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28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二十九章

六月的黄滨,已进入梅雨季节,往年这段时期都是阴雨连绵,今年却格外地晴热。根据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市属新闻媒体在宣传农村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城市和企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有待增强,为此,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在今年的第二季度,重点加强对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

作为《经济热线》的主持人,金曼琼也随着经济信息部的编辑记者们分赴企业和各县,开展一系列的采访活动,所有的同事基本形成了白天采访,晚上回到台里录制节目的规律;每天很晚才能回家,星期天也很少休息。金曼琼实在抽不出时间为姨侄女慧玲的工作分配问题操心。丈夫说,慧玲来过几次都没碰上面,说是分配的事学校里催着,若是确定不下来,只好服从统一分配。金曼琼已做好了说服动员慧玲回县城,或是到市区民营医院的准备。

按照采编计划,市区也有几家重点企业,是经济信息部这次需要采访和宣传的对象,都是由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推荐的。市建材局推荐了黄滨市水泥厂,这一采访任务由金曼琼和另外两名记者完成,金曼琼负责现场采访,一名记者负责撰稿,另一名是负责录音编辑的。

文字记者经过两天的座谈访问和挑灯夜战,最后敲定文字脚本。金曼琼将根据文字稿,在工厂的车间现场对三个人物进行实地录音采访,一位是车间的工人,也是厂里选定的先进工作者,一位是厂技术科科长,还有一位是厂长丁启胜。

在黄滨市水泥厂的接待室,当录音编辑将现场录音回放时,感觉录音效果不好,现场的机器轰鸣声太大,有时压过了三人的讲话声,丁启胜厂长也听了,也感到录音效果不好。为了凸显现场感,又不失丁厂长的面子,录音编辑打算保留车间工人和技术科长的录音,让丁启胜重新录一下,地点就在厂长室,厂长室里安静些,这样既有了工厂车间的现场感,也让厂长的讲话有清晰度。内容还是按文字记者的脚本,金曼琼依然向丁启胜采访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几年水泥厂在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二是根据水泥厂目前的状况,对企业发展有哪些思路;三是依照发展思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上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采录结束,录音编辑回放了一下采访录音,觉得不错,便收好设备去了接待室,金曼琼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刚来水泥厂时,金曼琼就留意过厂医务室,她想起了张容波曾说过水泥厂的医务室,也可作为慧玲分配的选择目标。尽管自己不感兴趣,既然有机会来这个厂了,顺便了解一下也无妨。

今天早上来时,她假借自己嗓子不舒服,到医务室去买几颗喉咙片的机会,特地进了医务室。这医务室单门独院,两排带着走廊和天花板的青砖青瓦平房,有主任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值班室,有门诊室、输液室、病房,还有药房、X光室,这规模与金曼琼在农场时看到过的分场医院差不多。与开药的医生聊了会儿,得知这医务室的人不算多,包括医务室主任在内,医生才三人,护士才两个人。厂里一千多号人,小病小痛、头疼脑热的都在这医务室解决——厂里职工除了生大病,一般是不到市区上大医院的。去大医院不方便,花钱也多。医生护士统共才五个人,忙不过来。

金曼琼现场考察后动了心。这里离市中心不到十公里,离广播电台才三四公里,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难怪张容波想到要让慧玲选择这里。这厂医务室比不上正规的医院是固然的,但进不了正规医院,要想在市区选择单位,这里的环境还说得过去。

她打听过了,这厂里进人的事,找丁厂长是关键。

刚采访了丁启胜,有了与丁启胜直接沟通的机会,金曼琼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她想试一下,便在厂长室留了下来。

决定找丁启胜之前,金曼琼就想过,这事不好说得过于直接,如直接与丁启胜说,我家姨侄女想进你们厂医务室,请丁厂长接收。人家丁厂长要是不答应,那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金曼琼想绕着弯子与丁启胜沟通此事。

“金记者啊,我这人世面见得少,看到话筒杵在嘴边心里就发慌。”丁启胜不知道这美女记者留下有什么事,便没话找话说。

“感觉挺好的,丁厂长说的都是实情,您领导有方,这水泥厂红红火火的,全市也找不出几家来。”金曼琼恭维道。

“哪里,哪里,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都是国家政策调控得好,是大气候把我们带动起来的,我个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

“丁厂长太谦虚了。”

“对我们市水泥厂今后的发展,我倒是做了一些思考,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不断增强,今后在基础设施和事关民生的建设方面,一定会有较大的突破,我们水泥厂不能守株待兔,所以,扩大生产规模,也是大势所趋。”

“是,是,是,您刚才在录音中也讲到,水泥厂要扩大规模,搞技术改造,需引进人才。”

“现在成熟的人才没法招引,只能在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挑选,今年我们就在相关院校选了一批毕业生,充实我们的队伍,黄滨工专有两名学硅酸盐专业的,也意向到我们厂,这种专业正好与我们水泥厂的技术是对口的,说实话,我们厂目前还没有这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现有的技术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这次来的两个毕业生,有一个还是学校优秀生呢。”

金曼琼不失时机地说道:“像这样的专业人才来水泥厂工作,厂里有什么优惠政策吗?”

“目前还没有,现在的毕业分配是双向选择的,毕业生愿意来,我们愿意接收,人事主管部门就直接开分配调令了。”

“那要是这样的专业人才中途变卦不来了呢?”

“这个……”丁启胜先是一愣,接着又说,“目前我们还没遇到过。”

金曼琼抓住这个话题说道:“据我所知,你们厂在黄滨工专意向选入的就有一个不想来,估计要随女朋友回县城工作。”

“是小袁,还是小张,这两个小伙子的学校鉴定意见,人事科给我看过,那个小袁可是优秀毕业生。”

“是的,他想随女朋友回县城另寻单位,这女孩子就是我的姨侄女。”金曼琼把话说得模棱两可,发挥得比正规采访时还要到位。

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信息,丁启胜显得有些没了章程,他又不想让快要煮熟的鸭子飞掉,便对金曼琼说:“既然是金记者的亲戚,就请金记者帮我们做做工作。”

金曼琼不紧不慢地说:“哈哈,我可做不了这些晚辈的工作。”

“看不出来,金记者还不到三十,都当上长辈了?”

“姐姐家的,姐姐在家最大,我在家最小,姐姐的大儿子比我年龄还大呢。”金曼琼故意扯开话题。

丁启胜在记者面前,显现出求才心切的姿态:“对于这样的专业人才,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弄到手,金记者也请你无论如何帮帮我们的忙。”

对丁启胜如此恳切的态度,金曼琼心里有了底,表面上挺为难地说:“那我只能回去做做工作,做好做不好我心中没底,若是做不好,丁厂长也不要怨我。”

原本是自己求人的事,现在倒过来,变成人求自己了。

过了三天,这天没有什么采访任务,金曼琼录好了当天的节目,向主任请了假,骑着自己心爱的二六凤凰轻型自行车,来到了市水泥厂,直接进了厂长室。丁启胜连忙起身迎接,面带微笑,恭恭敬敬地请金曼琼坐下。金曼琼直接切入主题:“台里很忙,我请了半小时假,把丁厂长布置的任务当面报告一下。”

“请你帮忙的,应该是我们主动去找你的,正想与人事科的科长一起去广播电台呢,你都先我们一步了。”

“工作我做了,两个人从中学开始就谈恋爱了,毕业后他们不想分在两地,要么一起回县城,要么一起留在市区。”

“你的姨侄女学的什么专业?”

“黄滨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是分配回县医院的。看丁厂长能不能动用您的关系,将她留在市区的医院?”

丁启胜思考了片刻,说道:“这样吧,要是不嫌弃的话,金记者你可以动员姨侄女到我们水泥厂,医务室进一个人,我这厂长还是能办到的。”丁启胜掂量着自己,要安排一个人进市区医院是力不从心的,分配进自己的厂里,还是手到擒来的事。

“姨侄女倒是说让我这小姨给他们做主,可我做下的主也不能太亏他们,我只能暂时这么答应您丁厂长,工作我还得继续做。”金曼琼还是显出不爽快的样子。

可丁启胜就不是那么犹豫了,他即刻让人叫来了厂人事科科长,要求人事科长立即起草一份报告,请求将黄滨卫校的邓慧玲分配进市水泥厂,并与建材局和市人事局联系,强调说这是水泥厂引入并留住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就这么,邓慧玲是凭着市水泥厂要留住优秀毕业生的条件,被人事部门分配进了市水泥厂。难怪厂人事科的中年妇女把邓慧玲与袁晓龙看成是一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