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3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四十九章

十个月后,龙石公司的新型建材园展示在夏村人的面前,这是在混凝土加工站的基础上,又扩大三百亩土地建成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这个项目,是经过袁晓龙深思熟虑,反复调研认证的。

第一次与钟教授去首都调研,袁晓龙在国家建材科学研究院的接待室里,一位年轻同志前来打招呼:“请两位先喝点水,我们的项目攻关组长蓝教授临时有点事,一会儿就到。”

钟教授连忙向这位年轻人介绍袁晓龙:“这是我在电话里与你说过的袁总。”又转过身对袁晓龙介绍:“这位是科研院项目的联络员丁博士。”

袁晓龙好像没有理会钟教授,盯着眼前比自己年轻的人一动不动,他愣住了:“你是不是黄滨人?”

年轻人好像也觉察到了什么:“是的啊。”

钟教授赶忙对袁晓龙补充道:“都忘了告诉你了,丁博士也是黄滨人,我这个在黄滨工作的外地人,都把你们是老乡这事给忽略了。”

晓龙说:“我们何止是老乡啊!”

年轻人回转身子,盯着袁晓龙愣了片刻,惊奇地说道:“你是袁大哥?”

“怎么不是呢?我是袁晓龙,你是丁小雷!”

两个人高兴地搂抱在一起,钟教授旁观这俩人的举动,有点摸不着头脑。

待缓过神来,坐回了沙发,袁晓龙才说道:“那一年你考上首都理工大学时,我还在黄滨市水泥厂,一晃二十多年了,差点认不出来。”

“可不是么,我都四十五了,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建材科研院工作,也十八年了。”丁小雷说。

“你爸妈还好吗?我回乡创业后,很少回黄滨,那年春节我和妻子去看望二老,听人说他们退休后随你住到首都了。”

“是的,他们都来首都快十年了。”

“他们身体都好吗?”

“我妈身体还好,我爸前两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现在谁也不认识。”

听了丁小雷的话,袁晓龙顿生悔意,自责了起来。本想着自己下海,尤其是回乡创业,等到能闯出一番值得自豪的天地来,再专程来首都拜访丁启胜和茆广芹的。无论事业还是家庭,他们都对自己恩重如山。可袁晓龙万万没料到丁启胜出了这样的状况,他满是歉疚地对丁小雷说:“这次我得去看看二老。来之前就有这个打算,到首都一定想法子找到二老,去看看,没想到这么巧,遇上了你。我人生旅程上的恩人,这么多年我都没看过一次,实在是太惭愧了。”

丁小雷刚与袁晓龙加上微信好友,蓝教授便走进了接待室。

这一项目,是国家重点攻关的建材环保项目,利用发电厂、炼钢厂的窑炉废渣、钢渣、镍渣、烧结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料,通过先进的工艺、智能化的设备、自主研制的配方,进行烘干脱水、超细研磨、微纳化处理等工序,生产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矿物掺合料及其系列产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材料市场上的抢手货。

这也是袁晓龙梦寐以求的项目,既节能也环保,过去发电厂、炼钢厂大量难以处理的固体废料能被利用了起来,减少了能源消耗及碳的排放。晓龙在大学里所学专业的长处,在这个项目上能发挥得游刃有余。

项目建成后,透明化生产流水线,智能化的生产形式和企业研发中心,也成了科研机构和大、中、小学校学生现场教学、科研、实习和试验基地。

钟教授参与了这个项目调研、论证、建设、投产的全过程。项目投产后,钟教授满怀深情地对袁晓龙说:“晓龙啊,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这么一个高科技含量、生态环保的项目,能在小小的夏村建起来,开始我是怀疑的。五六个亿的项目,在立项建设的时候,我也是捏着一把汗的,生怕半途而废。现在真的建起来了,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晓龙还是憨憨一笑:“没有钟老师您这个坚强的后盾,再借我两个胆也是徒劳的。”

钟教授松了一口气:“而今项目成功投入运营,你为夏村的百姓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也为母校争了光,你还为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了一个标杆……”

“老师请放心,我会尽全力运作好这个生态环保、造福子孙的产业的。”晓龙说道。

钟教授又不忘补了一句:“我得提前与你说好,今后,你的龙石公司新型建材园,我可是半客半主了,我会常领着你的学弟学妹们来现场学习实践的哦。”

袁晓龙底气十足地答道:“那是必须的!”

又过了一年,由龙石公司控股的七彩农业生态园又形成了规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