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班头问严开文:“团总还没去过狮子山吧?有没有听说过狮子山的故事?”
“严某自到路南,都在忙于州署事务,还没有什么闲暇时间到外面走走看看。今天要不是堂尊开恩,董爷您舍命相陪,严某还出不来呢。董爷,严某借花献佛,敬您一杯。”严开文说着,对董班头拱手致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董班头抱拳对严开文说道:“团总,我董贵是个粗人,有什么做不好的地方,还请团总多多包涵。以后团总要是有用到我董贵,只要吩咐一声,我董贵一定效犬马之力。”说完双手端起酒杯,一口也喝了个杯底朝天。喝完酒,董班头裂开厚厚的嘴唇笑着对张族长说:“张大爹,要不您老讲讲狮子山的故事,给团总,给我们听一听?”
“这个故事都老掉牙了,要不是严团总在,老朽都不屑再讲。”张族长笑呵呵地回道。
董三叔听了这话,脸微微一红,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夹起颗花生极不自然地嚼着。
相传在古时候,路南来了一个姓赵的秀才,这赵秀才人才出众,风度翩翩,气度不凡。
有一天,这赵秀才来到狮子山下,观此山山势雄伟,古木参天,好一个仙山胜境。一时诗兴大发,正要吟诵,忽见一仙翁骑驴行于石崖之上,面壁疾书数行。其字似龙飞凤舞,飞白若仙。似鸷鸟乍飞,云鹤游天。可惜的是,赵秀才一个字都不得而识。这仙翁又在一侧壁题诗一首:
头顶狮子山,脚踩烂泥滩;
若能识得破,买得云贵川。
赵秀才定睛一看,原来这仙翁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喜出望外,连忙上前拱手说道:“弟子赵某拜见张仙师。” 接着又说:“弟子久闻仙师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仙师崖上所书何意?还望指点一二。”
张果老看着秀才,说道:“秀才不必多礼,我知你为人刚直,一生坎坷,把名利视如草芥。今日特意在此等候秀才您,此乃‘天书’,您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说完又接着说道:“如秀才您能流利诵读,能得此山之宝。此乃天机,不可泄漏。望切记切记!”说完,张果老悠悠然骑驴扬长而去。至今石崖上仍留有仙驴的脚迹,据说就是张果老的仙驴所踩。
赵秀才把石崖上张果老写的天书,一笔一划誊抄下来,按照张果老口授铭记在心里,最后记的滚瓜烂熟。在张果老告诉他吉日的那天夜里,他带着一群穷苦人来到狮子山山顶上,摆上祭坛,献上三牲,朝东祭拜。
祭拜完,赵秀才洗手焚香,手捧誊抄下来的天书,来到石崖下大声对着石崖诵读。其在场的人居然一句话,一个字都听不懂。天书刚诵读完一半,突见石崖上一道金光闪过,就听“咣当”一声巨响,从天上落下一把金钥匙。接着石崖上出现一只大张嘴巴的金黄色狮子,五光十色,耀眼夺目。
诵读完天书,赵秀才上前拾起金钥匙,插进金狮子嘴里,一按一扭,金狮子旁一道石门徐徐而开,露出一个深不见底,宽敞耀眼的石洞,洞里满是金银珠宝,闪闪发光。这些穷苦人进了石洞,按赵秀才吩咐,一人一只手拿了一个金元宝,一个银元宝出来。等人出来完,石洞自然关闭,恢复如常。
第二天,赵秀才带着这些人来到城南十里外的一个斜坡上,用这些金银元宝买地盖房开荒,开沟引流,居住下来。
几年后,这个村子变得殷实而富有,家家高楼碧瓦,良田连片。赵秀才又出钱出力,把狮子山上破败的狮山寺修葺一新,给寺里的佛像重塑金身。每年固定时间里,他都会带着家人乡亲到狮山寺烧香祈求,拜佛还愿。
四方人士知道,都争先来观看,八乡豪绅得讯,也蜂拥来取经。一时间,这狮子山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狮山寺的香火也越来越旺。但毕竟无人能识破石刻上的字,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绿水村有个老财主,姓谭,此人一贯伤天害理,万分贪财,人们就称他为“贪财主”。贪财主自从得知狮子山有宝藏的事后,只苦于自己胸无半点文墨,如何能解“天书”呢?他朝思暮想,想尽各种办法要来破解“天书”之谜。
一日忽然想起赵秀才,他就带上五百两银子来到赵秀才家,花言巧语对赵秀才说:“如若再诵读狮子山‘天书’,不仅将得的宝物我俩人平分,就是我的万贯家财也分一半给你。”
赵秀才不允,贪财主就凶相毕露,威胁道:“如若不然,我将疏通官府,把你一家老少逐出路南,把您们村夷为平地。”
赵秀才无奈,只得同意和贪财主一起前往狮子山。来到狮子山脚下,贪财主早已吩咐下人家奴,将狮子山上的游人全部赶走,一心只想独占财宝。赵秀才跟着贪财主来到到石崖“天书”旁,只见石崖字迹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贪财主求财心切,连声催促赵秀才速将“天书”念出来。此时赵秀才已经忘其所以,沉浸于“天书”之中,就情不自禁地将“天书”念了出来。和前次一样,刚念了一半,石崖上一道金光闪过,“咣当”一声,天上落下一把金钥匙,石崖上的金狮子,又五光十色,耀眼夺目地出现了。
贪财主急忙上前拾起金钥匙,打开石门进了石洞,顾不得分清白玉翡翠,金银玛瑙,贪财主见宝物就抓,只恨少生几只手,巴不得一下子将所有宝物搬出洞外,也管不着顾不了那赵秀才了。
此时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石门顿然关闭,正好将那贪财主的头夹在门外,动弹不得。搬出洞外的宝物,也瞬间变成了石头。而贪财主的头也被石门夹断落地,变成一块怪石滚入石崖下烂泥塘里。至今游人到狮子山石崖前,还可以见到一堆堆的石头,据说这些石头就是宝物所变而成。
原来,赵秀才只念了“天书”的一半,下文尚未念完,贪财主性急只顾入洞抢夺宝物,宝物出洞,石门就自动关闭了。赵秀才见状,顿时记起张果老临走时的嘱咐:“天机不可泄漏”。眼看贪财主以死,便停止诵读,转入山崖,径往崖峰而去隐身于云雾之中。
从此,人们再也见不到赵秀才踪影。
张族长绘声绘色地说着,严开文也有滋有味地听着。张族长刚说完,董班头就认真地对严开文说:“团总,您不要以为这就是一个传说,一个故事,很多民间的传说故事,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其源头的。”
严开文茫然地望着董班头。董班头接着说道;“这个村子就是刚才说的‘赵公庄’。这赵公庄的‘赵公’,就是这个故事中的赵秀才。是吧?三叔?”董班头说完,望着董三叔嗤嗤地笑出声来。
听到董班头说的这话,严开文脸色慢慢凝重起来。
“团总,您不要当真。当年我们堡子有个憨头扒脑的小二愣头子,也相信这个故事是真有其事。憨的是书也不去读了,一天带着几个跟他一样憨眯日眼的二货,天天往狮子山跑,发誓一定要找到那石崖上的‘天书’。他们把狮子山翻了几个遍都没找到。”张族长笑呵呵地说道,说完,调皮地朝董先生挤了挤眼眉。
“我就知道你们又要来笑话挤兑我了。笑吧!笑吧!都笑几十年了,你们的牙巴骨不会疼吧?这世上的事情很难说,有些事情他不会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吧!严团总?”董老先生坦率一笑。
“呵呵!”严开文礼貌地笑了两声,算是回应了董老先生。
吃完饭,已是夕阳西沉,余晖横照。严开文和董班头告辞了二位老先生,动身朝路南城驶去。傍晚的西天,缀满鲜艳的彩霞,湿润清爽的晚风撩人衣襟。放眼远眺,狮子山在远处渐渐地模糊起来,隐入散雾弥漫之中。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无意中得来的故事。董老先生说的对,一般民间传说和故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赵秀才,赵公庄,狮子山,他们必然有一定的联系。那么,这故事里的赵秀才,会是谁呢?难不成是赵子明?或者是赵子明的后人?
当年赵子明带着人逃出圭山后,他们会落脚在哪里呢?按照当时赵子明的能力和财力,他们要开建一个村寨是很容易的。现在看狮子山,对于严开文来说,真像是迷雾一般。这狮山寺里必定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当年的痕迹,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