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25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十章

也是在有福四年级那年,在夏维良的带领下,夏村夏粮麦子平均亩产369斤,秋粮水稻平均亩产442斤,夏村大队第三生产队成了夏村大队第一个亩产达800斤的生产队,夏村大队把三队树为典型,公社也几次组织各大队到三队开现场会,推广夏村三队“上纲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夏维良也成为全公社的名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队之所以成为典型,都是三队的社员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干出来的。维良之所以成为名人,也是维良的工作有方,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他一马当先,干在前头,当好了表率。别人挑一百斤的担子,维良总要挑一百五十斤以上;别人捞水草捞一船,维良总要比其他人多捞一船。群众看干部,社员看队长,队长做了好样子,生产队的工作自然而然就不用多操什么心了。公社蹲点的副书记郑秉贵对夏维良非常赏识,年底,维良被公社提拔为夏村大队革委会主任。

第二年,大队老支书因年龄大退了,维良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夏村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夏维良官运亨通,他虽然表面上没有显山露水,但内心里是充满喜悦的。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当上了夏村大队的最高领导,这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打算为夏村大队的社员群众多办点实事,多做点好事。

维良当上大队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夏村小学扩班,他到小学找到教语文的先生,让他们向公社打报告,请求公社给夏村小学增加一个班,再分配两个老师,让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就在本大队上学,理由是:五年级学生到九灶上学路途远,还要过渡船,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文教干事在公社开三级干部大会时找到夏维良,表示说:“公社同意夏村小学扩一个五年级班,但没有钱给夏村,大队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室和学桌的问题。”

维良稍作思考:“少给我们一点也可以啊!”

“没有,一分钱也没有,这是公社两委的决定。”文教干事的回复十分肯定。

维良回到大队,召开了大队干部会,传达了公社的意见,要求大队干部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民兵营长夏有桥首先开了口:“既然公社不拨钱,那就不扩这个班,大队哪来的钱?”

“扩班得先建教室,得要砖、要瓦、要木料,到各生产队筹,也是有难度的。”治保主任方庆尧接过话茬。

大队会计算了一下账:“六个生产队筹,勉强也只能够扩班的学桌……”

几个大队干部你一言我一语,盘算来盘算去,结论还得书记拿。维良与刚上任的大队革委会主任交换了一下意见,对着全体与会人员表示:“学校围河外就是四队的队房,我看把四队的队房先腾出来当教室,各生产队筹的钱先用于购置学桌,把毕业班先办起来,等以后有钱了再建教室。”

教室和学桌的事算是有了着落。距离开学不到三天,这扩班后的教师没到位,维良又跑到公社找文教干事,文教干事一脸为难:“我们公社也很是头疼,正规学校的教师也配不到位,只能分配给你们夏村一个教数学的老师,这已经是给你夏书记天大的面子了。”

文教干事又把这个难事推给了大队,维良只好硬着头皮自力更生。

回到大队后,维良排了排夏村大队读过中学的,共四个人,两个去当兵了,另外两个人,一人在供销社上班,还有一人是公社电影放映员。当兵的不谈,其余两个人又能有谁愿意回来当代课老师呢?维良知道,这个口开都不要开。

那次公社召开教师大会,公社副书记郑秉贵在大会上鼓励教师:“同志们哪,要好好教书好好干,对教学工作有突出成绩的老师,我向公社革委会保举,可提拔到供销社当营业员嘛!”

人家在供销社上着班,在电影放映队干得好好的,能回大队来当你的代课老师吗?那是天方夜谭,夏维良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和大队主任反复商量,也没有找出好法子来,但他们都共同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第六生产队的陈传轩。

可夏有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是袁显万的外甥,还游过乡,被社员群众批斗过……”

夏有桥还要往下说,被维良打断了话。

“要不,你来找一个。”夏维良试图找出一个妥当的办法。

这下把夏有桥给难住了,他关心的不是这些,学校的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他压根儿没想过。

开学了,陈传轩做了夏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没有工资,由生产队开工分。陈传轩教五年级语文,公社分配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数学。

有福和其他同学一样,没出夏村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