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了,爱红刚到尚家湾煤矿报到,还没落实好岗位。有福也来这里整整三年,正好有了探亲假,他们一商量,今年回老家过年。
腊月二十三,有福和爱红搭乘的长途夜班客车驶进了黄滨市汽车站——没有直开县城的车,他们只能先到黄滨,再转乘去县城的汽车才可到家。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来黄滨市了,上次来时是三年前,那时正桂哥准备带他们去外省。
开往老家临石县的班车,得等两个多小时,有福麻利地将行李放到了车站寄存处,他打算与爱红重温一下黄滨的街景。出了汽车站就是人民路,朝左望去,物资局招待所的对面,一座崭新的大楼高高耸立着。三年前经过这里时,有福和爱红没见过这座大楼。已是隆冬,大街上虽然飘着阵阵寒气,可临近正午的阳光下,“海达大酒店”五个镀金大字熠熠生辉。
在这个方兴未艾的城市里,有这样一座高楼,无异于鹤立鸡群。有福和爱红尚不知道,这座十九层的三星级酒店,正是他们的堂哥杨正桂的杰作。那是因为杨正桂拿下那一百万吨电煤计划,有了钱,才规划建设起来的。
在尚靳梁的点拨下,又有分管副市长钱志秋的帮助,杨正桂在黄滨成立了海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时,尚靳梁亲赴黄滨,参加海达集团的公司成立典礼。
成立典礼在市物资局大会堂举行,黄滨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以及黄滨市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等列席。仪式由常务副市长主持,黄滨市委书记将“海达集团有限公司”标牌授给了海达集团董事长杨正桂,之后,黄滨市市长秦仰祯和尚靳梁分别致辞。
尚靳梁的致辞热情洋溢,他高度赞赏黄滨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充分肯定了杨正桂的敬业精神,他吊高嗓门特别强调:“海达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相信海达集团一定能够在经济的大潮中茁壮成长,由小舢板变成大海轮,扬帆远航。”
他的致辞,博得了成立典礼上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台上尚靳梁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微微的笑意在脸颊上久久不能褪去。可杨正桂却注意到,台下的市物资局长贾旭光、市燃料公司经理汪其远,他们在鼓掌时抬手有点迟疑,鼓着掌的两只手显得无力,似乎他们的鼓掌带着一些牵强。
成立后的海达集团有限公司,是市政府的直属单位,杨正桂不但是海达集团的董事长,还兼任总经理。这也意味着杨正桂与市物资局和市燃料公司完全脱钩,贾旭光和汪其远两个人虽然表面上没说过什么,可下意识的动作,却流露出他们为人作嫁衣,忙到最后一场空的失落心态。
这不是杨正桂的过河拆桥,这是杨正桂被推向了新的浪潮。管不了那么多,杨正桂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
直到海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尚靳梁才启动一百万吨电煤计划的调拨程序,此时的煤炭经营已全面放开,步入市场化运作。然而从外省调出的煤,仍是按每吨四十元的计划价成交,尚靳梁没有违背双方的协议,他指导着他的属下坚决按协议履行着承诺。
调运煤炭的工作持续了大半年,第一批二十万吨煤炭,直接发给新建成的黄滨发电厂,到港价为一百六十元,比同品质、同发热量的煤还便宜五元一吨。随着时间的后延,待发好最后一批煤,煤价已涨到了每吨一百八十元。当然那是发运到江南的一家发电厂,每吨运输费用略高几块钱。黄滨发电厂一下子也吃不了那么多煤,加上银行限贷,资金周转不开,杨正桂才让手下的人将这煤卖到江南去的。
刚起步的海达集团,第一桶金就四千多万,利润可观。杨正桂也想到了,市煤炭工业公司在外省建成了尚家湾煤矿,是海达集团获得四千多万真金白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况且自己还安排妹婿进了这个矿里工作。本应由市燃料公司投入百分之三十的资金,理应由海达集团接手承担。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做人的根本,搞企业更应坚守诚信。
可眼下,杨正桂当务之急是要将这些年的奋斗成果回馈给黄滨,展示给家乡父老。若是兑现承诺,补上市煤炭工业公司百分之三十的投资,得花掉至少一千八百万。那样一来,等同于这原本亮眼的成绩单黄滨的干部群众谁都看不到,自己的计划也得落空。
杨正桂顾不了那么多,宁可背着骂名,也要露脸,去实现他衣锦还乡的计划。
在市政府的协调之下,海达集团在市人民路上建设的高楼拔地而起,这在黄滨是破天荒的,也是史无前例的,完完全全地成了黄滨市的形象标志。不管省内的还是省外的,只要是来过黄滨,没有不知道这个三星级的海达大酒店的。随着海达大酒店声名鹊起,杨正桂的名字也不胫而走。前来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各家媒体的采访也纷至沓来。
盛名之下,杨正桂没有停留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他从省城的相关机构聘请了一批专家,规划着海达集团的未来,他不想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尚靳梁对他的厚望,他要把海达集团这个小舢板打造成大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