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2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五十六章

“我理解您的心情,赵叔叔。”王微安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事情已经过去了,悦馨毫发无损,我觉得您也不要太放在心上了。”

“微安,怎么能不放在心上呢?”赵赫面色惨淡、忧心忡忡地说,“我的女儿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啊!她竟然自杀……为了一个男生,她竟然自杀。她也不想想我们当父母的心情。”

王微安没有接话,她用温和的目光望着赵赫。

“你杨阿姨知道这件事情后哭了好几天。”赵赫又说,“她为女儿的行为感到羞耻。”

听到“羞耻”这个词,王微安的心颤动了一下,随后她缓缓地说道:

“赵叔叔,您了解悦馨吗?”

赵赫被问住了,他寂然无声,只是直愣愣地望着王微安。赵赫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反应呢?原因有二:其一,王微安的这个问题令赵赫感到吃惊,因为这是生平第一次有人一本正经地问他了解自己的女儿吗;其二,当需要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赵赫惊骇地发现他——作为一位自认为十分称职的父亲——竟然不能肯定地回答他是了解女儿的。这两个原因,让赵赫噤若寒蝉。

在这之前,赵赫在社会上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他十分满意。用“志得意满”这个成语来形容赵赫这一时期的感受并不为过。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孩子优秀,在外人眼里,这是赵赫最得意的因素,赵赫也欣然接受。谁家的锅底都有点儿黑,但没必要向外人展示,因此,赵赫虽然无比清楚自家的锅底都有哪些黑渍,但他在外人眼里一贯表现得就仿佛自家用的是金锅,而不是铁锅。所以,赵赫的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可想而知有多么纯粹。

作为一位丈夫,赵赫给自己的妻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作为一位检察官,他颇得上司器重,颇受下属敬仰;作为一位父亲,所能给予孩子的一切,他都分毫不差地给予自己的女儿了,甚至于别人没有的,他的女儿也应有尽有。再加上别人的称赞与眼羡,赵赫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个无所不能的父亲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呢?再说了,女儿是自己的创造物,是自己的再现,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是再了解不过的了。因此,以前从来没有人问过赵赫王微安劈头盖脸所问的这个问题,而赵赫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女儿,赵赫认为他了解自己的女儿就像了解自己一样,可是,赵赫做梦都没想到,他的女儿生在这样一个既有尊荣,又有财富的家庭,可谓是无所不有,竟然因为一个男生选择轻生——轻生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行为啊——赵赫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当王微安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赵赫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对于女儿那广阔的内心世界,他可谓是一无所知。

但王微安是谁呀,王微安可不是一般的姑娘,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她看到了光明;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光明的,她看到了黑暗,这就是王微安。接下来的谈话,王微安让赵赫这个之前志得意满、茫然地迷失在物质世界、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深刻地意识到认知与学识的重要性,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据我了解,据我所观察到的,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王微安像弹奏琵琶一样,用柔和的嗓音温文尔雅、慢条斯理地说,“我发现大多数父母都不了解自己的子女。不知道他的孩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父母的爱大多很自私,也很无知。赵叔叔,在我看来父母的爱不是无私,而是自私。当父母的向来习惯于自私地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把这称其为最无私的爱。当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还是想和您说一说。您说杨阿姨得知悦馨自杀的行为后为她感到羞耻。从您见到我到现在,我听到您深深地叹过两次气。我知道‘唉’这个语气词表达了您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是,赵叔叔,在我看来,当悦馨自杀这一事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后,悦馨现在安然无恙,这是最值得庆幸的结果。您不应该叹气,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而杨阿姨也没理由觉得羞耻,她应该感到劫后余生的喜悦才对。”

从赵赫见到王微安以后的各种表现,从赵赫对王微安描述他的妻子对于女儿自杀这件事情的反应中,王微安非常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沉痛的事实:当女儿自杀这件事没有导致最坏的结果后,这对父母从来没有认真地思索一下女儿为什么会因为情感关系而选择自杀,是什么最本质的原因促成了女儿这一愚蠢的行为,不,他们没有考虑这些,他们所欠缺的智慧也不会让他们考虑这些,他们所占有的虚荣唯一让他们考虑到的是他们自己的脸面,他们以后该如何见人。这就是那种羞耻感背后的深层原因。

王微安分析得对吗?且看赵赫的反应。

“可是,微安,自杀是会让人瞧不起的。”赵赫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说。

王微安的嘴角微微地动了动,看来她的分析是对的。这该死的脸面,这该死的虚荣心有时多么一文不值,可是很多人看不明白这一点。有些人一生都被所谓的脸面与虚荣心奴役着,过着一种可悲的、却自认为有颜面的生活。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国纲领,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继承了林肯的这一纲领,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先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人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和平世界。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在这个理想的和平世界里,却心甘情愿地再一次把自己变成了奴隶,变成了房奴、车奴、工作奴、婚奴、孩儿奴、信息奴、利益奴、面子奴,人始终在过着一种被奴役的生活,只不过被奴役的方式不同。在奴隶时代,是被动接受被奴役;在和平时代,是主动选择被奴役。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如何才能不被奴役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我们不妨试着回答一下:也许,做一个局外人就不会被奴役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减少了被奴役的可能性。无须怀疑,只要身在局内,你就永远被奴役着。

王微安就是这样的一个局外人,就目前来说,她是家庭关系的局外人,是应试教育的局外人,是情感关系的局外人,是财富的局外人,当然更是权利的局外人。王微安一无所有,一名不文。她拥有的只是心理的自由、身份的自由,至于前途,可以说是自由的,也可以说是渺茫的。所以,王微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并且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关于赵悦馨的一切。

紧接着,王微安又问了赵赫这样一个问题:

“赵叔叔,您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赵赫再一次被问住了。“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庞大的主题,也是一个深邃的主题,需要深思。但赵赫从来没有深思的习惯,他只有不停地向上爬的习惯,只有不停地聚敛钱财的习惯,只有为了维护人际关系、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习惯。因此,对于这第二问,赵赫只能目瞪口呆地望着王微安,没有作声。

王微安微微一笑,轻声漫语地说道:

“一个人所过的每一天,一天加一天组成了这条生命的长河。人世间的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生命的每一天。用每一天编织自己命运的丝线。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真的是太好了,无所不有,应有尽有。赵叔叔,您也知道,悦馨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是您为她创造的,而我恰巧也是有所目睹的。在这种生活中,让悦馨这样一个衣食无忧、过着优越的现代高科技生活的姑娘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是贪图享受的动物,人们常说玩物丧志,其实习惯享受、安于享受也是会丧志的。一个从不思考生命的意义,而过着一种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贪图享受、满足于现状的姑娘是经不起精神的打击的(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被驯养的家养狼狗没有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一样),任何精神的打击都会让她失去活着的意义。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人们动不动就选择自杀,自杀的本质不是人厌倦了生命,而是人找不到活着的必要性。一个活着的人找不到活着的立足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那么这个人不仅会厌弃自我,也会厌弃这个世界,因此他就会主动抛弃自己的生命,构成自杀这一犯罪的动机。

悦馨遭遇情感挫折之所以会走自杀这一极端的行为,说白了是她从来没有构建过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人生的理想与追求是什么?’悦馨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她一直幸运地、也是茫然地过着一种浮华的物质生活,这种生活腐蚀了她的精神,消磨了她的意志,使她受不得一点精神的挫败与打击,才会导致现在这一现状。但万幸的是,死神放过了她,她还好好地活着。

赵叔叔,您知道吗?我之所以和您说这些是想告诉您,自杀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自杀也不是弱者的体现,对自杀者而言,他只是一个心田长久地缺乏健康的情感灌溉、而精神又一片荒芜的人。他从来没有被真正地理解过,也从来没有被真正地了解过。他是一个渴望被理解、渴望被了解,渴望被这个世界所接受,又渴望能以一种理想的角色融入这个世界,过一种令自己感到心满意足、轻松自在的生活,可他从未实现过,并且在他决定自杀的那一刹那,他认为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在那一刻,他的灵魂迷失了。而这就是悦馨割腕的那一刹那精神绝望的体现。”

可以这样说,赵赫完全迷失在了王微安的这番言论里了,他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作为法权机构里的一位中心人物,刑法的每一条律令赵赫都烂熟于心,一个人如果犯了案子,赵赫立马就会知道根据刑法的哪几条,这个人该受到什么处罚。但是,对于人的精神世界,这浩瀚无垠、深不可测的精神世界,赵赫从来没有过分地关注过,哪怕是他女儿的精神世界。赵赫从来不曾想过,他那天使一般的女儿,他那美貌如五月的玫瑰一般的女儿,精神世界竟然如此脆弱不堪,当他殚精竭虑地为女儿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物质的天堂时,他从未想过一个男生竟然那么轻易地摧毁了他女儿的精神的大厦,导致他差一点儿失去了女儿。如果真的失去了女儿,那座金碧辉煌的物质的天堂又有什么用呢!也就是这一刻,赵赫第一次认识到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注重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悦馨,她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了吗?”随后,赵赫用无比关切的语气问道。

“完全稳定下来了。早就稳定下来了。”王微安肯定地回答,“赵叔叔,您一定要放心。而且悦馨很快就要出国留学了。到哈佛大学。一切费用都由学校承担。不是清华大学承担,而是哈佛大学承担。”

赵赫的那双灰蒙蒙的小眼睛透过那对近视眼镜的镜片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是真的吗?”

“真的,千真万确。”王微安说,“悦馨的论文写得非常出色,这是一篇观点新颖、独占鳌头的论文,为她争取到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

这是赵赫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听到这个消息,赵赫的心情该怎么形容呢?也许用因祸得福最为准确。为什么叫因祸得福呢?来清华大学见王微安之前,因为女儿的事件,这位检察官可谓是丢尽了脸面,当初赵悦馨刚考上清华大学那会儿,赵赫是怀着怎样一种洋洋得意的心情告诉他社交圈中的那些领导、下属与亲朋好友的,如今女儿自杀未遂的事件发生后,他就是怀着怎样一种垂头丧气的心情面对他们的侧目而视的。赵赫的心情可想而知。赵赫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有脸面的人,更是需要脸面的人。像赵赫这种人宁愿失掉一座价值连城的房子,也不愿失掉一点儿脸面。可是他那不争气的女儿偏偏让他颜面扫地。赵赫对王微安说自己的妻子因为女儿的行为感到羞耻,其实,赵赫自己感到羞耻的程度远比他的妻子更甚。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习惯于追逐社会地位的人,他的任何情感都要让位于他保持与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那种情感。刘邦被项羽打败仓皇潜逃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脚踢下车了么;刘备战败溃逃的时候,不是也把自己的家属丢下了么。所以,王微安说的这个消息立马让赵赫挺直了脊背。

“悦馨什么时候走?”赵赫又问。

“下个月月初,三号。”王微安回答。

“快了,”赵赫缓缓地吁了一口气,说道,“只剩下半个多月的时间了。”

为了进一步安慰一下这位心灵受伤的父亲,于是王微安又轻声说道:

“自杀只是当时的一种盲目的行为,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赵叔叔,您又何尝不知道,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谁曾没迷茫过呢。为爱殉情不羞耻,爱得深,爱得切,说明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如果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被这个社会所诟病,被她的父母所不齿,那么情与义有何存在的必要呢?当所有人都活得薄情寡义,自然不会再发生为爱殉情的事件,可是,赵叔叔,您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赵赫没有作声。

“既然您与杨阿姨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悦馨也安然无恙,那么就让它过去吧。不必再提了。”王微安又说,“您为悦馨担心、忧虑,我都理解,悦馨也理解您的一番苦心。但是,赵叔叔,悦馨的人生之路毕竟是她一个人在走,您要相信自己的女儿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您得学会放手,您也得学会成全。如果您实在是放不开手,那您就看看我,我无依无靠,不依然活得好好的。”

“微安。”赵赫用异常复杂的心情只说了这两个字。

王微安平静地看着赵赫。

“我想见一见那个男孩子。”赵赫又说。

“没必要。”王微安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您为了悦馨好,就没必要这样做。”

赵赫虽然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没有问为什么。

“您要去看看悦馨吗?”王微安问道。

赵赫想了想,回答:

“不了,悦馨给家里打过电话,知道她心绪稳定,我也就放心了。微安,不要把我来找过你的事情告诉悦馨,好吗?”

“我懂,赵叔叔。”王微安回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