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日本投降,第31步兵团被俘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该团大部分军官和高级士官。肖特上校在获释后被提升为少校,他奉太平洋战区美军副参谋长马歇尔少将命令回到科雷吉多尔寻找被埋葬的“上海碗”。经过两个月搜寻,珍贵的碗和杯子找到。
第31步兵团后来重建,于1946年1月19日由加州国民警卫队第184步兵团组成,在美军占领南朝鲜期间,隶属于驻韩第7步兵师。后来被派往日本北部北海道,接受了体能和战斗训练。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7步兵师的许多有经验的人员被重新分配,代替已经部署在釜山周边地区的师。因此,第7师接收了8000名未经训练的韩国平民加入该师,帮助部队恢复战斗力。
第31团于9月11日离开日本,并于9月16日在仁川参加两栖登陆。随着海军陆战队第1师向汉城推进,第31军团向南移动50英里驻扎水原,以阻止朝鲜增援部队。9月24日晚,朝鲜第105装甲师的部队在水原机场附近的142山上袭击了该团第2营,但在炮兵支援下被击退。
9月26日至28日,该团第2营在第3营和第73坦克营坦克的支援下,攻击了位于水原以南10英里的乌山村山上的敌人阵地。两个营击毁了14辆朝鲜坦克和6门反坦克炮、数门迫击炮,造成多名朝鲜人民军伤亡,确保了美军水原至乌山走廊安全。
此后,第31团于10月在釜山登上运输船,并于11月3日登陆,切断撤退的人民军。5天后,该团在蒲田水库附近第一次遇到了中国部队。一场短暂的战斗后,中国人撤退了。11月下旬,第31步兵团的部分成员作为第31团战斗队(RCT)的一部分参加了长津湖水库附近的行动,该战斗队由艾伦·麦克莱恩上校指挥。
第31团级战斗队主体由第31步兵团的第2营和第3营和第32步兵团第1营组成,也是奇装满员的一个团,并不是国内许多军迷写的这个团级战斗队缺编少员,相反,这个新组建的团级战斗队的战斗力要比单独的第31团(北极熊团)要大的多,因为还下辖第57野战炮兵营和第31坦克连。准确地说,这个团附加了一个坦克连和一个炮兵营。
第31团级战斗队被称为“麦克莱恩特遣部队”,它是在长津湖严寒天气下沿水库东侧新兴里向北推进的先锋,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水库西侧柳潭里向北推进。麦克莱恩上校不知道的是,志愿军部队已于在11月27日晚抵达长津湖地区,并以压倒性的数量攻击了他的特遣部队。
第31步兵团第3营和第57野战炮兵营的两个炮兵连被赶出了阵地。由中校丹·费斯指挥的第1营也遭到攻击,但在海军陆战队F4U海盗飞机的空中支援下,他们坚守了阵地。第31坦克连的一支救援部队试图到达被围困的步兵营,但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并被击退。11月29日午夜前后,中国再次发起进攻。
这个北极熊团的历史并没有什么战绩,但大多数人在巴丹死亡行军中遭受了残酷酷刑和羞辱,大多数该团俘虏被囚禁近4年。后来该团29名成员获得杰出服务十字勋章(党istin共uishe党 Service Cross),其中一人被推荐为荣誉勋章(Me党al of Honor),整个团的指挥系统都在被俘期间死亡。在巴丹投降的第31步兵团的1600名士兵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死于日军俘虏营。这个团在对人民军作战中找回了一些自信,但在长津湖再一次被志愿军灭顶。麦克莱恩上校特遣队到达新兴里的时候,总部告知他的第31团中的E连,被留在下碣隅里总部调用,但同时补充了第15防空炮营的党连代替E连,其实志愿军没有飞机,防空炮的点50口径高射机枪和M16高射炮就可以用于攻打志愿军高地。实力不但没减弱,反而增强。
整个进入长津湖的美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的总部位于长津湖南端十公里多的下碣隅里,这个地方是一个小镇,三条简易的公路在这里分岔,小镇成为一个交通中枢。除了东面的一个高地外,这里是坡度平缓的盆地。南端可以共运输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维持着陆战一师的后勤命脉。这里设有陆战一师的前方指挥部。负责这里安全的是陆战一师一团三营营长里奇中校,他指挥的部队是三个连。同时,七团二营的营部和一个火器连也在这里驻留。
黎明时分,一声爆炸掀飞了龚剑诚的钢盔,随着腾空而起。他们遭到了志愿军小部队的袭击,汤姆逊赶紧将龚剑诚背起来,和记者们朝山下大陆跑,这时龚剑诚苏醒了,觉得自己被炸成两截,但没有什么事。他赶紧从汤姆逊的背上滚下来,两人都倒落在斜坡后的树丛里,眼前一片白,志愿军小部队似乎看到了几个女记者,穿着也很特别,可能觉得不是作战部队,就没来进攻,而是执行更重要的任务去了。
“谢谢你,汤姆逊!”龚剑诚摸摸身上,只有几处弹片皮外伤,真是幸运,就感激地对这位同伴说。“你可不能死,不然我们可就遭了!”汤姆逊笑着说,“你是唯一的中国人,我们还指望关键时刻,你能和志愿军沟通,让大家活命呢!”龚剑诚感慨地摇摇头。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十分钟后,一行人聚集起来,开始朝下碣隅里的方向奔跑。龚剑诚虽然伤的不重,但却被震出了轻微脑震荡,由于有两天没吃上什么东西了,饿的头晕眼花。跑着跑着,他的头就昏眩起来,竟然觉得路边那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突然活了过来,有的在蠕动,有的翻过身来,有的爬起来拿起武器,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冲锋者。
大家都很饥饿,汤姆逊中尉想去找点吃的,到处都是死尸,而美军身上并无可吃的东西。玛格丽特看见一名志愿军战士身上背着个袋子,过去想找出一点食品,打开一看,是煮熟的稻米和谷物做成的团子,包在一块棕色部片里,玛格丽特拿过来给龚剑诚看:“龚少校,看看这是什么吃的?”
“是中国人的米饭做成了团。”龚剑诚看着食物,难过地建议道,“给女士吃吧。”汤姆逊将食物给了玛格丽特,这时候过来露易丝等其他几个女记者,她们看了很久,舍不得吃,感觉这更像纪念品。不久,他们就见到了一队反击东部志愿军高地的美军,龚剑诚他们趁机进入下碣隅里的防御圈里。
龚剑诚他们到达下碣隅里的时候,东山正在爆发激烈的战斗。志愿军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疲惫不堪的美女大都是在睡袋里面被打死或者俘虏的。美军也捕获了几个战俘,龚剑诚依旧充当审讯官,从被俘士兵的口中得知了许多真相。
志愿军一个师有大约6500到8000名士兵,构成三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营,由于山地,缺乏汽车,以及害怕空袭,炮兵基本留在后方。进入长津湖地区,一个师只有有限的几门迫击炮,甚至连美军一个排的火力配置都不够。三个师组成一个军。
志愿军士兵穿着半棉军衣,一面黄绿色,一面是白色,戴镶有皮毛边,带耳罩的棉帽,有的还戴着华东时期的大檐单帽。他们穿着橡胶底的帆布鞋。通讯系统相当落后,团级部队才有无线电,营级以下几乎没有电话,在连级几乎只能靠通讯员,号角、哨子、信号弹或手电统来传递信息。
连级指挥员没有任何战术灵活的余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战斗任务,直到将弹药消耗光,或者持续攻击直到牺牲。志愿军喜欢天黑以后发动攻击,这样可以将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也充分发挥了放军的传统,非常注意隐蔽。
“我们没有多少弹药,就因为汽车少,有几辆也被飞机炸了!”一位委屈的志愿军战俘不服输地说,“在安东和鸭绿江边境,我们只能征用大马车运输弹药。这种车装运量太小,又缺少朝鲜向导,很多朝鲜人都吓破了胆,不愿意给军队带路,就无法将弹药运上前线。如果我们能发挥正常作战力,你们美国人,有啥可怕的!”
这位战士的话令在场的美军审讯官深思。龚剑诚也适当作了介绍。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最大的敌人不是顽强的美军,而是后勤供应和极端的寒冷,美军空袭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们一直担心有苏联空军参战,可到现在都没见到,不知道苏联人是怕了,还是在捣鬼!”美军一个负责审讯的军部521部队的军官疑惑地说。
“他们没有参战。”龚剑诚严肃地说,“我们面对的全部敌人都是中国人。”龚剑诚遗憾地摇了摇头。由于缺少武器装备,志愿军兵团进攻受挫,没能达到预期目的,由于大中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少量轻便山炮因为寒冷,基本留在战役后方,就是几门有限的迫击炮多数打不出炮弹来,步兵行动只有靠手榴弹,因而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威胁。
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当然,这些从战俘同志口中得到的汉语情报,他是不会说给美军的。
也许说到痛处,一个被俘的小战士情绪激动,哭着对龚剑诚说,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神智不清的战士们立即从雪地爬起来,猛攻公路上撤退的美军,有很多因为卧倒时间长已被冻死。“他们都是冻死的,再也没起来呀,有几个我同乡,还拖着冻坏的腿冲锋,我被俘了对不起战友啊。”
龚剑诚记录不下去了,他既为志愿军的刚强意志感动,也为如此入朝作战,竟然一些人没有冬装和适当的防寒准备白白损失了那么多生命而伤心。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国陆战第一师和美国步兵七师部队也并非因为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他们能撑到现在,也非老练顽强,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武器和装备。如果志愿军的装备不是如此残破不堪,战士不是穿单衣作战,陆战一师主体恐怕已经不存在了。
就在刚才,521情报侦察连向总部汇报了前线糟糕的后勤情况,陆战一师司令部只转发了远东司令部在日本发来的一封电文,美国日本后勤基地大吐苦水。这封电报内容如下:
朝鲜东线美军所部,鉴于防寒和其他物流问题浮出水面。寒冷天气造成我军衣服和帐篷严重短缺,11月6日,我从远东司令部后勤部获悉,朝鲜战争已耗尽了可用的防寒储备,目前面临严重短缺的物品,如寒冷天气的衣服,帐篷,野战口粮,睡袋,毯子,加热器和酒精煤油炉子。远东司令部郑重告诉大家,我们手头仅有的“北极22号标准”一个师的服装,已经订单满了。我部尚有翻毛皮大衣和羊驼绒背心,当可用时可以订,但不适合所遇到的严寒条件。
但是前线部队责成521情报连继续向日本总部要物资。龚剑诚帮助他们起草,内容如下。长津湖前线士兵们因为缺乏避难所需要的防寒物品而冻僵了。迫切需要250个带炉子的分队帐篷,这种紧迫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情报连一并转发步兵第七师共4后勤报告。总共长津湖地区美国军人员需要提供6705个山地睡袋,韩国服务和军人也需要提供6855个山地睡袋。
但是不久远东司令部就发布订货全无。司令部在电文中说:你们需要的都是北极地区标准的服装,整个美国仅有一个师的这种防寒物资,已经送至你们朝鲜东线第十军。指挥官们看到回电大骂,但也无奈,后来他们商量要不要点翻毛大衣凑合用。
麦克莱恩指挥的第 31团级战斗队士兵在向北推进时装备不足,报告说无法应对他们必须面对的天气。配属的第32步兵团第1营请求海军陆战队第1师帮助,总算从第5海军陆战团那里得到一些救援物资。包括羊毛睡袋等物品。
尽管如此,志愿军的攻势还是未减,美军也只能蜷缩在200辆坦克围成的环形防御圈里顽强支撑,凭借机械化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包围的志愿军部队。双方都收拢力,准备继续战斗。下碣隅里的伤员一时无法运走,龚剑诚奉野战医护负责人的命令,带着汤姆逊和丹中尉几个人去附近的老百姓家。没想到,战火下的下碣隅里村还有活着的人。
他们走进一间当地人茅草房先避寒,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带着孩子吓得后退。龚剑诚用朝鲜语简单说明了来意,说借用炉灶加热战地套餐,顺便吃顿热饭,然后可能要点木料。女主人这才忐忑不安地生火,然后在玛格丽特的帮助下,做了点饭,她的两个穿着麻花绵袄的孩子流着鼻涕,在墙角怯生生地玩。朝鲜人的屋子很特别,烟囱从地下走过,屋里很温暖,他们好久都没享受这样的环境了。玛格丽特招呼几个女记者,过来暖和一下。
吃饭的时候,龚剑诚让大家拿出美军的C口粮,尽可能多的留给这户女主人。由于第一次住进屋子,汤姆逊中尉和丹中尉都很高兴,还联合吹了口哨,是教堂里的圣歌。那是古老的圣经赞美诗中的一段,让人仿佛回到了管风琴奏乐的教堂,多愁善感的玛格丽特流下了眼泪。没想到这引起了女主人的注意。她立即让她的一个孩子出去,几分钟后,将害怕躲起来的男主人领回家。龚剑诚亲切地让他坐下,告诉他不会伤害一家人,男主人这才喜悦起来,全家人站在那里向这群联合国军的人笑。
汤姆逊还从未见过有朝鲜人对“侵略者们”笑,不知是怎么回事,都有点纳闷,坐在那里发愣。男主人麻利地从屋角的地洞里,翻出一本破破烂烂的赞美诗集,然后一家人像模像样地排成一排,给龚剑诚他们唱赞美诗,也以此希望这群陌生人不要伤害他们。玛格丽特立即明白过来了。对汤姆逊说:“在二战期间以前,朝鲜有很多西方传教士,这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快乐啊。”于是,玛格丽特和两个女记者也加入了吟诵赞美诗的行列,低吟的歌声从寒舍传出去,在山谷中回荡,可却突然被一阵空袭和炮击声震停了。
下碣隅里的军事指挥官里奇中校(Ri党共e)最担心东山(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的志愿军攻入下碣隅里。如果29日突出部东山前哨还在志愿军手中,下碣隅里就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火力之下。所以从这一天的清晨5点半起,中校就决定反攻。三营副营长梅尔斯少校要求率领一个小分队进攻东山。特意从各个单位抽取了大约二百五十人临时组成一个连队开始进攻。
上午九点半,晨雾散去,海盗式战机助战,梅尔斯少校率领连队向东山发起进攻。很快,他们就发现困难重重,中国人守军并不多,但有机枪,而且还有结冰的山坡。这是守卫在这里的志愿军特别智慧的创举,在美军轰炸间隙,想办法将被炸弹炸融化的一条小河沟里的水弄到阵地斜坡,久而久之,那里就冻冰了,美国人根本攀登不上去,而斜坡很陡峭,美军飞机对此也无奈。梅尔斯少校大话说出来,就硬着头皮进攻,但部队很快减少到七十人,他的那些敢死队都死在了山坡上,阵地依然掌握在志愿军手里。
金上尉率领的第一工兵营A连赶来支援。这次美军调集了几架飞机,对山头狂轰滥炸,但阵地依旧在,美军王牌们牺牲不少,却无法撼动硬骨头志愿军的连队。龚剑诚立即被命令在下碣隅里的营区挑选战俘,里奇中校命令很严厉,即刻审讯战俘,因为东山守军太厉害了。从几个志愿军受伤被俘人员口中了解到,这次对下碣隅里H连和I连进攻的是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和173团,守东山顶的是20军58师172团,数量不明。
龚剑诚将情报汇报给里奇,中校对20军也没有什么深刻印象,更不明白这股小部队为何雷打不动,美军几乎投入了全部力量,飞机炸大炮轰都无济于事,进攻的美军不消一个钟头就阵亡了近200人,他感觉到恐惧,目前还不清楚中国部队向东山聚集的目的,他把共连调上去继续进攻,并且请求美国F312飞行队助战。惨烈的战斗开始了,下碣隅里东山成了火海地狱,绝大部分是轰炸东山阵地。在这期间,一架飞机被中共轻武器击中,坠入山谷爆炸了。