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贤春的头像

张贤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5/01
分享
《双子座》连载

第二十四章 受伤

春节过后,整个寨子再度回归寂静。年轻人们纷纷外出,只留下老人们在家忙着铧田、播种。

刚下谷种的那天,老六石同信给女儿石同孝打来电话。很快,女婿就跑来告诉我和老伴儿:“老五出事了。”

原来,那天老五石同智下班后,去车间找石富贵,想喊他一起去喝酒。到车间时,石富贵等人正在加班安装机器,便说一会儿就好,还喊老五帮忙搭把手。

他们合力抬着机器往高处移动时,绳子突然“啪”的一声断裂,沉重的机器朝着老五猛地倒去。千钧一发之际,老五急忙向后一滚,但还是没能完全躲开,右手从手关节处如同被利斧砍过一般,硬生生断成了两截,脸颊也被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如注般涌出,老五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老五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幸运的是,血终于止住了,生命暂时没有了危险。他的手关节以下被压得骨肉模糊,最终只能进行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

成凤听到这里,“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女婿接着说:“老六打电话的意思,是让我们这边派人去广东,参与老五的事故处理。”

我心里盘算着,成凤晕车晕得厉害。之前牛国松媳妇生小孩时,她跟随二姨姐们坐车进城看望,一路上呕吐不止,就像生了一场大病。后来牛国松媳妇生第二个小孩,她再也不敢去了。再说,家里的猪、牛还得有人喂养照顾。

最终,我和老三石同义、女婿一起赶往广东。我们和老六一同去医院看望了老五,之后又和石富贵一起去了事故发生的厂家。老板招待我们吃过饭,大家一道前往镇政府司法所协商处理此事。

女婿和老三提出了赔偿的问题,老板推脱道:“石同智又不是我们厂的员工,我们也没有安排他去加班抬机器,更不可能给他买保险。如果真要说有责任,那也是石富贵的责任。不过,我们厂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石同智在医院的医药费我们厂负责。”

女婿据理力争:“不管石同智是不是你们厂的员工,也不管是不是你们安排的,事实上他是为你们厂里做事才受的伤,你作为老板,肯定得进行赔偿。要是协商不成,我们就走法律程序。”

老板不屑地哼了一声:“随你们便!这么说的话,我连医药费都不用出了。”

司法所所长最终提出了这样的调解方案:医药费由老板承担,另外,出于人道主义,老板再拿出一万元给石同智,让他出院后养伤;石富贵也拿出一万元,弥补石同智的经济损失。

我们人生地不熟,觉得再继续争执下去,也很难有更好的结果,便同意了这个方案。最不开心的当属石富贵了,这一万元,他就算省吃俭用,也得辛辛苦苦干一年多才能挣回来。

老五的厄运并未结束。在他住院的第三天,女朋友来看望过他一次后,就再也没有露面。在他出院前,收到了女朋友的来信。信中说,她原本想找一个能够照顾老人的可靠男人,而不是一个还需要她来照顾的人。如今老五变成这样,他们只能选择分开。

老五出院后,满心不甘地去她厂里找她,被告知她已经离开了。老五又赶到她老家询问,她的父母说自从春节出去后,女儿就一直没有回过家。

无奈之下,老五只能回到青龙坝养伤。此后,他基本上每天吃了饭就去老四家楼上,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数着挂瓦条和瓦片,整个人毫无生气。

进入腊月,老六打电话到女儿家,和我们约好下场去听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他们打算回来举行婚礼。成凤疑惑地问:“女方家那么远,怎么送过来呀?”

老六解释道:“她爹妈本来想在他们那边先办婚礼,再到我们这边来办。可当他们得知姑娘已经怀孕,肚子都大起来了,就说没什么陪嫁的,姑娘用自己的收入来结婚。”

老六回来时,带着他的媳妇,只见她的肚子高高隆起,显然是有了身孕。

婚后,老三媳妇开玩笑地问老六媳妇:“你怎么就相信老六说他在青龙街上住呢?”

老六媳妇笑道:“一开始我是相信的,后来就起了疑心。他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嘴里只喊哥姐,从来没喊过爸爸妈妈,至少能看出那电话不是他家的。我还悄悄向他的老乡打听过,才知道他家住在离街上还有七八公里的青龙坝。我想,这里的条件比我们那里好,也就没戳穿他。姑娘嘛,出来混,迟早是要怀的。他觉得他的聪明得像天气,多变,我也装傻,就像天气预报,变天我都看不出来。

“我们私定终身后,他才跟我承认,打电话是打到街上姐家的,姐家的电话是用来对外营业的,打电话每分钟一块钱,接电话五分钟内也要一块钱。但他对我确实很好,也有能力,每个月在鞋厂能挣一千块钱,都交给我了,还说今后一定会兑现承诺,在青龙或双龙建一幢砖房。要不是他对我好,就算我怀上了,大不了把孩子打掉然后分手,这种事在外面多的是。”

老六和媳妇住进了偏厦我们之前住的房间,我们则搬到了偏厦延伸出来的那间厢房里。

老六媳妇在双龙镇卫生院生下孙子,三个月后,老六又去了广东。第二年正月,媳妇把小孩交给我们,也跟着去了广东。第三年正月,他们回来了,还在双龙街上买下了一层三通间的砖房,看样子已打算永远离开青龙坝。

老五慢慢熟练了用左手吃饭、干活,但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唱歌开玩笑,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特别是当他听到石富贵春节回来讲,之前的女朋友不但生下了儿子交给她父母养,还找了一个离婚没有孩子的上门女婿时,精神更加萎靡不振,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托人给老五介绍对象,可坝上同龄的姑娘大多外出了。外出的姑娘,大多在外面自由恋爱,还没有着落的,也都说暂时不想考虑个人问题。没外出的姑娘,要么脚有残疾,要么脸上有疤痕,老五看不上人家,人家还嫌弃他脸上破了相,而且只有一只手。

成凤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江城媳妇娶过来?”她问老五,老五毫不犹豫地摇头:“不!”

过了一年,老五的婚事依然毫无进展,高不成低不就。成凤去牛家寨找二姨姐,二姨姐来劝老五:“你人聪明,也有力气,可现在的姑娘都很现实。你现在不能外出打工,没办法在外面结识姑娘,也挣不了钱。再看看这坝上,以前搞计划生育,有些人为了生儿子,把悄悄生下的女婴送人,很多送出去的孩子都没能养活。”

“现在姑娘本来就比儿子少,出去打工的姑娘,不少又嫁到了外地。你看看,从下坝到上坝,每个寨子都有几个三十多岁还没谈到对象的小伙子。我觉得江城家媳妇,配你还是可以的。”

“二婚,还有小孩。”老五嘟囔着。

“江城媳妇是二婚,难道你是没谈过恋爱的小伙子?你谈过对象,人家还怀了孩子的事,坝上谁不知道呀?之前问过几个姑娘,人家还在意这个呢。”二姨姐笑着说,“江城媳妇稍微打扮一下,走到街前市口,谁能看出她结过婚?至于她那个孩子,才一岁多点,懂什么?而且爹也没了,你把他当自己的孩子养,今后他还能不认你这个爹?何况他和你还有血缘关系呢。”

“一个哑巴,有话都没地方说。”

“人虽然不会说话,但聪明着呢,什么都懂。你也看到过,她想说什么,用手一比画,我们基本能懂她的意思。我们想说什么,用手一比画,她也能明白。过日子嘛,除了吃饭穿衣,上坡下田干活,哪有那么多话要说?人越老,话越少,到时候不是无不说,而是无话可说。就像我和你姨爹,你爸爸和你妈妈,现在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就算人家同意,我娶来住哪里?”老五说的是没有婚房的现实问题。

成凤说:“我还是那句话,你把你手头那两万块钱拿出来,大家一起帮忙建两间砖房。”

“哪个大家?”老五白了成凤一眼,“那两万块钱只够买水泥、钢材、沙子和水泥砖,师傅的工钱呢?现在可不像你们那时候,请人帮忙只要管饭就行,现在每天没有二十块钱,根本请不到杂工,师傅一天挣不到五十块钱,人家根本不会来做。你们都快七十岁了,还能从对面马路上挑几块砖,背几包水泥?”

二姐笑着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江城家有房子。”她看到我们一脸疑惑,接着解释,“你们不知道吧?老五的那两个表哥,把新修的砖房卖了,都表示不要那老房子,不管是正房还是偏厦,全归江城家。

“江城媳妇为什么一年多了还没改嫁?是你舅妈动员她招人上门,帮忙养那个小孩。江城媳妇也不想放弃那些房屋和田土。他们还有个条件,就是今后生的小孩,也得姓古。很多想来上门的人,听到这个要求,都打了退堂鼓。

“他们这样要求,也能理解。你也知道,你大表哥在广东做了上门女婿,指望不上;你二表哥虽然没做上门女婿,但姑娘家的父亲拿钱帮他们买了间门市部,专门经营各种灯饰,一年也就回来一次,去年他媳妇的父亲住院,他们都没回来过年。本来想让江城养老,可江城也走了。你要是去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去给你舅舅舅妈养老送终呢。”

老五没有回答,成凤接着二姐的话说:“这也好,按照之前分家的办法,老三老四把应该装修的材料折成钱给你,那间房子的柱头、木料、瓦片,你也可以拆去用。”

坐在方桌旁的老三开口了:“二姨,老五分的是我住的这间房。我把这屋腾出来,他们按照之前分家的办法把钱折给我,我要去青㭎堡自留地边挖地基修建砖房。”

他说的青㭎堡是邻近寨子北边的一片荒坡。那里地势较高,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寨子的房顶。

成凤说:“你住的是中间那间,你让他怎么拆?”

“他爱怎么拆就怎么拆!”老三态度强硬。

二姨姐说:“你都住了十来年了,如果算房租的话,那也是一大笔钱呢。”

“二姨才谈得笑人哟,”老三反驳道,“是我们非要住他这房子吗?他们要是早点把钱给我,我早就装修好搬过去了。分家的时候他们没钱,外出打工这么多年了,还没钱?”

二姨姐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老五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二姨,你去跟舅妈们说,如果他们没意见,我随时可以过去。”说完,他用左手提起放在桌子上的衣服,搭在肩膀上,大步走出了门。

收完谷子后,老五就去了古家寨。老三也在青㭎堡开挖地基,第二年秋天,他那一层三通间的砖房终于竣工,还办了酒席庆贺。

老三并没有搬去他的新房居住。他说不是因为那里偏僻,而是吃水成问题。

以前,每家都是去老大房前不远处的水井里挑水,祖祖辈辈都是如此,大家心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平衡。可老三的新房离水井较远,而且那里冷冷清清的,所以他就没搬过去。

数年后,石家寨籍的石副县长安排水利部门,将寨子侧面半山洞中的水用管子引了出来,还在寨子北边修建了蓄水池。水池里的水通过水管分流,寨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老三砖房的位置和水池的高度差不多,水引不过去,他只好继续住在老屋,享受着自来水带来的便利。

老二媳妇家为了吃水方便,也用孩子们打工挣的钱,在寨子边买了一块地,开始修建砖房。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