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执政以来,为实现“强军”战略思想,先后实行“裁兵”“保马”等法,对大宋“冗兵”进行了严格地削减,并专置武卫军,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使军队战力大大增强。到熙宁八年,在王韶等的竭力配合下,已陆续完成“将兵法”,在全国共设九十二将:十三将保卫国家内部安全;三十七将守卫京城;东南地区设十三将;为严防辽、夏来犯,在西北鄜延、泾源、环庆、秦凤、熙河五路共设四十二将。彻底改变了往日军队“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混乱现象。
就在此时,神宗连获三份情报:辽朝见大宋久不派员与他商谈重新划界之事,遂派兵进犯黄嵬山,大有以武力夺取蔚、应、朔三州之势;西夏亦蠢蠢欲动,要以大军进犯宋境;交趾更是派出重兵侵犯广南!
情况紧急,神宗再召两府到资政殿商议军务大事。
赐座后,神宗说了边陲要事。
枢密副使王韶想到自荆公实行军事变法以来,军队经过严格训练,不仅增强了将与兵之间的融合,更是练得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因此首先奏道:“陛下,经过这多年的军事变革,我军已是兵强马壮。现在辽夏既要出兵威胁我大宋,我们正可借此机会给予迎头痛击。此举既是给那些好战者一个教训,同时也是对我军这些年练兵的一次检阅。”
“三奇副使”的话,正合神宗心意,于是问道:“王卿说的虽是,但我朝目下三面受敌,不知该如何应对?”
枢密使吴充奏道:“陛下,北朝此次既调动他的小兄弟从多面围攻我朝,我朝当以分兵击之。”
神宗问:“如何分兵?”
吴充道:“郭逵此时正在南方,战时再派一支军队前去驰援,以痛击交址;王副使说过,上次他与文大人前去拒马河一带巡视,那里府州有佘家军镇守,东部拒马河一线有张利一元帅指挥,尤其实行‘将兵法’以来,那里更是练得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谅辽朝这只狡猾的狐狸也只敢虚张声势,并不会轻举妄动;我朝西北虽有秦凤、泾源、熙河、环庆、鄜延五路大军已在摩拳擦掌,枕戈待旦,但要对付野心勃勃的西夏,我们不得不精心谋划,慎而又慎!”
听了新任枢密使的话,神宗的思路已逐渐清晰,只是未见荆公说话,遂问道:“丞相是何看法?”
荆公回道:“陛下,刚才吴使、王副使的分析已够透彻,且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过臣还要补充两点。一是我朝要立马派人去周边各国及部落进行安抚稳定,以防辽夏再去挑唆;二是这多年来,我朝与辽夏在多次交战中,双方均有胜负,而此次不战则已,如战,一定要像吴使所说,一定要给来犯之敌一个灭顶的打击。至于如何给敌方一个灭顶的打击,必须有个详尽而周密的大战方案。此方案既要做到三面回击,又要做到重点突破。”
神宗道:“此方案该如何做到三面回击,重点突破?请丞相详细说来。”
荆公道:“此方案不仅要将本次敌我双方的兵力、优劣势,以及后勤补给、兵力调配、对应措施一一列出,更重要的是要对交趾、辽、夏三方分别对待,突出重点。”接着说道,“交趾屡犯我广南,那时我们虽有回击,但都未能击痛到他的要害,因而使他始终贼心不死,此次不战便罢,若战,一定要将其来犯之敌全歼,使他从此再不敢小觑我大宋。对于辽朝,正如两位枢密所言,只须派重兵严加防范,谅他不敢轻举妄动。唯有西夏,我方一定要做到周密计划,全力以赴,趁机反击,甚至直捣其老巢。果如此,方能做到王副使在《平戎策》中所说,收回西夏,就彻底拆除了辽朝西南方这道最坚固的屏障,更为我朝收回燕云十六州铺开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道路。陛下,此战前,若能既安抚好周边各国与部落,又能对挑衅的三国拟定详尽的作战方案,臣敢言:此战必胜。”
神宗觉得荆公谋划得十分精当,甚是欣慰,看了众人一眼,问道:“诸卿还有何补充?”
吴充等均说道:“丞相已说得清楚,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拿出大战的方案。”
荆公接话道:“孙子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以臣之见,如此大战,我们首先还得将领兵之帅确定下来。”
神宗赞同,问道:“众卿看本次三路各由谁为统帅为好?”
吴充道:“南路由郭奎,北面有佘家军与张利一,唯有对付西夏的五路兵马,其中由谁任主帅,尚得慎重。”
吴充话一说完,蔡挺、王珪几乎同时回道:“西部诸路统帅,非王韶王副使莫属。”
荆公、韩绛深深点头称是。
神宗这才说道:“既然统帅确定下来,众卿再说说此次大战方案由谁草拟?”
王韶急忙奏道:“陛下,既然丞相对此次大战已了然于胸,此方案还是有劳丞相亲自操刀为好。”
荆公摇头道:“此是战事,方案当属枢密院草拟,本相只可协助。”
吴充奏道:“如此也好,先由我院王副使拟好大战方案初稿,再请王丞相斧正,最后呈陛下圣裁。”
准奏。
神宗见一切商议妥贴,正要宣布各回朝房视事,荆公又奏道:“陛下,此次大战,臣还得举荐一人。”
神宗一怔,问道:“丞相所荐何人?”
“密州知州苏轼。”说着,荆公取出邸报,呈递给神宗,“这里有他的词一首,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去边疆抗敌报国的强烈愿望。愿陛下恩准。”
神宗看完词,稍一沉思,断然回道:“此人狂傲,不可重用。”
荆公急忙解释道:“陛下,子瞻虽是狂敖,但这些年在地方任上,治理西湖,收养弃婴,为百姓解救生计,已做了大量的实事。一个狂傲的文人,能真心而脚踏实地地做出如此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这正是他在进步啊。”说着,荆公上前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向皇上指着邸报上的词,说道,“陛下,你看这,‘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子瞻何等急切盼望上战场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心情呀!陛下就恩准吧。”
神宗道:“朕说过,苏子瞻过于狂妄,不可重用。”
此话竟如一块凛冽的寒冰,直刺激得荆公浑身阵阵发凉,不得不暗自叹道:“子瞻如此不被看好,如他得知,又不知会作何种感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