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风的头像

中国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25
分享
《荆公为政》连载

第一百六十章 败露

熙宁七年四月,荆公罢相再知江宁府,韩绛接任宰相,增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冯京、王珪两位参政原职不变。

韩绛任相后,自知此是荆公的竭力举荐,心存感激,一日传三位参知政事到政事堂议事,王珪、吕惠卿即时赶到,唯有冯京未赴。

韩绛知冯京闹情绪,也不勉强,只对王、吕二位说道:“目下新法停摆殆尽,远在江宁的王丞相一定心痛难安。二位大人,我等都是王丞相所倚重之人,现在既然身居中书,能否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将那停摆的新法重新恢复?”

“独行狼”吕惠卿瞟了韩绛一眼,僵直着脖颈说道:“吉甫倒有一想法,不知丞相可愿依从?”

韩绛问道:“吕大人请讲。”

吕惠卿道:“各州府的官员历来与吉甫感情不薄,只要丞相有意恢复新法,吉甫可以凭借此层关系,给各州府去封书信,让他们分头上疏恳请朝廷恢复新法。只要各州府同时上表,人多势众,量圣上也不得不考虑。二位觉得如何?”

王珪立马说道:“吕参政既有这层关系,丞相何不试试?”

韩绛略一沉思,说道:“此想法甚好。那就烦吕大人快给各州府写信,待各州府奏章到了中书,本官自会拟票,尔后恳请皇上恢复新法。”

议定后,吕惠卿回到本厅,给各知州知府一一写了书信。

近者三五日,远者十天半月,各州府奏章纷纷送至通进银台司,由通进银台司抄录后报中书拟票。

丞相韩绛接到转呈来的奏章,除将少数反对恢复新法的奏章留中外,凡见恳求恢复新法的奏章,一律票拟“基石之言,乞上益重”八字。

神宗帝一次二次见此八字,尚能理解,可屡见奏章上均是此八字,不能不觉得奇怪,遂自叨道:“莫非韩丞相就会拟此八字?”一日来到中书,问道:“韩卿每逢州府上书言新法,何故票拟仅那八个字?”

韩绛回道:“陛下,各州府的奏章,均来自地方,他们最清楚天下百姓喜爱何物,厌恶何物,故臣说知州知府之言均是‘基石之言’,朝廷采纳了,便是加固了我大宋不可动摇的根基,其它票拟之语,均难以表达此意。”

神宗仍有不解,问道:“事情竟是如此奇怪,天灾前,朝廷上下,无不将新法说得比洪水猛兽还要可怕;可这大旱方过几天,各州府又把新法说成是振兴我大宋的不二法宝。其中是何缘故?”

吕惠卿施礼回道:“陛下,此正所谓:失去了,方知道它的宝贵。知州知府都在地方任上,通过实践比较,他们最知晓国家政策孰好孰歹。既然地方官员都恳求恢复新法,那就说明新法在他们的心目中确实是利国利民的良法呀!”

说着,韩绛、吕惠卿、王珪三人一道跪地奏道:“陛下,目下我朝上有苍天不雨,下有百姓饿殍,内有官员散裂,外有辽夏虎视,在此非常时期,各州府上表请求恢复新法,为了我大宋的稳固,恳求陛下收回成命,就恩准地方官员的恳请,恢复新法吧!”

三位宰执说得泪水潸然,久久跪地不起。

回到后宫,神宗帝想着三位宰执恳求得声泪俱下,又见各州府的奏表说得份份恳切,权衡再三,终被感动,过了几日,拿定主张,不再禀告“二后”,独自下诏书,将停摆的新法先后恢复。

冯京原以为荆公被罢免之后,无论凭资历学识还是才能,都应由他这位“三魁天下元”的参知政事顶上去,但事情完全出乎意料,宰相的位子给了韩绛不说,连那个被认为是“奸险小人”的“独行狼”吕惠卿也升任了参政,竟与他冯京比肩同进同出于中书;更有甚者,韩绛与吕惠卿一到中书,就恢复了被废弃的新法。“这还了得?这岂不是死灰复燃,复子明辟?如此这样,对我当世和郑侠这班借天灾反对新法之人,岂不是灭顶之灾?”

冯京越想越害怕,这天又找到郑侠。

“前面扳倒了王介甫,后面又来个吕吉甫。听说了吗?那被称作‘传法沙门’的韩绛和被称作‘护法善神’的吕惠卿到皇上面前一番哭奏,皇帝就听信了他们的话,彻底恢复了被我们推翻的新法。 郑大人,此二人不除,只怕你我将要大难临头了。”

郑侠将信将疑,问道:“冯大人,情况真有您说的那样可怕吗?”

冯京道:“那‘传法沙门’韩绛和‘护法善神’吕惠卿,都是手腕强硬之人,尤其是那‘独行狼’吕惠卿,一旦恢复了新法,他极有可能彻查你那《流民图》的真伪,如果真将此事查清,你我这些竭力反对变法、强烈要求罢免王丞相的人,岂能有好下场?”

郑侠这下急了,连忙问道:“参政大人,那该咋办呀?”

冯京见郑侠慌得脸色变青,又恶狠狠地说道:“要想躲过此难,现在只有介夫你再次出手,拿下新上任的两位宰执!”

郑侠吓得舌头一伸,说道:“呀,参政大人,在下哪有那等能耐?”

冯京怂恿道:“介夫是聪明人,只要动些头脑,拿下两个立足未稳的宰执,定有把握。”

郑侠想到已将自己的师傅赶走了,这又来整治师傅举荐的两位宰执,总觉得有愧于师傅,便犹豫道:“参政大人,那韩宰相和吕参政都是皇上刚刚敕擢的,在下人微言轻,何能拿下二人?”

冯京道:“郑大人,往日那么多重臣王爷想扳倒王介甫都没能成功,而你凭一图一奏疏,不就轻而易举地将他给扳倒了?这说明当今皇上是十分器重你,现在只要你再出一个奇招,皇上能不听从?”

一番话说得郑侠的小心思又活动起来,想:“师傅既已远离京城了,再得罪他一次又何妨?再说,如果果能扳倒韩、吕二人,就是论资排辈,也该轮到冯参政任宰相了,如果冯参政任了宰相,他能亏待我介夫吗?既能如此,我郑介夫何乐而不为呢?”郑侠想透,当晚又耍起小聪明,再作两幅图,一幅取自唐朝宰相魏征、姚崇、宋璟的故事,题做《正直君子》;另一幅以李林甫、卢杞作图,题做《邪曲小人》,另作奏疏一道,暗喻冯京为正人君子,韩绛、吕惠卿是奸佞小人,再通过银台司呈递皇上。

吕惠卿听说郑侠又献了图,把自己比作李林甫、卢杞式的《邪曲小人》,想着圣上对郑侠的信任及对王丞相的罢免,更担心自己这刚刚坐上的参政位子不保,想来想去,再去找曾布、李定、邓绾等商量。

“跳涧猿”曾布道:“我们不是已将《流民图》出笼前后的情况查访清楚了,此时何不将那文状呈与皇上?”

邓绾、李定更是赞成道:“是呀,此时不呈递,更待何时?”

那日,荆公考虑自己辞相意愿已决,为避免给朝廷再增麻烦,不让吕惠卿等调查《流民图》出台的内幕。吕惠卿等人当面点头答应,事后还是我行我素,暗中组织人员,不仅察访了京城,更是去牵涉到此案的东明县作了详尽暗访,很快就查出众多乞丐涌入京城的真正来源,当即将察访的材料写成详细文状,以待适时呈于皇上。

现在听了曾布、邓绾、李定的建议,吕惠卿自是不会怠慢,立即带上写好的文状及奏表,去面见神宗皇帝。

神宗帝这天正在崇政殿看郑侠新呈上来的《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及《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接了吕惠卿呈上揭发《流民图》中造假的奏表及文状,看罢大惊。

原来东明县知县贾蕃自制造千人围王府一事败露后,幸得姨夫富弼出面说情,又一次保住了他东明县县令的乌沙帽。那天贾蕃正在县衙无事,衙役送来一封密信,看了信套,得知是他表姐夫冯京所书,急忙拆开视之:

“表弟台启:上日商榷之事,近谋得一计,吾已说服王介甫之生徒郑侠,要他绘幅奇图呈递圣上。为配合行事,旬日之内,你务必动员众多蓬头垢面之‘灾民’前往京师乞讨,且让‘灾民’装得愈像愈好,愈多愈佳。此为何意,日后自会明白。千万千万。冯京顿首”

贾蕃何等机灵,将来信反复看过几遍,悟出其中原因,想着自已这官儿做得提心吊胆,再想到自己的姨夫富弼以及韩琦、司马光、吕公弼等一批三朝老臣的外任,说不准哪一天,他在京城所剩的唯一靠山表姐夫冯京也要被贬往外地……想到此,他不能不在此关键时刻奋力助表姐夫一臂之力。

当看到表姐夫要他动员众多“灾民”进京乞讨时,贾蕃起初着实很为难,以为这东明县本就是个京畿小县,人口刚刚过万,早年为了卖度牒,已让大批乡民拿田产换度牒出家当和尚去了,乡间所剩的人更少;再者,自从朝廷出台“移民就食”政策,东明县大批灾民已到南方求生去了,这一时半会去哪里动员那么多的“灾民”进京?

在坑人方面,贾蕃决不是个脑残的角儿,他那脑瓜儿稍稍转动几下,馊主意出来:“对,既能让那些乡民出家当和尚,本官就能让他们回来,让他们扮成乞丐进京。果能如此,岂不……”主意打定,命令各都保将政府下拨的赈灾钱粮暂停发放,再动员每家每户不论人员大小,只要每天去京城乞讨,回来就可领取赈灾补助;那些出家当和尚的乡民如能回来扮着乞丐进京乞讨,同样按人头每日发给钱粮;最后一招更为残忍,将牢中死囚、乡间泼皮无赖找来,让他们自残手脚进京乞讨,言明若这次扮演成功不仅重赏,日后有政府为他们养老终身。那些死囚、泼皮无赖一个个本就是亡命之徒,听说残了手足,政府还会养老终身,自是踊跃报名,混在“流民”中去了京城,满街哀号、乞讨……

神宗帝反复看过吕参政呈上的文状,又想到郑侠那《流民图》及奏章竟是假借边关加急呈递上来,更是龙颜震怒,立遣三法司彻查。人证物证俱在,冯京、郑侠只得承认。最终将郑侠放逐英州,参知政事冯京调任亳州,著作佐郎秘阁校理王安国因替郑侠呈送图疏出了主意,同样被削职为民,并明令放归故里,不得在京城住居。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