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风的头像

中国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3
分享
《荆公为政》连载

第一百七十八章 血战宣德门

谋叛失败后,夏侯无刃当晚带着他的十多位最得意的生徒逃出睿成宫,凭着功夫,趁着夜黑,接连翻越宫城、内城、外城三堵城墙,逃到城外野狐岭,与石越汇合,说了此次刺杀神宗失败的经过。

石越安慰道:“不必泄气。此次虽未除掉南朝皇帝,但我们也算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提前逃到此处的张安也说道:“只要能给南朝制造混乱,我们也算是大功一件。”

石越道:“不,此不是我们最终的需要,我们还得趁这场混乱,挑动南朝内部展开更大的互相争斗、厮杀,非使南朝从此一蹶不振不可,这才是我北朝最终所要见到的。”

众人一听,更是激动得跃跃欲试。

张安首先问道:“大人,你说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我们都听您的。”

夏侯与他的弟子也纷纷说道:“主子,我们都甘愿听从您的指挥。”

石越扫视众人一眼,分析道:“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汴梁城内一定加强了警戒,搜查严密,我们必须暂且在此避避风头,同时派人进城打探消息,待情况摸清楚,再作打算。”

夏侯、张安等见石越在如此关头竟临危不乱,一个个暗自敬佩。

很快得到消息:谋叛为首者赵世居全家被拘;白水潭书院被抄,副山长桑仲国及参与那晚叛乱为首的十七名生徒被押;宋皇帝急召王丞相返京;全国画影图形,悬赏捉拿……

石越暗吃一惊,心想:幸亏未雨绸缪,早有防备,不然一切都完完!

石越不愧为间谍中的“奇才”,得到消息后,很快便拿出了应对之策:首先给辽主去信,请求给南朝施压,威逼两朝就疆界一事抓紧谈判,借以分散北朝精力;其次,大肆宣扬荆公与李士宁勾结,为赵世居的叛逆出谋划策,借此陷害刚刚复相的荆公;三、由白水潭师生借宋太祖立下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的誓约,分头到京城广文、锡庆、朝思几所太学、书院煽风点火,号召数千名学子、教授齐聚宣德楼前请愿……

这天,宣德楼三道铜环金钉双扇大门紧闭。

楼前,一排排把守宫门的卫士一个个手按腰刀,紧紧盯视着那些盘坐在楼门前的师生。

白水潭及京城广文、锡庆、朝思等五千余师生,一排排整齐地盘坐在青砖地面上,随着指挥人的挥拳呐喊,发出一阵阵震惊整个京城的吼声:

“还我桑副山长!”

“还我教授!”

“还我生徒!”

“……”

路过的行人、马匹车辆,以及要进皇城而不得进去的车马,都驻足在请愿队伍的后面观看、议论;远处得到消息的人,更是一阵阵奔涌过来看热闹……

这时,随着 “轰隆隆”一阵巨响,宣德楼高大厚重的铜环金钉中门除除开启,首先映入请愿师生眼帘的是宫门深处那金壁辉煌的殿宇及殿宇前一道道白玉栏杆;随着宫门开启得越来越大,就见殿宇右侧急急走来一行官员,为首的一位头戴方顶直角三梁冠,身穿紫蟒袍,腰系双鹤啣草黑玉带,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宣德楼中门走来……

请愿师生见了,顿时掀起一片狂潮般的惊讶与疑问:

“啊?那不是刚刚复相的王丞相吗?是他来了?”

“不是说王丞相也参与了叛乱吗?他这次来,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皇上这次为何派他来?”

“……”

请愿的师生逐渐从惊讶疑惑中达成了共识,便一起鼓动、咆哮:

“不管他们谁来,如不解决我们的诉求,我们就永远在这里静坐!”

“静坐不行,非得冲进宣德门,冲进皇宫,让那皇帝坐不住龙廷!”

“对,不放我们的师生,我们就撵他皇帝滚蛋!”

“对,撵他皇帝滚蛋!撵他皇帝滚蛋!”

“……”

接着再次高呼 :

“还我桑教授!”

“还我桑副山长!”

“还我生徒!”

“不得杀士子!”

“不得杀士子!”

“……”

荆公与参政王珪、大理寺卿许遵、知谏院李定一道,在金台、石子和二十位侍从的护卫下,出城来见请愿师生。

快到宣德楼中门前,为防不测,王珪、许遵、李定再三建议荆公上城楼与师生对话。

荆公道:“既是诚意与他们对话,何必要居高临下?”

李定见丞相执意与请愿师生近距离交谈,只得找到金台、石子,再三叮嘱保护丞相的安全,见二位点头,心中还是惴惴不安,难能放心。

请愿的师生见荆公一行直接来到面前,领头者自是要先声夺人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于是率先振臂高呼一番口号,接着就以排山倒海之声反复呼喊着他们的诉求……

荆公不为所动,领着同僚来到请愿队伍前面不足三十步处站定,先不说话,只用平和的目光向盘坐在地面的五千请愿师生扫视了一圈。

这一扫,恰似劲风扫过草滩,不待目光收回,刚刚还盘坐在地面的五千师生“呼啦”一下,一个个站立起来,再次挥臂高喊道:

“还我桑教授!”

“还我桑副山长!”

“还我生徒!”

“太祖立有规矩,不杀士大夫,现今朝廷为何要拘我师生?”

“丞相立即给我们解释清楚!解释清楚!”

“不杀士子!不杀士大夫!”

“……”

立在荆公身后的金台、石子及二十位侍卫早已手握腰刀,百倍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一切。

荆公重新用那双平和中含着威严的目光再次将请愿的师生扫视一遍。

示威队伍中的领头者已看出荆公的用意,随即用手向师生反复按压,一边大声喊道:“教授生徒们,大家静一静,静一静,现在听听丞相是怎样回答我们诉求的。”

顿时鸦雀无声。

荆公又扫视了一眼,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教授、生徒们:本相是受圣上的委托,前来听听诸位的声音,诸位有何想法与诉求,请一一说出来。”

荆公话音刚落,请愿队伍中就有人高声问道:“立国之初,太祖就在太庙里立有誓碑,上面镌刻‘永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此次抓了白水潭书院生徒和桑教授,难道当今皇上真想开杀士子的先例不成?”

荆公看去,见是一位头戴软角幞头,身着青灰长袍,于是说道:“此位教授,当今圣上,素以雄略治天下,以仁厚待士子,怎会开杀士人之先例呢?此定是教授生徒们听信了谣传。”

又一位头戴交角平式幞头的青年大声责问道:“朝廷明明已拘捕了白水潭书院生徒二十多人,还拘捕了那里的桑教授,这如何是谣传?请丞相转告皇上,必须立即放人!”

荆公问道:“这位儒生莫非也是白水潭书院的生徒?”

青年回道:“鄙人是太学的生徒,只是路见不平,才来请求朝廷立即释放白水潭书院的师生。”

荆公问道:“朝廷所拘禁的师生,都是那晚参与谋叛的为首者。所以把他们拘禁起来,只是为了查清案情。一旦案情查清,朝廷自会按大宋律法行事,该放的一律释放。请师生们相信朝廷。”

请愿的人群更是挥舞着拳头,怒吼道:

“这些师生只是受人指使,他们也是受害者,朝廷如何能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人?”

“放了白水潭书院的师生!放了白水潭院的师生!”

“……”

大理寺卿许遵见状,急忙上前说道:“教授、生徒们,丞相说得对,按照本朝的律法规定,凡参与谋反叛乱者,都得要接受鞫审。请大家放心,朝廷决不会妄拘无辜,待案情鞫查清楚后,一定还大家一个明白。”

不等说完,排山倒海的怒吼声不仅将大理寺卿的声音淹没,五千请愿者的队伍更如潮水般向荆公这边涌来……

就在距离荆公不足十步之遥,冲在队伍最前面的二百余名生徒“嚯”地拔出短刀,“嗬嗬”叫喊着如一股黑浪向荆公这边奔扑过来……

就在这时,队伍中有人大声喊道:“生徒们,拿下丞相的头颅重重有赏!拿下丞相的头颅重重有赏!”

金台一看,认出来者正是多次行凶未遂的杀手夏侯无刃。

金台情知不妙,立马对石子喊道:“快与侍卫保护丞相进城!”

石子等动作敏捷,迅速将荆公等护送进城,关了城门。

金台见几次逃脱的夏侯无刃,今日再次相见,早已拔出柳叶刀,与使用七星剑的夏侯无刃杀到一处,就见两把刀剑杀得“乒乒乓乓”,寒光四射,直搅杀得天昏地暗。

那二百多名冲杀过来的生徒,见城门外仅剩十多位侍卫,气焰更加嚣张,一个个挥动手中短刀,呼叫着直扑侍卫。幸得石子领着侍卫复从城中杀出,尽管这二十位侍卫人人武艺高强,怎奈二百余名生徒也非等闲之辈,一阵搏杀,眼看侍卫难能抵挡,就在这时,从斜刺里冲出一班人来,见金台与夏侯无刃搅杀得如同一团银光雪球翻飞滚动,为首的大声喊道:“师兄一旁休息,让俺来收拾此贼!”

金台见师弟周侗带着弟子赶到,急忙喊道:“师弟,快去截杀那批歹徒!”

周侗急忙吩咐卢俊义、史文恭、鲁达、林冲领着一班弟子过去,自己挥动大刀,直取夏侯无刃颈项。

金台早就恨不能一刀结果眼前这个作恶多端的辽贼,哪肯休息,更是刀拳并用,配合师弟,直取辽贼性命。

夏侯无刃毫无惧色,就见他那把七星剑舞得如风中抽丝,缠绕得密不透风,只见刀光,不见人形……

就在这时,城门大开,殿前司人马从宫中杀奔出来,夏侯无刃知道这是宫廷亲军到了,再见两位敌手确实厉害,若再不走,定是必死无疑,于是虚晃一刀,跳出重围,正要逃走,遇着卢俊义、鲁达两员小将拦住去路,不等夏侯调头,卢俊义、鲁达一个挥棒扫腰,一个抡铲戳项,夏候无刃就这样被活活扎死。

这时,殿前司数千名侍卫亲军赶到,他们人人使用强弓硬弩,见那生徒与石子、侍卫及武学一批小将杀得惨烈,急令石子侍卫退出,而后一阵箭雨,可怜二百生徒顿如狂风吹秋草,纷纷倒伏,无一人生还。

宣德楼前一片血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