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6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七十一章

在张之琛看来,甜馨一眨眼就长大了。也就是说,甜馨从襁褓中的婴儿到上幼稚园的幼童的这三年,对张之琛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作为父亲,张之琛只是有时间了才会来看女儿一眼,给女儿买她喜欢的玩偶、她喜欢的衣服、她喜欢的糖果,陪她玩一会儿,自己当马、当牛、当羊,被她兴高采烈地骑在身上在地上来回爬行或者举高高。这就是这三年张之琛为女儿所做的一切。张之琛从未在那幢房子里留宿过,因此他从来不知道夜里是个什么情况。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张之琛在另一处正安睡的时候,在这一处,王微安可能正抱着哭闹不止的甜馨在地上转圈,这就是当“母亲”与当父亲的不同之处。谁都知道,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对一个人的精神有多么大的削弱作用。虽然我们常说睡眠与死亡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对于一个需要应付各种生存困境的正常人来说,睡眠则是对生命的滋养,没有好的、安稳的、足够的睡眠,生命奢谈健康与长久。睡眠不足会加速落发,睡眠不足会记忆衰退,睡眠不足也会加速衰老,睡眠不足是一切身体的不良反应的元凶。正因如此,张之琛无法感同身受王微安所说的那种认知上的倒退与思想上的凝滞。这三年,张之琛从未停止向前的步伐,但王微安却一直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倒好说,但也架不住不由自主地倒退。这就是使王微安感到无可奈何和力不从心的主要原因。

这时,当面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机会深感自己力不从心、无法抓住的时候,王微安有没有后悔抚养甜馨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考验人性的尖刻的问题,这不是不怀好意,而是实事求是。答案是肯定的:会。不是这一刻会,而是在这三年当中的无数次感到心力交瘁的瞬间,王微安都有这种体会,后悔做出轻率的承诺,答应抚养甜馨。但是,后悔归后悔,她该竭尽所能去做的,依然竭尽所能去做。夜里该起三趟的时候,王微安绝不起两趟,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起四躺。我们要有宽恕之心啊,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只为别人考虑,而不为自己考虑;我们要有理解之心啊,任何人都是一边在犯错,一边在改正,在经验与教训中,步履维艰地过这一生。但最难能可贵的是,犯错也罢,后悔也罢,该承担的责任从不懈怠,该履行的承诺从不抵赖。

王微安就是这样做的:不懈怠责任,不抵赖承诺。但属实说,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她的身体,还是她的精神,哪怕是她的思想,都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精疲力尽之感。

“这样吧,”沉默了一会儿,张之琛又说,“我让我妈来美国帮着你们一起照顾甜馨。”

王微安突然笑了。

“你笑什么?”张之琛不解地问。

“说实话,”王微安解释道,“如果你妈来了,我不知道如何在你妈与杨阿姨之间周旋。况且,你不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种家庭关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么?你妈又该和杨阿姨如何相处呢?对甜馨来说,这有好处,她还从未见过自己的奶奶,是该见一见了。但是,对我来说,这个关系属实很难协调。”

其实,王微安没有对张之琛说就是维护眼前的关系,她也是穷尽了智慧之能事。但凡王微安没点值得称道的情商,就过去的那三年来说,她也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都知道王微安是一个孤儿,从十五岁开始她就一个人生活了。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从浅层看,意味着孤寂;从深层看,意味着自由,而且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写过这样的诗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可见,自由对那些向往自由的人来说有时甚至于凌驾在生命之上了。而事实上王微安就是这样的一个被自由熏陶出来的人。王微安看似过着孤零零的生活,但在内心深处,她一点也感觉不到孤单。事实上,王微安富足得不得了,当然这种富足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读一本有趣的书籍,有馒头啃,有清水喝,抬头可望蓝天,低头可看碧草,神经松弛,身体自由,灵魂透彻,睡眠安适,王微安觉得不能再满足了。

一个朝气蓬勃的姑娘,正是对这大千世界产生无限好奇的年龄,尤其是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享受盛行的社会,恨不能感受一切,体验一切,我们不禁要问,王微安何以能做到如此的安之若素?原因有二:其一,贫穷。贫穷既限制了王微安培养一颗习惯享受的心,也激发了她摆脱贫穷处境的斗志;其二,还是贫穷。这贫穷在激发王微安勇于冲破困境的斗志的同时,还让她不自觉地养成了几分低调、内敛、含蓄,韬光养晦的性情。假如我们一直耐心地读下去,读到故事的结尾,我们会发现,终其一生,王微安从不锋芒外露。

自古有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在王微安这里却完全可以这样说:败也萧何,成也萧何。

大多数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要颠倒过来这样说?我们在这里解释一下:站在人权的立场,我们要求人生而平等。但事实是,人生而不平等。怎么可能平等呢?有人生下来就是富贵之人,比如总统的女儿;有人生下来就是贫贱之人,比如农民的儿子。在此意义上,谈何平等?站在总统的女儿的立场上,身为总统的女儿,这就是使她成功的“萧何”,借由这一身份,她可不劳而获地享受荣华与富贵,赞誉与膜拜,她只要保持人的优良品行,只要她的父亲不出差错,她可一直高枕无忧地安享这一尊荣;站在农民的儿子的立场上,身为农民的儿子,这就是使他失败的“萧何”,他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外,一无所有,那么,为了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尊严,他想要的荣华富贵,他想要的顶礼膜拜,他必须勇往直前、奋发图强、潜心修炼,继而厚积薄发,最终达到他的目的。所以在历史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更迭,早些有尊荣的那些人,后来身败名裂;早些卑微的那些人,后来飞黄腾达。金钱从这个手里转到那个手里,尊荣从这个身上移到那个身上,这两样东西看似难以获得,其实从不厚此薄彼,它们只忠心耿耿地追随这样一种人:良心从不腐烂,道德从不背离,努力从不停歇,正义从不消亡。一旦这四种品质从一个人的身上消失,那么随之消失的就是金钱与尊荣。

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我们说王微安的处境就是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正是王微安早些时候的落魄与贫穷、孤单与寂寥,造就了她后来的安之若素、韬光养晦,从不锋芒毕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