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盲途,只有那些懂得深明大义的人才能一路披荆斩棘,到达自己理想中的目的地。是的,深明大义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后天的一种选择。没有人生来就深明大义,而是我们最终选择成为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识大体,顾大局,既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在二十二岁的这一年,前途依然渺茫,未来一片灰暗,居无定所、一名不文的王微安选择成为一位深明大义的人。王微安顾全大局,她顾的是谁的大局?顾的是赵悦馨的大局,顾的是小甜馨的大局。王微安成全了一位母亲临终的遗愿,成全了一个婴儿未来的希望,她成全别人的时候,只是短暂地为自己考虑了一下下,而这一下下,也是被她所处的无奈的现实处境所迫。她,一个年轻姑娘,未婚却带着一个孩子,以后该如何应对世俗的眼光与人言的非议;未来,她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安然地生活,承担起养育一个孩子的责任;她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塑造这个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怎样做才能两全,既不愧对这个孩子,也不辜负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异常复杂、异常艰巨而又异常深邃的人生课题,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良知,一个人的智慧与一个人的天赐的禀赋,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可选择参考的知识区间。你只能盲干,唯一指引你的是你的信念,什么样的信念?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对的,这一切对得起生而为人的基本信条,那就是:勇敢、正直、善良、仁爱。于是,王微安就这样做了,她完全弃自己的现实处境于不顾,而只考虑赵悦馨是否能死得瞑目,小甜馨是否能在一种有母爱呵护与陪伴的环境下成长,这是王微安的选择。
在二十三岁的这一年,还是哈佛大学的一位在校生,有着辉煌的前途,有着远大的理想,不愿寂寂无名地过一生的张之琛选择成为一位深明大义的人。张之琛顾全大局,他顾的是谁的大局?顾的是王微安的大局,顾的是甜馨的大局。这么早成为一位父亲,这不是张之琛真心所愿的。因为父亲意味着承担作为一位父亲必须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但就目前来说,这种责任与义务张之琛不愿承担。因为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用在这一方面,就必须放弃那一方面。张之琛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而不想单纯地当一位合格的父亲。然而,他轻率的行为让自己走上这样一条不得不做出选择的道路,这是两难的抉择,选择承担当父亲的责任,他的理想之途就有了巨大的阻碍;选择一门心思实现人生抱负,他就得成为一个薄情寡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对张之琛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灵魂的启迪。最后,张之琛选择成为一位负责人的父亲。
在二十二岁的这一年,赵悦馨不得不面对她人生的临终之际。对于一个年轻姑娘来说,在弥留之际所经历的一切,情感上的一切,精神上的一切,以及肉体上的一切,付诸于语言,怎可说得清呢!那种深沉的痛,那种凝滞的苦,那种浸入灵魂深处的遗憾,那种不能多活一天的含恨,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有苍天和大地可以明了。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元气生下甜馨后,当医生告诉赵悦馨对于她身体受到的重创已经无力回天时,赵悦馨让医院方面立马联系了王微安,在等待王微安来见她的这段时间,正如赵悦馨的主治医生所说的,赵悦馨用残存的那点儿精神的意志力——是的,是精神的意志力,不是身体的意志力——在与死神抗争,抗争的意义就是她要死得瞑目,她要把甜馨安顿在天堂的怀抱,而绝对不能把她扔在地狱的深渊。
在等待王微安的过程中,在那间冷清、寂静的病室里,孩子安安静静地睡在赵悦馨的身边,赵悦馨虽然身体异常虚弱,但她的心却从未如此明亮过。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张牙舞爪的死神在迈着大步朝她走来,那脚步声犹如巨人的铁蹄踏在大地上,震耳欲聋、响彻天际。赵悦馨的灵魂在震颤,心簌簌发抖,她仿佛感觉到死神的大手正要擒住她的咽喉。一个人在寂静的房间里等待死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而赵悦馨正在体会这种感受。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我们会感到温暖;柔和的春风吹在脸上,我们会感到和煦;蒙蒙的细雨淋在身上,我们会感到清爽;皑皑的白雪落在身上,我们会感到浪漫,这所有不同的感受调动着我们的神经,使我们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相互作用,产生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在这种明晰的感觉中,我们活着。
而赵悦馨在活着的静默中等待死亡,感受死亡。死亡就是停止呼吸,死亡就是长久睡眠,死亡就是精神的溃败与肉体的腐烂,最后,精神归于天,在和风、细雨与气流中萦绕;肉体归于地,一抔黄土为被,一方墓穴为床。
房间死一般地沉寂,而赵悦馨的心皓月当空般明亮。也就是这一刻,想到去年自己竟然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竟然把那把锋利的水果刀挥向了自己的手腕,赵悦馨禁不住打了个寒颤,难以想象,不可置信,她怎可如此对待生命!这宝贵的生命!这唯一仅有一次的生命!对磅礴的生命而言,那些伤害算得了什么呢?对生命这座巨山而言,那些伤害——无论在当时认为多么大的伤害——就像山脚下的一粒沙石,根本不足为题。生命本身就能容纳一切,也能消化一切,在时间的洪流中,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最后只留下生命本身,这具躯体以及潜藏在躯体深处的那个看不见、却可以感受到的灵魂。原谅,学会原谅;理解,学会理解,是生命最后的归属,是灵魂最终的安息地。
所以,在等待王微安的过程中,在清晰地感受死亡逼近的过程中,赵悦馨决定原谅一切,理解一切,成为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正因为赵悦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所以在留给母亲的那封信中,她说人生苦短,没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恩恩怨怨上;她说她不爱张之琛了,但她依然希望张之琛在余生获得幸福。这是赵悦馨的顾全大局。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三个最终选择做一个深明大义的人的年轻人,成全了与他们有关的所有人的人生。在人生的至关重要的时刻,当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候,他们顾全了别人,后来发现每个人在顾全别人的同时,原来也顾全了自己。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再来补充一句:拥有最美的心灵,也就拥有了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