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9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三十五章

在尚家湾煤矿筹建过程中,它的上级单位黄滨市煤炭工业公司也进行了改制,企业的名称由“黄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变成了“黄滨矿业集团公司”,林武亮出任集团的首任董事长。

有福几乎经历了尚家湾煤矿三年筹建的全过程,如今终于开始了试生产,却遇着了资金短缺。负责筹建煤矿的责任主体黄滨矿业集团公司,也试图让市物资局的投资到位,发函派人催要过,林武亮在任市煤炭工业公司经理时亲自找过市物资局,后来任矿业集团董事长也几次登门造访,物资局局长贾旭光一脸无奈,两手直摆:“当初市长让我们物资局投资,我们物资局毕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加上有获得一百万吨电煤计划的预期,这才服从决定,明确燃料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后来情况变了,你老林也不是不知道这个前因后果的,当是谁获利谁承担投资的责任,我们物资局做不起这个冤大头。”

林武亮也不是糊涂人,他当然知道在外省投资筹建煤矿是谁获了利,可他没有直接找海达集团的杨正桂。当初是市政府拍的板,林武亮只好推开了分管副市长钱志秋办公室的门,钱副市长拍拍林武亮的肩膀,微微一笑,说道:“老林啊,你们长期在外地办企业,都有点发傻了,不能再死脑筋了,谁投资不都一样,你矿业集团是市政府的,海达集团也是市政府的,都是市政府的,都是国有资产,就你们独家投资算啦,让海达集团掺和进去反倒是麻烦。”

林武亮碰了一鼻子灰,他拿海达集团没辙,拿市长更没办法,只好再跑银行求行长,贷了一部分款,又在系统内发动职工集资一部分,总算把这煤矿勉强建了起来。

有福和爱红虽然没在煤矿干满五年,但都享受了“农转非”的政策,连同他们的儿子守彤也一起转成了黄滨市的城镇定量户口。这是黄滨市对本市在外地煤矿职工的特殊倾斜政策,因为是最后一批,所以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一家人都变成了城镇户口,对于这个生长在偏远农村的夏村人而言,不得不算是一件特大的喜事。

在那之前的夏村人,想要成为城里人,一是参军,还要在部队干得出色才有这个希望,二是考上大学或专科,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像袁晓龙那样的,夏村也只有一个。维良和巧凤因儿子一家人都转为城市户口高兴不已,他们不得不庆幸当初让儿子、儿媳离开夏村去外省的做法是正确的。

煤矿的筹建告一段落,正式生产了,意味着煤矿的一切秩序都得步入正轨。不同于筹建阶段,那时头绪多,工作要兼职做。矿上成立了保卫科,夏有福成了专职保卫干事,有福的妻子杨爱红,经过培训,在矿井主井口处的矿灯房工作。两口子虽然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工作房,也总算安居乐业了。

虽然是由黄滨矿业集团公司全额投资建设了尚家湾煤矿,但因资源是地方的,当初在合作协议中就写明,尚家湾乡政府在矿井建成后,每年按矿井利润的百分之十获得分成。这并不奇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家生的地方好,有地下煤炭资源,吃资源的饭理所当然。奇怪的是,尚家湾乡政府只是派了几个人,成立了一个来贵公司,负责对尚家湾煤矿的关系协调及其利润分成收入的管理,来贵公司的法人代表叫尚来贵。

尚家湾煤矿筹建时,有福见尚来贵偶尔也来过矿上。似乎彬彬有礼的,路过大门口,总是下了自行车与有福道个好,打个招呼什么的。现在矿井建成了,尚来贵再来矿上时,在大门口倒是还下车,可说出的话满带着火药味。

那次爱红正好路过矿区大门口,见这骑车人正与自己的丈夫说着什么,她一眼就认出了这人,在尚老太办葬礼时见过,爱红清楚地记得,这人还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

尚来贵走后,爱红问有福:“这个人到矿上来干什么的?”

“哦,是来贵公司的,乡里安排专门负责管理和协调我们矿上事的。”有福随口说道。

“这人好像是尚主任的侄儿,亲侄儿。”

“你怎么知道的?”

“我在尚主任家见过,给尚老太送葬时,他走在最前面,连尚主任都没走在最前面,他应该是尚老太的长房长孙。”爱红判断这尚来贵是尚靳梁的亲侄子没有错,父在子不立,尚靳梁的哥哥不在了,当然是哥哥的儿子上前,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尚靳梁的官当得再大,也是要守这个家规的。

有福没有把妻子的话当一回事,因为他感到这尚来贵越来越“鬼”了。当初筹建尚家湾煤矿时,尚来贵一团和气,经常与有福讲,黄滨市投资建设尚家湾煤矿,是给尚家湾的老百姓造福来的,能给村民安排在矿上就业,能提高收入,等等,道出一大堆的好处。矿井建成了,矿里招的工人也多数是尚家湾的地方村民,连矿上的煤炭运输都是地方上的运输队承担,现在矿里产生效益了,每年要给来贵公司百分之十的利润分成,这尚来贵反而不知足了,说出的话也全变了,来一回让有福生一回气。

上次来时,尚来贵朝有福说:“你们南方人就不该到尚家湾来开矿。”这次来又说,“南方的个体老板都来我们这儿开矿了,人家开的是大矿,你们还国营单位呢,赖在这儿开这个小矿,是不会长久的。”

起初,有福觉得,尚来贵不该与自己这个保卫干事过不去,他真的不明白,尚来贵讲这些不中听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有福越听越不是滋味。难道尚来贵在制造舆论?可他造这些舆论,有什么目的,意义何在?夏有福也从没朝深处想过。

接下来,在尚家湾煤矿发生了一系列的事。

在尚家湾煤矿的劳保用品仓库。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在对仓库劳保用品进行检查,两名检查员把劳保仓库里的手套、口罩、毛巾、肥皂、矿用靴子……货架上的、库房里的,凡有的劳保用品一件一件地查,从购买计划到进货渠道,从生产厂家到产品型号。他们没有查出这仓库里的劳保用品,有违规和质量问题。检查组带队的胡组长眼珠子一转,让仓库保管员找来剪刀,亲手剪开矿用棉袄,扯开棉袄里面的棉花,这下可看出了名堂:“这棉袄里的棉花不是新的,是翻新的,不合格。”随即命令他的随从,将这劳保用品仓库封了。分管物资供应的副矿长再三请求道:“这矿用棉袄的生产厂家就在县里,请检查组到厂家那儿把情况搞清楚。”可这胡组长怎么也听不进解释和请求,仓库还是被贴上了封条。

那天上午十点左右,炊事员穿着整齐的厨服,戴着厨帽和口罩,在矿里的职工食堂里忙碌着,他们正为下井的矿工烹制班中餐。此时,一拨身着卫生监督制服的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估计是查食堂卫生的。这拨人看了食堂墙上的各项制度、卫生要求和标识,样样齐全,又看了看餐厅和灶房的卫生,没有说什么,又到案板边,翻了翻案板上的猪肉,见那猪肉皮上的戳子盖的一个也不少,又看了看豆腐,也有生产厂家的标志……

一个矮胖子,估计是这一拨人的领导,端起案板旁的不锈钢盆,指着盆子里的豆芽菜,问炊事员:“这豆芽菜是从哪里买的?”

炊事员答:“是司务长买的。”

矮胖子道:“把司务长找来。”

司务长来到食堂,客气地打招呼:“领导好,欢迎对我们矿食堂的工作进行指导。”

矮胖子毫不理会:“你是司务长?”

“是的。”

“菜是你买的?”

“是的。”

“这豆芽菜在哪里买的?”

“在尚家湾的集市上。”

“这豆芽菜是哪个厂生产的?”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天天在那儿买。”

“你一个买菜的,连菜是哪家产的都不清楚,怎能保证食品的安全。”矮胖子厉声道,“把这食堂给封了!”

分管职工生活的工会主席连忙赶来,一边打招呼一边向矮胖子求情:“请领导高抬贵手,能否暂时不封职工食堂,容我们整改,我们的矿工还要吃饭呢。”

矮胖子头一扭:“不行!”随手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大铁锁,即刻锁住了职工食堂的大门,又封上了盖有“卫生监督所”大印的封条,然后,一脸凶光地朝着工会主席说:“矿工没饭吃,矿就不要开。”说着,便带着那拨人扬长而去。

矿上出现了这些情况,引起了矿长的重视,矿长安排了负责外部协调的分管副矿长与尚来贵进行沟通,尚来贵的答复是:“都是县里的执法部门,乡里管不了。”

接踵而来的事更让有福觉得不可思议。

一星期后,一天上午,有一行三人到了尚家湾矿的门口,有福拦住了来人,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县气象局的。”

对于近期来矿的人员,有福不再像过去那样登记一下就放行。上两回,放了县质监局和县卫生监督所的人进门,给矿上带来的麻烦,至今还没解决掉,矿里对保卫科也有要求,凡来人进入矿区大门的要问清情况,一旦有检查,及时汇报领导。领导提前到场陪同,相关问题能当场解释,尽量避免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作为保卫干事,夏有福服从命令,当然要一丝不苟地询问。

“没什么事,进去看看避雷针。”气象局的人把话说得轻描淡写。

有福心想避雷针有什么好看的,刚建成的矿,避雷针都是崭新的。他让来人在来客登记簿上登记了一下,便放三人进了矿的大门。

哪知这三人一进大门就直奔矿供电站,一阵指指点点后,又去了矿办公楼,从楼梯间爬上了办公楼的楼顶,最后给矿办公室送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尚家湾煤矿供电站以及办公楼顶所使用的避雷针,不是县气象局所指定的厂商生产,不合格。立即封停供电站。”

又是找碴儿的。虽然矿上没有批评保卫科,也没有追究夏有福的责任,可夏有福的失职感,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