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冯祖绳就起了床,用冷水随便洗盥一下,来到签押房,思想再三,拿出早前拟好的人员名单,添上了马正宗的名字。不一会儿,严开文和金雨时也前后脚来到签押房,三人商量保甲制的机构。最后按严开文提议,暂定为“路南州团防保甲总营事务局”,简称路南团保局。
随后,冯祖绳又叫门子把徐宝树,吏部经承赵文彬,兵部经承王承融,户部经承杨本春,刑部经承施惠林五人叫来,一干人在冰心堂商议成立路南团保局后保董和委员的人事安排,商议该如何具体推行实施保甲制。
经过商议,路南团防局暂设团总一人。由路南州知州冯祖绳兼任团防局团总,总摯路南州团防局全属团保事务。
团防局暂设团首二人。严开文出任团防局团首,总理团防局一切事务,负责召集各保董、委员,制定、监督、实施团防保甲法的实施计划,告示章程。马正宗出任团防局团首,负责全州团防练勇的征召,训练和消弭盗贼,维护治安等军事事务。以上三职,由州署上呈省府团防总局,等候团防总局正式任命。
团防局设保董四人。由金雨时,李敦彝,徐士达,施宪章出任保董。协助协调,监督参与团首严开文,马正宗所负责的各项事务的安排实施。
团防局设委员十五人。由施道济,黄大猷,李诗,王廷栋,李万祥,张体宽,徐君相,韩士周,段元坤等十五人出任。负责对团防保甲法的制定,推行,实施。
吏部经承赵文彬,户部经承杨本春分配给严开文做副手,负责协助严开文所总理团防局的各项事务。兵部经承王承融分配给马正宗做副手,负责协助马正宗所负责团防局的各项军事事务。刑部经承施惠林负责协助团防局各委员,协调三班班头,各部衙役,力保团防保甲法全面推行实施。
午饭过后,名单上人员就接到州署通知,纷纷赶到州署。所到之人都欣然同意,接受州署安排给自己的事务职责。大家又畅所欲言,增补了一些漏掉的细节。
第二天,州署腾出三间空房,冯祖绳在一张红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路南州团防保甲总营事务局”十二个大字张贴在房屋门头上,算是寓团于保的团防保甲制,正式在路南州推行实施。
康熙五十一年(1714年),团防保甲制第一次在路南州推行实施。当时全州编为五个乡,分别是:近城乡,富安乡,宝山乡,仁德乡和民和乡。乡下再分为保,甲,村三级。到现在两百多年来都还延续着当年的编制旧法,早就落后,断节很多年。在这两百多年里,全州新增村、寨早超过了当年百十多个。
在严开文亲自带领下,团防局分人、分区域负责,每个保董、委员都带人下到各地各乡各村寨亲自勘履,考察。又通过各位委员汇总,甄别,地图绘制。经过一个多月齐心努力,重新编联,严开文,金雨时终于把编联好的册文和因地制宜,由严开文亲自撰写的《路南州编联保甲法》呈送到签押房冯祖绳手上。
重新编联的路南州,全州仍为五个乡,近城乡改为阜城乡,其他乡不变。分别是:阜城乡,富安乡,宝山乡,仁德乡和民和乡。这五个乡又分辖十六大甲,三十八党,一百八十二保,二千零二十四甲,四百六十三村。全州共二万二千二百三十户,丁口人数总计十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人。
又经过各董事、委员合议、商讨,在五个乡里由各董事每个乡推荐保举两人,全部团防局委员对这两人投票选拔,得票多者胜出,胜出者由知州冯祖绳亲自任命为乡长。
出任各乡的乡长又推荐保举十六大甲大甲长候选人。由各董事,委员甄选投票,投票选拔出各大甲大甲长。再由大甲长保举,团防局委员来投票选拔,任命各党党长。党长保举选拔保长,以此类推,层层保举选拔一直选出各村村长。
在选拔任命各级“长”的同时,严开文由聂家兄弟护送到省府,把《路南州编联保甲法》印制成册。经过任命的大到乡长,大甲长,小到各村村长,必须每人人手一册《路南州编联保甲法》。并由他们把《路南州编联保甲法》上的公告、制度、章程、讼示等等宣传到各村各寨,各个山头角落。
这一段日子里,冯祖绳抽出时间带着冯七赵发,分别上门拜访了马靖马老爷子和杨凤岗杨二爷。
马靖老爷子腰板硬朗,精神矍铄,一把银须飘然于胸前。因族人久已民事而忘弃于信仰,心甚慷慨。遂把家务俗事统交给马正宗掌管,自己一心一意研习回教经文,教授族人学习回教教义,重树回教信仰。老爷子抚着七星剑良久,对胞弟马延一番感叹后拉着冯祖绳双手,真挚地向冯祖绳表态道:
“堂尊!马氏一家移居路南三百年来,以悬壶济世、救人于疾难而闻名,早就扎根在路南这片红土地上,和路南城民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路南的繁荣,就是马家的繁荣,路南的兴衰,就是马家的兴衰。若以后马家谁人背弃路南,马靖愿以命立誓,以死相抵。”
杨二爷带着冯祖绳游览了座落在紫玉山半山腰上的杨家祠堂。冯祖绳在杨家祠堂里虔诚地祭拜杨家历代先贤,仔细观览了一遍杨家历代先贤的诏赐名录。
在祠堂客厅,杨二爷和冯祖绳大谈杨家在路南历代的功绩轶事。从元时的普鲁海牙老将军,谈到前明时的以成公。从以成公一直谈到了他刚过世的父亲。俩人从上午一直谈到太阳落山。冯祖绳诚邀杨二爷加入团防局出任保董,杨二爷以重孝在身,委婉拒绝。冯祖绳临走时,杨二爷语气坚定又诚恳地对冯祖绳说道:
“堂尊,杨家历代服官,为路南上上下下操碎了心,到凤岗这辈,只想治家、立身、行己,安安逸逸享太平日子。路南州署这些年有李凤翚大老爷,堂尊您,徐宝树等等这样的贤官能吏主事,心足矣!杨家在路南这片土地上,历三朝近三十余代,世世代代汲路南水,耕路南田,食路南粮,与路南同舟共济,生死相依。路南兴,杨家兴,路南亡,杨家亡。如果某天路南有难,只要堂尊需要,杨家人必定第一个站出来,要钱出钱,要粮出粮,鼎力支持堂尊。”
冯祖绳听后心甚感动,对杨二爷的不好印象也一扫而光。
经过州署上下众人的努力,咸丰五年(1855年)年底终于把各级“长”都选拔出来。保甲制在路南州得到了全民拥护并顺利推行和实施,冯祖绳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是个丰收年,州民百姓和夷人们得到了实惠,家家户户喜笑颜开,各地税赋都按时上缴,山里矿场也陆续开了工,由矿场收缴上交的各种税银,就超过了三千两。
过年前夕,冯祖绳率各部官员在州署里大摆筵席。把参与推行保甲制的各级人员,严格选拔出来的五大乡长,大甲长,三十八个各党党长,一百八十二保保长,全部请来庆贺一番。在宴席上,严开文和马正宗出尽了风头,州署官员,四大保董,各位委员都上前举杯互相祝贺。
一晃眼冯祖绳已经上任一年有余。刚过完年,严开文,马正宗和金雨时三人齐齐来到签押房,和冯祖绳商议下一步筹募乡团之事。马正宗提议由各地乡绅富户出钱出粮,拟筹募团勇两千人,以每月丑、戌、卯、巳、未日为期,各乡筹募的团勇全部集中在州城,随汛营官兵一起督促,勤加训练。
严开文对此却有异议。严开文道:“现时日,路南水利通畅,风调雨顺,竹山无阻,商贾日增,风气亦渐开。士重读书而敦道义,农安耕凿而鄙逐末,女效纺织而弃铅华,虽山瘠民贫,勤俭之习尤重。全州若筹募团勇两千人,徒增州民赋税,加重地方负担,恐日久民怨沸腾,反行其道不好为之。”
冯祖绳听后亦然。又召集各保董,委员和五大乡长聚集州署,听听大家的意见。
在冰心堂里,大家热议纷纷,各抒已见。最后一致决定,先募勇一千,每乡募二百勇,每二百勇设勇目(哨长)二人。练勇的衣饰帽鞋兵器装备由州署全权负责,其他的由各乡筹募钱粮,维持练勇在各乡的平常训练之用。以每月丑、戌、卯、巳、未日为期,练勇全部集中在州城随汛营官兵一起训练。
半个月后的初日,那天风和日丽,花草盈野。在紫玉山演武场上,一千个经过层层保举,精心挑选招募而来年轻精壮的练勇,鲜衣亮甲,精神抖擞,齐刷刷地站在冯祖绳眼前。他们全新制衣的前胸后背上,都缀补着一个大大的“勇”字,在这“勇”字映衬下,这些个昨天还是田间地头的农人,一下就变成久经沙场的战士。
冯祖绳身着朝服,和马恩,严开文,马正宗,徐宝树,金雨时一干州署官员、保董委员等二十多人,坐在土台子上谈笑风生地看着这些个新募的练勇。这些练勇在汛营营官和各哨哨长指挥下虽然动作生疏僵硬,但还是有模有样,认真地跟着操练起来。
严开文和马正宗也换上新制的武衣甲胄,腰跨钢刀,意气风发地接受着各地乡绅羡慕的眼光和各种奉承的话语。
操练完,冯祖绳对着台下这些新募来的练勇,宣讲了一番精忠报国,保家护民等等励志的话,讲的是滔滔不绝,昂扬激烈。严开文上前大声宣读了针对练勇的各种章程,要求及必须做到的令行禁止。马正宗亲自下场,从这一千练勇中挑选了二百个魁梧彪悍的勇丁,作为协助汛营官兵巡逻、把守、保护州城的后备力量,常驻州城。
晚上回到州署,冯祖绳在签押房里审视了一遍各乡报来的练勇名单。圭山那边报来的没有一个自己认识的名字,就连杨辉南也不在其中。他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富安乡各长名单,只有戚家二爷戚秉义被保举为富安乡二甲二党党长。心有疑之,本想第二天过问下此事,无奈州署事务繁忙,一时忘却,此事就搁置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