后一直忙于泛舟经商,居无定所,未曾接得圣喻,万分遗憾,罪该万死!”
“你好好一个进士,为何不往仕途上走却去经商?”
“回皇上,草民在前朝做过官,但位低四等,后来就愤然辞职,效仿先父经商了。”
“你精通六艺,擅长写乐府诗,朕想用你掌管礼乐诸事。”
“草民学无所长,所写诗歌,不过依情性或即事而发,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朱元璋问:“有人说你纵情声色犬马,是个文妖,朕信不过。你身上带了诗卷没有?呈上来看看!”杨维桢颤抖着双手,从怀里取出诗卷递给太监,太监将其呈给朱元璋。朱元璋翻看诗卷,满面愤怒厌恶,说:“你果然是个老不正经的文妖!什么《香奁》、《老铁梅花梦二十咏》……,全是淫秽词语!”他把诗卷狠狠掷到杨维桢头上。
杨维桢伸长脖子,磕头认罪:“草民罪该万死!草民生性喜玩,老来仍旧玩文玩字玩世玩女人,唯有一死才能谢天下。求万岁立即杀了草民,以免杨铁崖和铁崖体谬种流传,贻害后世。”朱元璋沉默了一阵,下旨道:“哼,你想借朕之刀完你名节,让天下人指责朕容不得人!朕偏不杀你,让你背着臭名回家!滚出去,不要污了朕的丹墀!”
杨维桢慌忙说:“草民遵旨。”随即连滚带爬出殿去了。
* * *
奉命到王冕老家查证的锦衣卫进宫禀报:“奴才到绍兴九里山询问,乡民说该地偏僻,过去从来没有办过学堂。王冕办义学,周围村民无不欢欣雀跃。王冕还在诸暨梅山村自家宅基地盖了学堂,又在枫桥出钱扶持贫穷子弟上学。至于腿伤,村民证明是新建学堂上栋梁,王冕下木梯时踩断横档摔坏的。”他呈上一张有几十个村民捺了指印的书证。
朱元璋看过书证,问:“王冕家中很富有吗?”
锦衣卫答道:“属粗食布衣之家,自耕自种,养猪养鸡,雇有一个无儿女的半老寡妇和一个瘸腿光棍,还供养着一个卧床的老妈妈。王冕老两口生活很节俭。听说王冕的无骨花卉画极有名气,卖画有些收入。”
朱元璋觉得,王冕虽然迂腐,却是个心地善良热心公益教育的人,值得赞许。便对刘基说:“看来王冕不是恶意自残抗旨,且有善心义举。”
刘基见朱元璋已解除了对王冕的怀疑,就从王冕祖宗开始婉转地替王冕说好话:“皇上,王冕祖上可追溯到前秦大臣王猛,其历代祖宗均为忠臣,他的先祖不愿仕元才定居诸暨梅山村务农。祖宗清白传家,子孙多有善行。王冕家贫,据说七岁就替人放牛,骑牛背上念《三字经》,在七泖湖边沙地上学画荷花,深夜还在寺庙大佛的长明灯下读四书五经。也许因自己的苦难经历,就特别同情那些不能上学的穷孩子吧。”
说到孩童时的悲苦,朱元璋自然感同身受,与王冕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元璋更是赤贫出身,也放过牛,十五岁家乡旱灾、蝗灾加瘟疫,他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去皇觉寺当了小和尚,可仍然要乞讨度日,上学读书是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事。想起自己过去的苦日子,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对穷苦百姓心存怜悯,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也是他的愿望之一,这也有利于新朝推行科举取士制度。于是下旨:“王冕能争先恭行办义学,其志可嘉。据太医验证,王冕胫骨碎裂,不废亦残。就让他回乡办学去吧!”
刘基长舒一口气说:“皇上圣明慈爱!”
* * *
一年之后,九里山新学堂教室里坐满了临近山村的孩童,还有几个方国玫从无名小岛接回来的胡人遗孤。
墙上贴着《礼运》语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王冕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他左手拄拐杖,右手执教鞭,教学生一字一句地念墻上的语录。然后他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品德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管理,人人讲诚信,和睦相处。人们不仅仅对自己的亲人才去赡养,不仅仅是自己的子女才去抚育;这样就使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青壮年都能为社会效力,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的生活都有保障。男子有正当职业,女子有好的归宿。人们憎恶把财物随意丢弃和浪费的现象,但也不会老想着将其据为己有;人们都反对用手中权力谋取不属于个人的利益,因为权力本就不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这样一来,邪恶的阴谋就被杜绝而不会兴风作浪,偷盗、混乱和害人的事情也不发生,家家户户连外出时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样的社会就叫做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