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鸿凌的头像

周鸿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12
分享
《抬头看彩虹》连载

第一十九章

市政府发布决策之后,陈茂生、林武亮组织召开了动员会,从煤炭工业公司下属的各矿抽调人员——是以工程技术骨干为主的筹建队伍,成立了尚家湾煤矿筹建处。班子配齐后,带着相关设备和资料,开赴外省,在距离省城一百公里外的山脚下安营扎寨。

半个月后,杨正桂将有福送去尚家湾煤矿筹建处时,市煤炭工业公司经理林武亮也正好在现场,他是来部署筹建处工作的。那天当地下雨,杨正桂还特地向朋友借了一辆轿车,车在山路上转了好几圈才到筹建现场。筹建人员在周边村民家临时租住的房屋,那儿既当办公室也是宿舍,还兼做食堂。杨正桂把有福送到筹建处,是让他来为筹建处烧饭。有福对煤矿事务一窍不通,筹建处又刚起步,此前杨正桂与林武亮做过电话沟通,谈到他时就只剩一个烧饭的炊事员岗位。也只好先这么安排,以后再说。为了让有福心理上好受一点,就说是来当司务长的,也就是负责后勤。买菜、买柴米油盐、烧火做饭……就他一个人。

杨正桂安顿了有福,想到煤矿选址现场去看一下。林武亮劝他不要去,矿址刚选定,什么设施也没有,周边也没有道路。杨正桂执意要去,此时的他满心想的是那一百万吨电煤计划如何尽快搞到手。他巴不得一夜间就能把矿建成,只是嘴上不好说出来。林武亮怎么劝也阻止不了,只好陪着杨正桂。

黑色轿车在泥泞的山道上直打滑,驾驶员开得也十分小心,可在半道上,车轱辘还是陷进了泥坑。乘车的林武亮、杨正桂和一起去的两名建矿技术人员下车推了大半个小时也无济于事。面对这位在外省能唤动风雨、黄滨市领导们眼中的能人,林武亮只好脱下身上穿的黄大衣,垫在车轱辘下再推,车这才得以前行。

一年半以后,由黄滨市煤炭工业公司负责筹建的尚家湾煤矿井筒工程全部完成,地面设施包括生活用房也紧锣密鼓地建设着,矿井外的道路和矿井用电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杨正桂拿着主井井筒和副井井筒验收报告,在尚靳梁的里外撮合下,正式提出调拨给黄滨市的一百万吨电煤计划,获得了分管计划经济的常务副省长的批准。其实请求批准只是履行一个程序,真正操作的还是计经委。

电煤计划获得批准后,尚靳梁又想出了一招。他再次给黄滨市政府增设了一个附加条件:该电煤计划只能由黄滨市政府驻外省办事处运作,其他单位若是干预,外省计经委有权冻结该计划。他让计划处起草了一份补充协议,以公函形式发给了黄滨市政府。

尚靳梁在官场、在经济领域都是一把老手,他何尝不知,杨正桂虽然已是黄滨市政府驻外省办事处的副主任,但也只是这一百万吨电煤计划的经办人。电煤计划要是直接落入黄滨市的其他任何一个部门手中,杨正桂是什么利益都得不到的。

尚靳梁心里比谁都明白,剔去曾经杨正桂对自己的恩情不说,就这几年,杨正桂对自己和家人的帮助,是明摆着的。人心都是肉长的。

随着这么多名和利的到来,杨正桂不得不心有所悟,他彻底厘清了什么是出路——敢于走出去就有路,敢于大胆地走出去才会有大出路。要是继续守在县城,他可能还是一个办事员。若只凭那五十块钱和一只钟山表,来省城再怎么拼命,每月也只能拿到几十元的固定工资和一些补贴,那仅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要不是大胆地叩开尚靳梁家的门,又怎能拿到这一百万吨电煤计划,又怎会成为正儿八经的副处级干部……杨正桂想了太多太多。

名利双收的杨正桂对人生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他不得不对未来进行更大的谋划。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