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2/25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十七章

如今那个曾经的小人儿已经长大成人,就要组建自己的家庭了,艾尔莎是又悲又喜,心情五味杂陈。

厨房里,好几个仆人在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餐,那些午餐的食材都是最上等、最新鲜的。一知道有这样一次拜访,管家早在两天前就开始购买这些食材了。活鱼是刚从海上打捞上来了,活虾是跳跃得最欢乐的,那道红酒炖牛肉所用的牛肉昨天下午还是一头哞哞地叫唤的小肥牛身上最肥硕的一块肉呢,那道饭后甜品是米其林餐厅的一级甜品师倾注了浓郁的情感而亲自做成的,单单看上去就忍不住要流口水了。橱台上所有的银质厨具都发着熠熠生辉的光芒。做配菜的女仆满面春风,那张和善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欢乐;炖肉的男仆激情勃发,用粗壮的手臂挥舞着大勺,那种稳操胜券的架势就像一位将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一般,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炖肉浓郁的香味立马四溢开来,一闻到这股味儿,即便是刚刚吃饱饭的人都希望能有幸品尝上几口呢。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财富的占有者对生活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掌控。

客厅里,容光焕发的玛格丽特紧挨着一脸严肃的李白甫坐在沙发上,而她的父亲约翰则坐在另一边。约翰从玛格丽特看李白甫的眼神里看出女儿深深地迷恋着这个中国人。在生意上,约翰和中国人频有往来,他很欣赏中国人的聪慧与胆识。在约翰的眼里,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中国人有着富有创造性和远见卓识的智慧。所以,在个人情感上,约翰一点也不讨厌李白甫。此刻,他打量着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决心好好地考验他一下。

你在哪一年来维也纳大学求学?约翰首先打破了沉默。

李白甫礼貌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约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紧接着问:

你的父母是干什么的?你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吗?

李白甫再一次礼貌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人一旦有了成婚的可能,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家谱搬出来摆在桌面上供别人一阅。因为世俗与惯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出生决定了一个人的个性、品行、道德感与前途。但非常不凑巧的是,与玛格丽特的家世比较起来,李白甫的出生相当平凡。李白甫的父母亲是非常普通的小老百姓。他们都是浙江人。父亲李勇靠卖布匹为生,而他的母亲吴星星一直是父亲的左膀右臂。也就是说,这对夫妻以经营小买卖维持家计。李勇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吴星星娇小玲珑,秀外慧中。他们在年轻时一见钟情,喜结连理后一直过着相濡以沫的平凡生活。就连天神宙斯和妻子赫拉也会羡慕这种生活的。而李白甫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且成长的。在李白甫的身上体现了其双亲所有的优点,而巧妙地回避了所有的缺点。因此,李白甫无论从外表上还是从心智上,看起来都无可挑剔。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可以称得上完美无瑕的人的话,李白甫绝对算得上一个。

李白甫虽然在个人成就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即便如此,当他第一次拜访玛格丽特的家人,了解到她显赫的家世背景时,在社会意义上,他也不得不自惭形秽。但事实是,李白甫一点也不觉得自己配不上玛格丽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要知道,能做到这一点不单单需要有过人的智慧,更需要一种来自骨子里的自信。而李白甫最不缺的就是这种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他那普通却洋溢着浓浓爱意的平凡的家庭。

吴星星是这样一位女子:她只知道付出,从来没想过索取。与李勇刚恋爱的时候,吴星星没有要求过李勇为自己做任何事,她只是把最淳朴、最真诚的爱意给予了她最爱的人。她的沉静,她的内敛,她的理解和她的包容,让李勇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爱。在吴星星的爱里,李勇克服了自身所有性格上的不足,他的暴躁,他的鲁莽,他的狂妄自大,他的虚荣,甚至于连他的自私,所有这一切在吴星星无私的爱里在不知不觉间都消融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于李勇而言,吴星星的爱就犹如那容纳百川的大海。你知道对于人性最好的约束是什么吗?就是爱,由心而发、毫无所求的爱。这种爱就像普照万物的阳光一样,它只是普照,永远普照。

李勇是这样一位男子:他有过人的胆识,但是也有致命的暴躁。粗犷中有柔情的一面,狂野里有感性的温存,但最主要的是他能识别好与坏,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这是异常难能可贵的。能识别好坏并懂得感恩就避免了一个人步入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与好的歧途,一个人摒除了心安理得的心理,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心性上的修炼与良知上的约束。正因为李勇有这种纯金般的品质,才使得吴星星的爱散发了熠熠生辉的光芒。爱真的需要懂它的人,爱才能发挥该有的价值。就像一个人的才华在适当的地方加以利用,才华才能体现才华本来的价值,这也叫人尽其才。如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个世界会何其繁荣!人类社会该多么欣欣向荣!财富永不枯竭,知识源远流长。

这样的一对男女成婚后繁衍出了李白甫这样一个儿子。吴星星对李白甫的教育沿袭了她的那种毫无所求的无私以及在人性上的一种秉持人性本质的教导。吴星星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从李白甫一出生,吴星星就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抚养,而不是把他当作从属于母亲的儿子在培养。因此,在李白甫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当他有了自主意识,并能独立思考问题以后,他个人的主见始终被母亲放在第一位。“儿子,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任何事情。但是,你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结果不尽如人意,不可一蹶不振;取得可喜的进展,不可自鸣得意。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你都要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这是吴星星在李白甫十岁时对他说过的话。这几句话几乎影响了李白甫的一生。

李勇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妻子,这是因为他自从遇到妻子后变成了一个很好的人,所以他相信妻子的爱胜于一切正向的理念,他有时甚至认为妻子的爱就是一种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正确的人生理念。因此,李勇对妻子的一切行为总是保持沉默的态度,对儿子则除了鼓励与无条件的信任,再不会施加任何其他的影响。而李勇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却相当严格。在与吴星星恋爱以前,李勇有很多不良的嗜好:喝酒、抽烟、赌博,在性情上还有点朝三暮四。但自从与吴星星恋爱并结婚后,他几乎没有刻意做什么改变,这些不良嗜好竟然奇迹般地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克制了。吴星星从来不对丈夫说一句这个你不能做,那个你不应该做。假如丈夫抽烟抽得凶了,她在饮食上就让他多吃些对肺好的食物;假如丈夫某一天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她就不言不语地扶他上床,然后给他冲一杯蜂蜜水,她知道第二天丈夫的身体依然会不舒服,她就主动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从来不抱怨一句,也不指责一句。她默默地把一切看起来不乐观、不如意的事情化解在了她的爱与包容里。日复一日,李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有一次他忍不住问妻子:“老婆,你为什么从来不骂我一句,不指责我呢?

妻子笑了,平心静气地回答道:

骂有用吗?我骂你,你就能改掉你的那些不良的习惯吗?指责有用吗?我指责你,你听了心里不舒服,你会心甘情愿地服从吗?你要知道,站在我的立场,无论是骂还是指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也不可能不想为了自己好,但有些习惯你如果真心不想改掉,没人能让你改掉。所以我知道最好的方式不是骂和指责,而是我最大限度地为你弥补坏习惯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

妻子的话让李勇非常感动,自此后,他逐渐改掉了所有不良的嗜好。

李白甫在母亲与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逐渐成长为一个人格上非常健全的人。在学业上,他一路非常轻松地达到了他预期的结果。别人都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李白甫从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经常一旦学习起来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李白甫的家境一般,但他的人生却相当轻松。在李白甫的成长过程中,他根本不知道何为压力,何为焦虑。他当然也有苦恼的时候,但这种苦恼只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小情绪。因此,在李白甫的人生词典里没有自卑这个词。他总是那么自信。所以,当约翰问李白甫的父母的职业的时候,他毫不避讳地如实陈述了事实。

约翰不可能没有注意到李白甫浑身洋溢的这种平和、稳定的自信。因此,他对这个话不多的年轻人越发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好感。

我想你是了解的,约翰又微笑着说,玛格丽特的个性有点特别。

我知道。李白甫应道。

所以,我希望以后你尽量多担待她一点。

我会的。

爸爸,玛格丽特用撒娇的语气说,不要说我了吧。我们之间有我们之间相处的方式。

约翰笑了。这时,艾尔莎走了过来,她的脸上依然摆出一副不满的神情。

李白甫一眼就从艾尔莎的神情里看出她对生活的不满。而此时此刻,这种不满已经不可避免地殃及到他自己了。李白甫内心里非常清楚,艾尔莎对他不满意。一个人对生活有太多的负面情绪,他就必然缺少一种可贵的包容性。而艾尔莎可以这样说,她几乎没有包容性。一切不符合她标准的事情她都反对。事实上,当李白甫一走进客厅,一看到玛格丽特的母亲起,他就明白这位母亲和自己的母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当然不是国籍与人种上的不同,而是心性、道德观念与人生理念上的不同。

艾尔莎挨着丈夫坐下来。她一坐下来,约翰就开始紧张不安起来,他担心妻子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来。

亲爱的,你没去厨房看一眼吗?”约翰对妻子说,“午餐准备的怎么样了?”

艾尔莎就像没听见丈夫的话似的,根本不搭理约翰,她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李白甫。约翰心想完了,他根本无法阻止苛刻的艾尔莎。艾尔莎一旦固执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尤其在女儿的问题上,她的固执简直让人束手无策。

我和约翰只有玛格丽特这么一个女儿,”艾尔莎说开了,语气并不友好,“其实,我们并不希望她找一个外国人。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外国人有偏见,而是我们不希望女儿嫁得太远,不能守护在我们身边,”

李白甫的脸上露出礼貌的微笑,只是平静地听着。自从母亲过来,玛格丽特的表情就不那么明朗了。她用阴郁的目光看着母亲,真希望她什么都不要说该有多好。

你会一直在维也纳定居吗?”艾尔莎问李白甫。

很抱歉,”李白甫坦诚地回答,“这个我说不准。我所能说的是,我深爱着玛格丽特,我会给她我能给予的一切。”

不,孩子,”约翰接话道,“你要明白,婚姻的构建不是谁要依靠谁,谁要给予谁,你们彼此相爱这是好事儿,但不可彼此拖累,而要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让彼此的爱使你们各自成为更好的人。”

约翰,你又来了,”艾尔莎不满地说,“我们女人……”

妈妈,”玛格丽特急忙打断了母亲的话,“请您不要为我的事儿多操心了,我什么都懂。”

玛格丽特非常了解母亲。艾尔莎自从结婚后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她一直过着一种非常安逸,却异常苦闷的富太太的生活。她无论在性格上还是精神上,都缺少一种社会的历练。艾尔莎在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这种单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狭隘与固执。艾尔莎热衷于固执己见,而且从来不听劝,也从来不打算改变自己的观点。她始终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女性必须依靠男性才能生活。婚姻是女人一生的保障。正因如此,艾尔莎虽然痛恨了约翰一辈子,虽然时常把离婚像口头禅一样挂在嘴边,但从来没付诸实践。名义上,艾尔莎不离婚是因为放不下玛格丽特,这的确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更本质的原因却是艾尔莎不知道离婚后她一个人该如何生活。在这种思想观念下,艾尔莎是不可能认同丈夫的那种理性的婚姻观念的。约翰强调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而艾尔莎最害怕的就是把自己与周围的一切切割断,那会让她感到恐惧和焦虑。艾尔莎有一种极强的依附心理,她不仅习惯于依附丈夫,还不自觉地要依附女儿,用爱的形式捆绑他们。

你是我的女儿,”艾尔莎固执地说,“不为你操心,我能为谁操心呢?”

玛格丽特的脸拉了下来。

总之,”艾尔莎又看着李白甫,说道,“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家境殷实,所以我们不在乎你的出生,但是假如你和玛格丽特成婚,你必须在维也纳定居。”

李白甫没有作声。在李白甫的性格中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从来不轻易许诺自己也许办不到的事情。李白甫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青年,假如不是他在这一时期对玛格丽特的确产生了一种浓烈的爱意,他是决不会这么早成婚的。然而,即便他成婚了,李白甫也绝对不会让婚姻成为他事业的绊脚石。这在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如果李白甫始终把婚姻放在第一位,后来也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所以,无论艾尔莎说什么危言耸听的话,对李白甫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是不会因为这些话而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的。他的沉默足以说明这一点。

这件事放在一般人身上,很有可能会委曲求全。因为玛格丽特的背景真的是不能小觑。事实上,娶上玛格丽特这样的姑娘,李白甫几乎已经轻而易举地跨越了社会阶层。而且跨越的不是一级,而是好几级。但是,李白甫接受了高等教育,而且有过人的智慧,他始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连他自己都一直在变化。因此,一个人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外在的一切都不由自己掌控,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跟随自己一辈子。因此,通过缔结婚姻关系的方式获得的一切是不稳定的,而一个人绝对不可因为不稳定的东西而放弃有可能稳定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稳定?学识与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最稳定。这是一个人的内核,想要有璀璨的前途,这种内核绝不可少。正因如此,李白甫在艾尔莎咄咄逼人的谈话中保持了礼貌的沉默。

李白甫虽然还是一位小青年,对婚姻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概念,但他知道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在一件事情上委曲求全了,那么以后就不得不一直忍气吞声。人在物质上的低声下气,会让他的精神抬不起头来,有时连灵魂也显得很卑琐。所以,李白甫决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约翰从李白甫的反应看出他不是一个会为了名利屈身俯就的人,因此,赶忙说道:

来,孩子,跟我去书房,我给你看看我收藏的几幅名画。”

玛格丽特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立马对自己的恋人说道:

你跟爸爸去吧,爸爸的名画都价值连城,值得品鉴一番。”

李白甫站起身,跟在约翰后面朝书房走去。这两个男人一离开,玛格丽特用嗔怪的语气立马对母亲说:

妈妈,您为什么说话总是这么的咄咄逼人呢?李白甫今天是第一次来拜访,您就不能让我们愉快地度过这一天吗?”

我说的都是事实,”艾尔莎应道,“你们既然有成婚的打算,这些问题就该提前摆在桌面上谈清楚。”

即便他愿意永远定居在维也纳,我也不愿意。”玛格丽特气鼓鼓地说。

艾尔莎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因为她知道女儿说的是实话。就像玛格丽特了解自己的母亲一样,艾尔莎不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女儿。由于艾尔莎扭曲的教育方式,玛格丽特一直希望自己能远远地离开她,离得越远越好。因此,既然玛格丽特很可能要组建自己的家庭了,玛格丽特绝对不希望母亲干涉她的生活。而不想让母亲干涉自己的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时间与空间上远离她。艾尔莎太清楚女儿的想法了,因此她才会先发制人。但现在艾尔莎明白,她这是徒劳,她根本不能左右任何事情。一种悲哀与忧伤之情油然而生,艾尔莎的眼里突然噙满了泪水。

妈妈,您这是怎么了?”玛格丽特不解地问。

没什么。”艾尔莎连忙楷掉眼泪,回答。

在书房里,约翰给李白甫一幅一幅地展示自己的名画。而最让李白甫惊讶的是,约翰竟然收藏了达·芬奇的一份字迹凌乱的手稿。

这是真迹吗?”李白甫惊讶地问。

“真迹。”约翰无比肯定地回答。

花了不少钱吧?”

这几幅画加起来的总价也没它贵。”

对您来说有什么用呢?”

约翰笑了,答道:“有些东西,你认为它有用,它就有用;你认为它没用,它就没用。”

李白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的太太不是个好相处的人,”约翰又说,“请你不要放在心上。”

李白甫只是轻轻地笑了笑。

你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女性?”约翰又问。

质朴且通情达理。”李白甫简洁地回答。

约翰盯着李白甫的眼睛看了很长时间,没说一个字。这时仆人轻轻地敲了敲书房的门,说道:“先生,可以开饭了。”

好吧,我们去吃饭吧。”约翰对李白甫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