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09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一十七章

有福结婚前,夏村的多数人家已有了电灯,有福家理所当然地也装了。这种东西用起来就是方便,不需在黑暗中摸火柴点灯,开关线扎到固定的位置,线一拉,灯就亮;再一拉,灯就灭了。然而,各家各户尽管都安上了电灯,原来的煤油灯也不敢随意扔掉。那时候流传着一首童谣:“天一黑,电就没;人睡觉,电才到;煤油照打,电费照把(给)。”有福结婚时,新房里就备了两盏煤油罩子灯。

这种现象起于电力供应不足,乡里、县里还有市里都清楚。

这不,在黄滨市市长秦仰祯的办公室里,市物资局局长贾旭光和市燃料公司的总经理汪其远就因为电力不足带来的连锁问题,正在向市长汇报着重大事项。

“根据市政府1991第16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为配合做好黄滨发电厂的上马工作,我局下属单位市燃料公司组织精干力量,全力采购发电所需的煤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物资局局长贾旭光的汇报似乎底气十足。

显然,这是在向市长汇报市燃料公司的工作,虽然市燃料公司总经理与市物资局局长是同一级别,但燃料公司是物资局的下属单位,所以向市长汇报燃料公司的工作,得由物资局出面,这才符合工作程序。

“发电厂正在规划设计中,距离用煤发电尚有较长的时日,不过有煤总比没煤好嘛。”秦仰祯市长用鼓励的目光,俯视着坐沙发侧面的贾旭光和汪其远。

两年前,黄滨地区撤地设市,行政体制变化以后,为缓解黄滨市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规划建设一个本市的火力发电厂,在规划预案中涉及“发电所需的煤从哪里来”,于是,当年的市长办公会上,就将这项任务落实给了市物资局下属的市燃料公司。本来也不是很急的工作,只是一个规划而已,可这是市长办公会议定下的工作,物资局和燃料公司是不敢懈怠的。物资局下达指示,燃料公司立即招兵买马。瘸腿三婶的侄子杨正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县燃料公司被招进市燃料公司的。

虽然1970年黄滨就在本省北部彭州建立了采煤基地,但那仅能勉强维持本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煤。至于建设一个火力发电厂,得从西部产煤基地采购煤炭。

杨正桂自入职市燃料公司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炭采购工作之中。凭借着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的身份条件,杨正桂被燃料公司任命为煤炭采购组组长。名义上是黄滨市燃料公司驻外省煤炭采购组,其实燃料公司仅是给杨正桂的一块牌子,其他什么也没有——采购组没有一分钱的经费,连采购组人员的工资也是自收自支。杨正桂将自己的一块“钟山”牌手表和一件大衣卖了,筹集五十五块钱,带着采购组的五个人,平均每人十一块钱,开始了他的购煤征程。

创业是艰难的。杨正桂和采购小组成员,住的是漏雨透风的破平房,睡的是废品摊上买来的旧铺板,有时是喝着凉水就窝头。经过杨正桂一班人的千方百计,总算有了些收获——几千吨、万把吨的煤炭向黄滨老家发运着,这是他们采购组用自身的辛劳换得的。

令人瑟瑟发抖的冬日,杨正桂裹着略呈亮色的旧棉袄,站在公交站台上,两只戴着手套的手捂着双耳,不停在站台上来回踱步,站台旁边阅报栏里贴着一张当天的报纸,报纸头版上,一则醒目的新闻标题映入了杨正桂的眼帘:省计经委主任尚靳梁调研我市城乡经济发展现状。

“这尚靳梁是不是当年被批斗过的走资派?”杨正桂一边想着,一边跨上了公交车。他记得的尚靳梁,是地区副专员,当年被打成走资派的,在巡回批斗时,还是由自己负责押送的。

经过几番求证,杨正桂得知,尚靳梁就是那个被打倒过的副专员,经平反恢复职务后,前年才被提拔为省计经委主任。这计经委主任可是管着整个省的电煤计划,杨正桂就是来搞煤的,如能打通这个渠道,得到政策协助,对项目推进有极大好处。杨正桂想碰碰运气。

他找到了部队的老首长,又几经周折,总算叩开了尚靳梁主任家的门。

经过杨正桂的自我介绍,尚靳梁对这个当年的小杨印象很深。在巡回批斗中,当兵的小杨负责押送他,他的吃住都由小杨看管。这小杨表面上很严厉,暗地里对他很是同情。那次批斗会结束,在一家工厂的食堂里吃饭,挨斗的人吃的都是清水面条。当兵的小杨端着一碗面条塞给他,并呵斥道:“尚靳梁,这外间没地方坐了,你到灶台后面去吃!”人到廊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心怀恨意地到了灶台里面。可吃面条时,尚靳梁看到那面条底下有小半碗肉沫,他一下子明白了,含着泪吃掉了这碗面。在那时,竟有这样的好心人暗中同情自己,这种举动,一旦被发现,他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尚靳梁对这件事刻骨铭心,由衷难忘。

如今,对小杨的到来,尚靳梁有些激动,他吩咐妻子烧了几道家乡菜,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汾酒,与小杨对饮起来。杨正桂被尚主任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当天也就没好意思说自己的事。

又经几次拜访,当得知杨正桂现在负责采购煤炭时,尚靳梁表示:“三两万吨的电煤计划,我可以让计划处变通一下直接办,如需求量大,得由计经委班子集体研究才能确定。”

得到尚靳梁的这个承诺,杨正桂当然是要朝着需求量大的目标去努力了。他壮着胆怯生生地说:“当然多多益善,能给我一百万吨计划才好呢。”

尚靳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为人之道。在他的努力下,电煤计划的事很快便有了结果。他把省计经委集体研究的结论告诉杨正桂:“外省市的电煤计划是国家计经委以省市为单位统筹分配的,由国家统配煤矿提供煤源,不是我省管辖范畴。我们只负责省内地方煤矿的计划调配,若需我省从地方煤矿提供指标,则要在我省有煤矿才行。”

杨正桂听了尚靳梁的这番话,觉得尚靳梁是在搪塞自己,明摆着的,黄滨在这里没有煤矿,还有什么计划指标可言?他感到尚靳梁说的是空话,没有什么希望,摇摇头道:“让尚主任费心了,谢谢。”

尚靳梁见小杨对这件事好像没了信心,便进一步启发道:“办法是有的,你能让你们单位在我们省投资建设一个煤矿,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杨正桂将信将疑,愈加感觉到尚靳梁是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凭燃料公司的实力和现状,到外省建一个煤矿难如登天。回到采购组的破屋子里,他躺在板床上想了好半天,又不甘心就此作罢,便赶回黄滨,向燃料公司总经理汪其远进行了汇报。

汪其远听了杨正桂的汇报后,又向主管部门市物资局汇报。要在外省投资建矿,物资局的班子也确定不了。于是,市物资局便与市政府办公室约定了时间,专门向秦仰祯市长报告此事。

当物资局长贾旭光说要在外省投资建矿时,秦仰祯打断了他的汇报。他让秘书通知常务副市长姜朝栋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钱志秋一起来听取这个汇报,共同商量对策。

经过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一商讨,确定由常务副市长姜朝栋牵头组成一个考察团,带队前往外省进行考察。

一周的考察,收获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除了外省计经委的接待安排让考察团大开眼界之外,还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书。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条款是:外省计经委负责协调,给黄滨市提供一百万吨电煤计划指标。黄滨市负责在外省省会的郊县,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建设一个年产五十万吨的小型煤矿。由省城当地政府负责协调土地等建矿所需的一系列条件,待黄滨市方面建设煤矿的资金设备及筹建人员到位,完成矿井建设的前期工程后,外省计经委即分期落实一百万吨电煤计划的到位。

考察团带着这份协议书回来,市长秦仰祯也大为欣喜,他在市一招设宴亲自为考察团洗尘。专用宴会厅里,考察团的每一个成员脸上都荡漾着笑意,尽管在外省每天也面对这样的场面,但那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多少还得注意一些分寸。席间,常务副市长姜朝栋对着秦仰祯耳语了几句,大致是,外省计经委主任尚靳梁在协议之外,对黄滨方还附加了相关条件。

一百万吨电煤计划,那可涉及一笔巨大的资金流!按协议书中载明的,电煤计划价为每吨四十元,可电煤在黄滨的到港价为每吨一百六十元,这个账是谁都会算的。

落实和履行协议是黄滨市政府的头等大事,分管副市长钱志秋组织市计经委、市物资局及市燃料公司先拿出初步实施方案,拟由市燃料公司组织筹建班子,先期赴外省晋远县建矿,然后再实施下一步的计划。

方案送到常务副市长姜朝栋那里,他翻了下一小叠子的材料,稍稍抬起头,对分管副市长钱志秋和物资局长贾旭光问道:“燃料公司有在外省筹建煤矿的能力吗?这不需要专业的队伍?”

钱志秋望着贾旭光,贾旭光望着钱志秋,显然他们也非常清楚这个方案是难以实施的,他们的方案完全是冲着能拿下那一百万吨的电煤计划而应付的,心底根本就没有想在外省建什么矿。

姜朝栋沉思了片刻,说道:“不把矿建起来,电煤计划专项指标想拿到手,那是痴人说梦,你当人是傻子?”

“再去与计经委商量一下。” 钱志秋有点尴尬,他再次把目光投向贾旭光,示意他把方案重新调整一下,又若有所思地低语道:“我们黄滨的市煤炭工业公司倒是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他们在彭州开采着几个小型矿井,那是大型煤矿不愿开采的边角残煤。”

姜朝栋一听,眼睛里露出一丝光亮:“这倒是一个好的路子。”于是和钱志秋一拍即合,让市煤炭工业公司去外省筹建煤矿,由市燃料公司负责运作电煤计划。

修改了实施方案后,新的方案拿到市长办公会议上,得到了市长秦仰祯的充分肯定。

方案通过后,分管副市长钱志秋随即打电话,把远在彭州的市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陈茂生、经理林武亮召回黄滨,向他们传达了市长办公会议的精神,要求市煤炭工业公司迅速组织人马,赴外省省会的郊县筹建煤矿。

作为市直属单位的党委书记,陈茂生当场表态,坚决服从市政府的决策。经理林武亮也表示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只是他向钱志秋副市长说出了一个顾虑:“市里在外省筹建煤矿的决定,作为煤炭工业公司,我们应无条件地服从,可煤炭工业公司这几年大量投入了煤矿主体之外的多种经营产业,恐在建矿过程中会出现资金方面的缺口。”面对林武亮提出的这个问题,钱志秋没有当即表态,他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待我与姜副市长商量一下,再给你们答复。”

钱志秋第二天就把商量的结论反馈给陈茂生、林武亮:煤炭工业公司先期组织人马和资金开始筹建,市燃料公司在矿井正式筹建后,注入总投入百分之三十的投资。对于这个不疼不痒且资金到位又遥遥无期的决定,陈茂生和林武亮无可奈何,不认可也得照办,谁让自己是市属企业的,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决定。就这样,黄滨市人民政府的这项重大决定便正式开始实施。

其间,杨正桂被任命为黄滨市人民政府驻外省办事处副主任,享受的是政府副处级的待遇,主要就是负责协调处理电煤计划的落实与推进工作。这也是兑现了尚靳梁对黄滨市政府提出的附带意见。

杨正桂从一个燃料公司煤炭采购组组长,一跃成为黄滨市政府驻外省办事处副主任,这是他们煤炭采购组的一个飞跃,也是他杨正桂人生的一个质的飞跃,他打心底里感激尚靳梁的鼎力相助。眼下,虽然黄滨市政府对筹建煤矿已做了具体安排,下一步真正要从尚靳梁手中拿到电煤计划,还得有一番功夫要下。

前几次去尚靳梁家,杨正桂虽然也捎上精心准备的老家高档土特产,还托一个战友从荣宝斋搞了一幅陈大羽的真迹,送给尚靳梁,尚靳梁都笑纳了。杨正桂对尚靳梁的毫不见外,打心眼里觉得高兴与踏实,人家尚靳梁出了大力,帮了大忙,接受一点土特产和礼品还不是小意思?那是瞧得起自己。

接下来的工作得运作好,这让杨正桂有些发愁,办事处在起步阶段,经费是紧张的,虽然在市政府的干预下,物资局和燃料公司每年也拨了一点款,可那款子用于维持办事处日常的开销还差一大截。

眼下,杨正桂着实弄不出更多的钱来。他不由得动了其他脑筋,他盘算着,尚靳梁这个人是很重感情的,不如多在感情上进行投入,投入到位了,估计能取得尚靳梁对下一步工作的帮助。

几次出入尚靳梁家中,杨正桂发现尚靳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只是尚靳梁的妻子在照顾,也没有其他帮忙的人。杨正桂想到这里,不由得眼前一亮,要是找一个帮手,帮助尚靳梁妻子一起照顾尚靳梁老母亲,岂不是“暖心暖肺”?于是,杨正桂再次去尚靳梁家时,特意提出了要给尚夫人找一个帮手,一起照顾老太太。尚靳梁夫妇笑了笑,没有反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