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风的头像

中国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28
分享
《荆公为政》连载

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审”吕嘉问

吕嘉问关押在大理寺狱。

大理寺狱是专门关押、审理京城犯罪官员的地方,直属大理寺掌管。

“大理寺卿不是许遵吗?他历来执法严正,这次为何竟将望之关了?莫非望之真的贪墨了大量财物?”荆公想着,找来许遵,问了情况。

许遵道:“丞相,是他自己承认画押的,叫下官有何办法?”

荆公问道:“他是当着你的面画押的?”

许遵道:“丞相,这你知道,大理寺狱,虽归大理寺掌管,但狱内具体管事还有少卿、狱丞,并非属我直管。不过此案我也问过少卿,他说那画押确实是望之在公堂上当众所画。”

荆公仍是怀疑道:“望之是条硬汉,当初为盗出我的‘罪状’,吕家将他打得皮开肉颤奄奄一息,他都没肯说出一字,此次当面画押,果真是他贪了财物不成?”接着又道,“我与望之相交多年,对他的人品十分清楚,当初成立都市易司时,为了抑制兼并平物价,使百姓获利,替朝廷创收,望之想尽了一切办法,他此时何忍将公家财物占为已有呢?”思考良久,又对许遵说道,“本相有一想法,还望许大人给予支持。”

许遵急忙说道:“丞相有何想法,尽管说。”

荆公本想说前去探望嘉问,但觉得身为一国之相,在案情未查清之前,去探望一个“犯人”极其不合适,于是改口道:“本相要亲自提审吕嘉问。”

“这个——”

“怎么?不可?”

“丞相,下官已说过,狱中之事具体归狱中的少卿、狱丞掌管,丞相若要亲自提审,下官还得与少卿通报一下。不过——”

荆公问:“还有难处?”

许遵道:“据下官所知,此案有嘉王亲自介入,并由他的御医具体操纵,背景十分复杂。倘若丞相过问,只怕……”

荆公甚为震惊。

他知道,嘉王赵頵在其母高太后的怂恿下,为达到有朝一日取代当今皇上之目的,平日不仅竭力反对变法,更是网络京城那些巨商大贾,暗中做着他们的总后台。目下朝廷所推行的市易法,正是严厉打击了那些巨商大贾长期垄断市场获取暴利的行为,作为总后台的赵頵何能不借机攻击整治市易法及推行市易法的领头人,使得巨商大贾重新垄断市场获取暴利而换得对他的更多支持与拥护哩!

意识到此,荆公不得不问道:“嘉王果真介入了此案?”

“回禀丞相,此事果真。”大理寺卿许遵肯定回道。

荆公又思考片刻,目光一闪,决心下定,道:“许大人,本相已决定亲自提审吕嘉问。至于有人干扰,本相自有办法应对。”

许遵稍皱眉头,又道:“丞相既便你要亲自提审,近一两日还是不行。”

“为何?”

“吕嘉问入狱以来,由于伤势过重,一直昏迷未醒,何能提审?”

荆公一听,更是迫不及待:“三天之内,许大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望之苏醒过来。”

许遵知道荆公脾性,只得答应。

三天后。

大理寺狱公堂。

荆公高坐公案后,左右各坐大理寺卿许遵、大理寺狱少卿窦舜卿,其余人员一律摈退。

一声传唤,两位狱卒半搀半拖着吕嘉问进来。

许遵令狱卒退下。

吕嘉问瘫倒在地。

荆公浑身一阵发寒,就见分离不到一年的望之戴着脚镣手铐,浑身上下早成碎片状的衣裤上血迹已凝固成僵硬的褐色。

吕嘉问无力地抬了一下头,似乎那头颅过重,又软疲沓沓地垂勾下去;再次抬起时,认出荆公,浑身挣扎一下,便使尽全力,极其微弱地叫了一声:“大人……”

荆公心中一阵酸楚,本能地站了起来,正要走出公案,想到此时的身份,只得无奈地重新缓缓坐下,问道:“望之,你知道犯了何罪么?”

吕嘉问浑身一阵抽搐,与刚才判若两人地大声回道:“大人,望之无罪呀!”

“你既然无罪?为何招供画押,承认自己私吞市易司珠宝绸绢价值数十万?”

“大人,自大人外任江宁后,刑部将我传去,说我借职务之便,借市易司在外进货为名,先后共私吞贵重宝物价值达二十余万缗。随后抄了我家,确实搜出大量珠宝绸绢及香药犀象。我始终坚持说是遭人陷害。可不等再辩解,我已被打得遍体鳞伤,不醒人事,根本就不知道画押一事。大人,这都是事实,望之即便是个畜生,也不敢在大人面前说谎。望大人明察,为望之作主啊。”

想到许遵说嘉问自入狱后一直不省人事之事,荆公似乎相信了嘉问的话,想了想,又问:“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对吉甫说?吉甫他也未曾救过你?”

吕嘉问回道:“刑部刚找我谈话时,我觉得真金不怕火炼,也不想去麻烦吕参政。待进了大理寺狱,我想找吕参政,可为时已晚,进去的第二天,我就被打得人事不知了。”

荆公又问到市易司是否进过珠宝等大量奢侈品。

吕嘉问回道:“京城是繁华的都市,都市易司既然负责为各商家提供货源,那些奢侈品自然是要进的。”

荆公问:“进的那些奢侈品,大多批发给哪些店铺了?”

吕嘉问道:“具体望之不清楚,这些事都是司里管勾公事贺灵隆与牙人宛慕容他们负责,问他们或许清楚。”

听说宛慕容知道此事,荆公已无心再问,遂走出公案,来到嘉问身边,蹲下,以手轻轻牵扯着自己的好友、曾经的得力助手身上那一片片沾满血迹、充满血腥味碎片的囚衣,待将囚衣牵抻抚平后,遂站起对许遵、窦舜卿说道:“二位大人无论如何,也得立即设法给望之换套新衣,更得尽快疗好他的伤口,过两天本相还要来查看。”

许、窦二人答应脆响。

出了大理寺狱,荆公本想去找宛慕容打听市易司将那些珠宝绸绢批给哪些商户这条重要线索,辗转一想,觉得此等大事,还是先奏禀皇上为妥。

就在这时,都知蓝天震匆匆找来,说道:“丞相,宣德门前出大事了,皇上叫你马上去资政殿议事。

荆公急问:“出了何事?”

蓝天震道:“白水潭与广文、锡庆、朝集等几家太学、书院五千余师生在宣德门前静坐请愿,要朝廷交还他们的学子及教授。”

荆公知道事情重大,哪敢怠慢,知宣德门已难进去,只得与蓝天震绕经西角门进入大内,来到资政殿。

神宗帝早与两府官员在等候。

见荆公进来,神宗说道:“宗室内乱平息,辽使已黯然离去,中书舍人晏正也将不日前去劝说西夏梁太后撤帘还政,形势刚有好转,宣德门前又出现师生闹事,丞相看此事如何是好?”

荆公问道:“陛下,现在事态发展到何种地步?”

神宗道:“朕已遣殿前司前去察勘。”

话刚落音,就听宣德门那边传来阵阵呼喊声,且那呼喊声就如海上掀起的狂澜,一浪高过一浪,一浪压过一浪,直冲资政殿这边汹涌而来……

神宗与两府一道静听,就听那呼喊是:

“快快放了士子!”

“快快放了桑教授!”

“不得杀士大夫!”

“不得杀士子!”

“……”

极有节奏的呼喊声就如一声声惊雷,震得整个大殿在颤动,更震得神宗帝与两府官员一时不知所措。

殿前司使再次来报,说请愿师生要求与皇上亲自对话。

神宗帝的第一反映,是因为镇压叛逆,朝廷拘捕了白水潭书院副山长桑仲国及那为首的十七名生徒而激怒了这批师生,于是问道:“领头的是何许人?”

殿前司使回道:“均是白水潭书院、太学等书院的师生,程颐程颢邵雍孙觉那些教授、老臣也都参加了。”

听说京城书院的师生及理学大师朝廷老臣都参加了请愿,神宗帝觉得事态严重,急问道:“众卿看此事如何处置?”

事情来得过于突然,众臣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面面相觑。

宣德楼那边的喧嚣声仍是一浪浪冲击过来。

荆公想到近日接连发生的事情,似乎已看见那个幽灵正在京城四处活动而寻找下手的时机,于是起身说道:“陛下,当务之急,除了派人向请愿的师生解释,更需立即将一人缉拿归案。否则任何劝说解释,都无法制止这些师生的请愿。”荆公此时不得不将吕嘉问一事暂搁一旁。

神宗帝急问道:“不知丞相先要缉拿何人?”

荆公断然回道:“白水潭书院的山长石越!”接着补充道,“还有石越手下那位杀手夏侯无刃!”

石越在这次叛乱中所起的作用,两府官员有的听说,有的并未听说,此时听了荆公的话,众人无不震惊,瞪眼看着荆公。

荆公说道:“石越名义上是白水潭书院的山长,实则是辽朝的高级间谍。本相推测,此次朝廷的叛乱和辽朝要与我大宋重新划分疆界,以及眼下白水潭及京师各大书院师生前来请愿,都与石越的暗中操纵脱不了干系。现在唯有将石越和那杀手缉拿归案,方可让请愿的师生了解事情的真相,让辽朝想借用石越这个间谍来搞乱我大宋的企图彻底破灭。”

两府官员听说石越是辽朝埋伏在大宋内部的间谍,更是吃惊不小,纷纷赞同荆公的主张。

神宗问道:“丞相,捉拿石越及那杀手,朕可立即派人前去,可宣德门前请愿的师生该如何处置?”

荆公奏道:“陛下,臣愿前去劝说。”

神宗帝见荆公主动请缨,立马想到高登谷说荆公与此次谋叛有牵连的事,略一思考,觉得此正是考验的时刻,遂答应道:“有丞相去劝说,当然最好。”接着就要调五百名亲从官保护荆公。

荆公道:“陛下,如带过多的亲从官,请愿师生定会说朝廷在以势压人,见不到我们的诚意。臣只须带二十名侍卫即可。”

神宗帝同意,接着传旨,令全国画影图形,悬赏捉拿石越与杀手夏侯无刃。

荆公出了资政殿,舍人晏正赶来,对荆公说道:“大人,希声就要去西夏了,有句话不得不提醒大人。那石越绝非是等闲之辈,上次在江南,他已知是大人在追查于他,现在又要捉拿他,你可得千万小心狗急跳墙呀。”

荆公微微一笑,道:“希声放心,你走后,还有金台、石子,本相不会有事的。”

晏正还是放心不下,又将金台、石子招到一处,说了自己的担忧。

金台道:“舍人不必过多担忧,目下京城虽是杀机四伏,但为了丞相的安全,我会找武学的铁臂膀大侠前来协助。”

石子一听,连连拍手道:“对,铁臂膀大侠那里有的是武艺高强之士,有他们帮助,丞相的安全绝对有保障。”

晏正这才放心,见荆公带着一班大臣向喧嚣的宣德门走去,他只得从左掖门回家,做着去西夏说服梁太后撤帘还政的准备。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