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水静静地流着,没有嬉闹,没有喧嚣,绕过丛丛荆棘林,蜿蜒流向远方,他顺着流水搜寻着,到了宽缓的水域,浅至脚踝的清水,小鱼儿随心地荡着,他脱掉鞋子,踏进水里,小鱼儿四散地游动着。
他弯下腰,双手叉开,摸进水底,哗的一声,举起一条小鱼
“姿轩,你看?”宋新才举起手。
“拿鱼摸虾的,这么厉害?”
“你忘了,我家的门口是一条小河。”
“别闹了,快上来,给我提着公式?”
“一千克等于多少磅?”他笑着,“要你急。”
“又不正经了吧?等于多少市斤多少公斤还可以?等于多少磅?”
“想着,等于2、205磅。”
“考试外的东西,不愿意记忆。”
“有助于掌握知识。”他站起水里,朝着岸上走来。
冬去春来,路旁的庄稼伸展着绿色的叶片,松软的田野,铺展着暖洋洋的微风。
“新才,听说,别人在搞知识树,我们是不是也搞知识树?”
“你才知道?”
“我刚得到的消息。”
“知识树,就是把知识归类整理,画一棵大树,大知识点是树干,小知识点是树枝和叶片。”
“现在还来得及吗?”
“已经来不及了,复习第一遍时,时间充裕,边学习,边整理知识,形成体系,做成树状,便于以后复习,容易记忆。”
“能不能具体说说?”
“以化学为例吧,每一节的题目,就是小树干,每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叶片,等着以后,我给你整理一章,你看看。”
“欧耶,太好了。”
太阳还没有吐出第一丝绒光,懵懂的晨曦中,鸟儿放开喉咙,虫儿开始歌唱,一天从嘁嘁喳喳的忙碌中,开始了,他和她走着,背诵着。
“清早是最好的复习时间复习阶段,应该重背诵,轻习题。”他一遍遍强调着,像对自己的孩子。
她感激地点着头,已经找到了最宽厚的肩膀。
“政治语文,这些背诵的科目,一定不能丢掉分数。”
“政治基本的都背过了 ,没有问题。”
“政治除了背诵,重点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怎么利用原理去分析问题,这是重点,也是拉开分数的关键。”
太阳倏地跳出来,露出爱抚的笑脸,把美好的祝福,洒在他们身上。
岭半坡的水库,他们嬉戏的乐园,复习的最佳出处。
两辆二八单车,一辆弯把一辆平把,跳过小溪,围着水库边的土路,行驶着。
“金红,下车。”干脆的王晓丽吆喝着。
“看,水面嬉戏的鸭子,野鸭。”
“金红,集中精力,侧重于背诵,你看政治,应该怎么复习?”
“背熟了吗?”
“基本背熟了。”
“背个定义,什么是物质与意识?”
“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背的挺好,可是,哲学不可能考定义,而是考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你出个题,我做?”
“我出个漫画题,看看你的观察能力?”
“好的。”
“一个大眼睛,瞳仁里画着个人,是什么意思?”
“是个哲学问题吗?”
“不一定是个哲学问题?可以锻炼你的思考和辨别能力。”
王晓丽摇摇头。
“眼里有人,领导的眼里 有你吗?要看到背后的意思。”
“指的是这个?这么奥妙。”
夜晚,静的宛如没有星星的夜空,偶尔哇的一声,出现在漆黑的夜里。
他们坐在凳子上,他做着历史题,她做政治题。
“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他轻轻的。
“能不能不出声?”她烦躁地抗议着。
“不出声不会背?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高高的声音是对他的抗议,你高我更高。
“长征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吴起镇,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说句实在的,我考上呢高兴,考不上呢,还有中专垫着底,你可要努力呀。”
“你考不上,还谈着垫底?在我们镇,你的政治前途没有了,明白吗?”
“不想那么多了。”
“我是农业转非农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呢?尤其是你臭过一次,哪位领导愿意要你这样的老师呢?”
“车到山前必有路。”
“金红,你的心态够平静的,真佩服你,提提我的语文基础知识,好吗?”
“好的,印度有一个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谁?在哪一年获奖?”
“哪一年获奖肯定考不着,泰戈尔获得文学奖,1913年获奖,这个也考不着。”
“再出个难一点的?”
“别胡出了,出考试题?”
“好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分为几部分?”
“《诗经》,三部分,分别是,《风》《雅》《颂》。”
“《左转》是谁的作品?”
“左丘失明写《左转》。”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是谁的作品?”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是谁的名句?”
“还敢不敢胡出?”她捏着他的耳朵。
“痛,不敢了。”他的头歪向一边。
太阳洒下最后一抹光辉,人们扛着犁,牵着牲口回家了。
“晓丽,最近感觉怎么样?”
“该复习的都复习了,该背的都背了,就等最后的检验了,你呢?”
“我是跨专业考试,一点眉目也没有。”
“金红,你是为了进步而考,我是为了户口而试。”她说着,伸出手,和他击掌而过。
“有区别吗?”
“当然,你可考可不考,我是非考不可。”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你已经是铁饭碗了,应该老老实实教学才对,我呢?把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把农业粮转为国家粮,把地瓜干转为馒头,你呢?”
“我考错了?”
“错不错,对于你自己来说,对了,对于乡镇教育,错了。”
“那国家为什么出台政策让中专毕业生去考大学呢?”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